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興黨強黨,就必須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錘煉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自我革命精神是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guī)范體系”這一嶄新命題,深刻揭示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層邏輯和中國共產黨長期執(zhí)政的成功密碼。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正式提出并系統(tǒng)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新時代新征程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供根本遵循。高校思政課教師認真學習領會自我革命精神的內在意蘊,探索自我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多個維度,對于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必然:自我革命精神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內在關聯(lián)
(一)理論淵源相同
自我革命精神是在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融合中共同鑄就的。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武裝的先進政黨,自覺堅定踐行馬克思主義是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fā)展開放性的本質特性賦予了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氣質。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歷史考驗中以自我革命精神實現(xiàn)革命性鍛造,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推動社會革命,帶領中國人民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新篇章。自我革命精神既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革故鼎新”的精神氣質、“民為邦本”的民本思想、“自勝者強”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居安思?!钡膽n患意識等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同時也借鑒了西方自我認知的理性傳統(tǒng)等人類優(yōu)秀歷史文化資源。高校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關鍵課程,同時也借助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供給提升教學實效,與自我革命精神在理論淵源上具有內在關聯(lián)。
(二)教學內容相融
高校思政課需要講清楚自我革命精神建構與實踐的歷史演進邏輯、自我革命及其相關概念的科學內涵以及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黨的建設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自我革命精神的話語體系背后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革命理論;引導學生系統(tǒng)總結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透過自我革命精神的生動實踐深入把握全面從嚴治黨規(guī)律,認識到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的偉大實踐;通過比較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顯著區(qū)別,深入闡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讓學生感悟中國共產黨人主動修正自身錯誤的精神氣質和政治品格,明確馬克思主義政黨人民至上的價值本源,掌握自我革命精神蘊含的唯物辯證法。自我革命精神作為重要的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和豐富素材,在教學內容層面能夠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相融合。
(三)價值邏輯同向
高校思政課根本的價值目標在于引導大學生了解黨和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堅定理想信念,并將精神力量轉化為在現(xiàn)實中努力學習、提升能力、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實際行動,增強使命擔當。自我革命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在踐行初心使命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糾正自身錯誤,找到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路徑的成功經驗,表明了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立場和不斷迎接風險挑戰(zhàn)的精神動力,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精神特質和現(xiàn)實工作作風的集中體現(xiàn)。大學生需要通過高校思政課,夯實理想信念,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念,踐行使命擔當,通過精神涵養(yǎng)培育自我革命能力。自我革命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強大支撐,在價值邏輯上與高校思政課教學同向。
二、應然:自我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旨趣
(一)提供思想理論資源
自我革命精神為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思想理論資源借鑒。在理論層面上,自我革命精神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學說、革命理論。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指出:“推翻統(tǒng)治階級的那個階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才能勝任重建社會的工作?!边@句話揭示了社會革命的持續(xù)推進必然要求革命主體具有自我革命精神,而自我革命精神是社會革命深入發(fā)展的精神動力。在實踐層面上,自我革命精神貫穿于黨的建設發(fā)展歷史。例如大革命失敗后,黨運用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和“左”傾教條主義錯誤。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在價值層面上,中國共產黨人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源于黨的初心使命。通過融入自我革命精神,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始終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刮骨療毒,保持肌體健康,除了人民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
(二)傳承自我革命精神
