女人一輩子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能與她共舞高光時刻的裙子,一個是能陪她縱橫四海的球鞋,一個象征美麗,一個意味自由。就像電影《芭比》的最后一幕,完美女人芭比穿上了一雙勃肯,女人開始扔掉高跟鞋。
女孩、少女、女人,是一個女性人生的三個階段。每個女孩都渴望成為女人,每個女孩又都害怕成為女人。在孩提心里,男人女人似乎是一種永遠(yuǎn)不能被說出口的禁忌,那是欲望與世故的代稱,似乎成了女人便將與天真與純潔脫軌。談起女人,我們總會下意識地想起,上世紀(jì)90 年代港片里的小倩、青蛇,妖嬈美麗;瓊瑤劇里的格格小姐,楚楚動人;央視八套里的母親、媳婦,任勞任怨。女人,成了一種象征,是美麗、是性感、是柔弱、是剛強,是妻子、是情人、是弱者,更是母親,這每一個形象都是活在男人審視中的女人,卻唯獨不是她自己。
所以,當(dāng)女孩變成了女人才知道,球鞋比高跟鞋更配裙子,因為女人的美麗不是為了讓別人欣賞,女人自在美麗,就像花兒自在開放,沒人在乎有沒有觀眾,這就是“悅己”。女人們穿著婚紗去聽演唱會,去嫁給一場只有自己愛戀的青春;女人們可以穿著球鞋大膽奔跑,勇敢追求就算抓不住也不放棄的愛情。朋友總是越走越遠(yuǎn),有的愛人也不會白頭,親人也總會告別,只有裙子和球鞋會永遠(yuǎn)忠誠地守在衣柜,等著和你去起舞、去奔跑、去流浪,去這蒼茫紅塵闖蕩出一片天地。
一個男人,沒人會在乎他是誰的兒子、誰的丈夫、誰的父親,只在乎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男人。但一個女人這一生卻要背負(fù)太多的枷鎖,做孩子時,她要遵規(guī)守矩,成為一個聽話的女兒;少女時又要大方得體,準(zhǔn)備著成為誰的妻子;當(dāng)她終于長大變成一個女人,卻又要以某某的母親之名被約束著要賢良淑德。不,一個女人首先就該是她自己,她應(yīng)該成為某某女士,而不是成為某一個人的附庸。
張桂梅校長對女高中生們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老回頭,要往前走,花更多的時間去做你要做的事,祖國哪里需要你們,就上哪里去?!彼顐ゴ蟮墓?,就是讓這群本應(yīng)一生困頓于大山的女孩們勇敢地成了自己,沒有任何負(fù)擔(dān)地成為了自己——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
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biāo)準(zhǔn)之一,就是對別人的尊重程度,而不尊重女性事件卻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裙底偷拍,北大女生被高智商男友精神虐待致死,香港名媛慘遭碎尸,得體的母親為身故的兒子討回公道卻被網(wǎng)暴自殺。甚至很多女性稱謂都已成了侮辱性詞匯——老嫂子、小姐、公主、某某媛,而又有多少女性習(xí)慣以“爺們”“漢子”等詞匯自我標(biāo)榜?我們到底怎么了?是來自家庭、校園、社會的潛移默化嗎?每個人從小都聽過那魔咒一般的話“女孩就不能這樣,那是男孩才能干的”“ 女孩就不該喜歡這種東西”……
《欲望都市》里的女主角有這么一句經(jīng)典臺詞至今讓人難忘:“站在高跟鞋上,我可以看到全世界。”女人啊女人,上帝賦予你美麗,是作為溫柔的利器讓你去改變世界的,而不是讓其作為軟肋任人宰割的。
責(zé)任編輯:青芒果、耿齡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