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榮
什么是百姓健康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認為,當人們茶余飯后談起“斑塊”所指不是皮膚上的斑塊,而是血管中的斑塊的時候,就是最直觀的體現(xiàn)。
現(xiàn)在,斑塊早已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體檢時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20多歲年輕人的血管里也有斑塊。那么,斑塊是從何而來的呢?它是如何做到不聲不響就出現(xiàn)在血管中的呢?今天,我們就以能夠反映全身動脈血管健康狀況的“窗口血管”—頸動脈為例,簡單地聊一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前世今生”。
一、窗口血管
什么是窗口血管?打個比方,在寒風凜冽的冬天,沒有安裝窗戶的屋子,隨著冷空氣的涌入,屋里一定特別冷;如果安裝了窗戶,冷空氣被隔絕在外面,就比較暖和。頸動脈就是全身血管的窗戶:如果頸動脈有很多斑塊,那么全身血管中的斑塊一定不會少;如果頸動脈非常光滑,沒有斑塊,那么其他地方也會跟著受益。
頸動脈是供應大腦的主要血管,可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圖1)。其中,頸內動脈負責供應大腦內部的血液,頸外動脈負責供應大腦外部的血液。眾所周知,我們常將身體內的血管比作生活中的自來水管道—以此類推,需要對大腦負責的頸動脈就是主管道,重要性可想而知。自我們呱呱落地那天起,血管便在一刻不停地工作,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或者日常照顧不周(如不良的生活習慣),血管就可能出現(xiàn)問題—“生鐵銹”“積淤泥”,形成斑塊造成血管管腔狹窄,進而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
二、斑塊的形成
那么,斑塊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血管的構造。
血管是由血管壁構成的有彈性的管狀結構,血管壁由三層結構組成,自外而內分別為:外膜、中膜、內膜(圖2,紅色箭頭指向的亮線為外膜,白色箭頭指向的亮度稍弱的亮線為內膜,兩條亮線之間的黑線為中膜)。外膜是滋養(yǎng)血管的保護層;中膜是保持血管彈性的肌肉層(平滑?。?;內膜是能讓動脈血管內壁保持光滑,不讓血液里的有形成分沉積下來的內皮層。
俗話說“馬有失蹄,人有失足”,血管也可能受傷。當血管內皮層受損而變得凹凸不平時,其中血液流動的阻力和摩擦力就會增大,進而發(fā)生沉積;如果此時血管里的血脂成分又超標,油脂在內皮上就會越積越多,比如低密度脂蛋白容易沉積在血管管壁上,而膽固醇也更容易通過裂縫滲進內皮層。
為了保護血管,機體就會調動大量的吞噬細胞前來,讓它們把這些油脂“吞掉”;但是,當脂肪沉積的速度超過吞噬細胞的吞吃速度時,脂肪在血管壁就會越沉積越多,吞噬細胞也會因超負荷工作而不斷死亡,最終連同沉積的脂肪一起在血管內皮下形成像大米粥一樣的脂化物,即動脈粥樣硬化。如果血管某處內皮下的脂化物聚集較多,就會在血管中層和內皮層之間鼓出一個包,這就是所謂的斑塊(圖3)。斑塊可分為軟斑和硬斑:當斑塊外包裹的纖維組織較薄且其中的脂質化物質未發(fā)生壞死及鈣化時,就叫作軟斑;而隨著纖維組織的增厚及內容物的鈣化,斑塊會變得越來越硬,即成為硬斑。但是,多數(shù)斑塊介于兩者之間。
三、斑塊形成的緣由及危險性