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對人精神世界的沖擊下,部分大學生價值思維、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較弱,出現(xiàn)價值觀念偏差,是非判斷日益迷糊等問題。高校思政課教師除了要進行理論知識傳授外,還要構筑學生的精神世界,做好精神命脈和文化基因的歷史傳承。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成為貫穿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形成與發(fā)展的一條鮮明主線。黨和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印刻著一代代中國青年在黨的領導下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的深刻印記。借助高校思政課教學這一主渠道讓學生傳承好自我革命精神,引導學生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侵蝕,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正視問題、全力解決問題,將自身的發(fā)展和國家、民族的未來緊密結合。
(三)著力培養(yǎng)時代新人
通過高校思政課主渠道讓大學生學習領會自我革命精神,其根本目的在于通過精神涵養(yǎng),培養(yǎng)時代新人。首先,通過將自我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助于引導大學生不斷提升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筑牢思想政治防線,確立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弘揚新風正氣,引領道德風尚。其次,有助于激勵大學生學習先進典型的不朽精神,做到謙虛謹慎、嚴格自律、善于思考、博采眾長,將自我革命精神轉化為自覺修正錯誤、補齊短板、突破自己、完成目標的意志行動,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敢于克服困難挑戰(zhàn)的決心,掌握善于克服困難的本領,培養(yǎng)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中不斷學習新思想、新知識、新經驗。最后,有助于塑造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格力量,提升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發(fā)揚自我革命精神,不斷實現(xiàn)自我成長、自我提高,為逐漸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提供精神源泉。
三、實然:自我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確定融入教學要點
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結合不同思政課程特點,確定融入教學要點,將自我革命精神融入相應的課程教學。例如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中,通過深入分析自我革命精神所蘊含的“否定之否定”的唯物辯證法規(guī)律,讓學生認識到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外因共同發(fā)揮作用的結果,自我革命就是一個通過自我揚棄,克服消極因素,保留積極因素,尋找新的內生動力,以主觀世界的改造推動現(xiàn)存客觀世界變革,實現(xiàn)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通過闡釋自我革命精神,引導學生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的人生觀;通過生動講述黨的自我革命故事讓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強大思想偉力,深刻認識到勇于自我革命是偉大建黨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通過運用“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等話語、總結黨的自我革命經驗,讓學生認識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二)創(chuàng)新融入方式方法
一是運用對比式教學法來加深學生對問題理解的深度與廣度。通過揭示一些西方政黨存在的官僚政治、人民信任度下降等問題,回顧中國封建王朝最終人亡政息的歷史悲劇,總結蘇共亡黨亡國的經驗教訓,讓學生認識到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二是運用問題鏈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自我革命精神相關的理論現(xiàn)實問題。通過問題導入,提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自我革命、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樣推進自我革命”等問題,通過“問題鏈”引導教學,以徹底的理論邏輯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三是運用現(xiàn)場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領悟自我革命精神。教師將紅色教育基地、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地、學校內外實踐研修基地等作為課堂,以黨自我革命的故事作為教學素材,將文字、語言、圖片、影像等方式的結合作為展示形式,將學生引入特定的真實情境,獲得對自我革命精神的真切體驗,逐漸實現(xiàn)知—信—行的轉變。
(三)整合優(yōu)化融入資源
自我革命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一是要整合優(yōu)化學?,F(xiàn)有和社會共享的課程資源,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在“大思政課”工作格局中提升自我革命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質效,實現(xiàn)育才與育德相統(tǒng)一。二是要做好校內外教學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通過發(fā)掘、整合、運用自我革命精神案例庫,增強學生對自我革命精神的深刻感悟。充分運用網絡教學資源,提供網絡課堂學習資料,并借助網絡討論模塊完成對相關問題的觀點闡釋,逐步形成信息技術與高校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深入挖掘蘊含自我革命精神的本地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拓展課程廣度、挖掘理論深度、提升思想高度。三是要整合優(yōu)化師生資源。要切實整合優(yōu)化高校思政課教師、其他課程教師、輔導員等師資資源,持續(xù)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為學生提供為學、為人的行為示范。同時要整合優(yōu)化學生資源,運用學?!包h建”品牌樹立學生黨員先鋒形象,選拔優(yōu)秀學生黨員參加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圍繞自我革命精神這一主題,開展理論宣講,通過學生的青春行動提升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591.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外文出版社,2020年:222.
[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2021:79.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9:543.
[5]《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04.
(作者系遼寧現(xiàn)代服務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
責任編輯/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