斑塊很懂“自我保護”,為保證自己不會被流動的血液沖走,斑塊的表面會形成一層堅韌的纖維帽—就像建筑工地土方上的防塵布—將自己罩起來,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血管中長斑塊自然不是好事,但倘若只有少數(shù)幾個卻也不是什么大事。其實,人一旦上了歲數(shù),長幾個斑塊很正常,就像長白頭發(fā)和皺紋一樣,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xiàn)象,通常不會出現(xiàn)什么大問題。但是,如果斑塊的數(shù)量多了或者生長的速度快了,那就不正常了,需要引起警惕。一般來說,形成斑塊的常見原因可以分為三大類:①疾病因素。如高血糖對血管的侵蝕,高血壓對血管的沖擊,高血脂時脂肪過度堆積以及血管發(fā)生炎癥反應。②生活因素。如吸煙時有害物質對血管的損傷,大量飲酒時酒精代謝產(chǎn)生的乙醛的刺激,生活不規(guī)律、長期熬夜導致生理節(jié)律紊亂等。③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血管會發(fā)生老化或退化。
如果存在以上危險因素又不加以控制,斑塊就會越長越大,一步步向血管管腔內侵占空間,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而且,越大的斑塊越不穩(wěn)定,也越容易破裂,一旦發(fā)生破裂,破口處的滲出物就會“招惹”血液里的一些成分(如血小板、纖維蛋白原等)前來;這些“慕名”而來的成分短時間內就能在破口處形成血栓,隨著血流的沖刷到處游走,走到哪里就會堵到哪里,堵在腦血管就是腦梗死,堵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就是心肌梗死……
這里,筆者需要提醒大家:不要一聽到“梗死”就很害怕。首先,導致梗死的斑塊并不是隨隨便便就會形成的;而且,就算有斑塊形成,也不會輕而易舉地破裂脫落造成梗死。再進一步地說,即便有斑塊脫落造成梗死,也不一定就會堵在要命的大血管上—比如40歲,以上的人發(fā)生腦梗死的約占1/3,但并不是所有腦梗死患者都會“畫圈”走路。也就是說,很多腦梗死的人看起來非常正常,因為他們大多數(shù)是腔隙性腦梗死,即斑塊堵到小道上了,并不會影響整體的功能;而且,就算斑塊堵到大道上了,部分人也會“開通”小道來支援大道,不影響日常生活。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談“斑”色變、談“?!鄙?。
四、如何看待斑塊
不要談“斑”色變,那么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斑塊呢?
斑塊大多數(shù)都是通過超聲波儀器檢查出來的。在超聲檢查中,厚度≥1.5 mm才算是斑塊;如果您斑塊的厚度只比1.5 mm稍多0.3~0.5 mm,請放寬心,也許下次檢查時就沒有了!而且,斑塊在形成的初期,必定是軟斑,軟斑就像剛破的傷口結的痂一樣,不久后會變得更密實并縮小,所以,處于臨界值的斑塊(厚度1.5 mm左右者)會時有時無,每次測量時也存在誤差。因此,切不要因為檢查單上0.3~0.5 mm的變化而恐慌。
此外,斑塊還可分為穩(wěn)定的斑塊和不穩(wěn)定的斑塊。穩(wěn)定的斑塊指形態(tài)規(guī)則、表面纖維帽完整且平整、內部也比較均勻的斑塊,或者鈣化后比較穩(wěn)定的斑塊;不穩(wěn)定的斑塊指形態(tài)不規(guī)則、表面不平、內部回聲不均勻的斑塊,潰瘍或出血、大脂質核心的斑塊,或者造成血管重度狹窄有高切應力沖擊的斑塊,這種斑塊也容易脫落。
一般情況下,斑塊不會縮小或消失,除非是剛形成的軟斑,其可能會在逐漸變硬的過程中慢慢縮小一點點。所以,我們應該理性看待:我們對斑塊進行干預的目的,更多地是阻止或延緩其繼續(xù)長大,而不是盼望其完全消失。
五、斑塊的處理
對于血管中存在不穩(wěn)定斑塊的人,為防止斑塊脫落、破裂,一定要給與干預治療,以降低風險。同時,控制血糖、控制血脂、控制血壓,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規(guī)律作息也很重要。除此之外,最好定期復查彩超,以觀察斑塊的動態(tài)變化。
當然,無論我們血管中的斑塊是什么狀態(tài),建議都要采取積極的干預治療—并且,干預治療越早越好,因為早期形成的斑塊存在逆轉的可能。對于血管嚴重狹窄的患者,可以考慮支架置入術或內膜剝脫術;血管閉塞者,可以進行搭橋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