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積攢了足夠的勇氣,卻在老師一句“沒有人解答出來,那就我來講解吧”的話語中自覺抹殺了剛剛的勇氣。
那年,我從農(nóng)村小學進入城市中學。農(nóng)村小學的獨棟教學樓和城市中學一排排教學樓之間相差的不僅僅是數(shù)量,也相差了一個常常迷路看花眼的我。而令我更加措手不及的是我從一名尖子生變成了一名中等生。往日的自信大方不再重現(xiàn),擰巴扭捏如影隨形。
作為一名偏科生,數(shù)學是我最大的痛點。某次數(shù)學課上,數(shù)學老師出示了一道試題,5分鐘自由解答后,老師公布了正確答案,他想要邀請一位學生上黑板解答,全班竟沒有一個同學能解答出來。我看著手中草稿本里演算的答案和老師給出的答案不謀而合時,驚訝得張大了嘴巴,內(nèi)心驚慌地盤算著“這不科學,我一個數(shù)學差生怎么會推算出來呢……”我再一次快速核驗了演算步驟,確認了自己不是因為計算錯誤才碰巧算出這個答案。
面對老師的再三詢問,我的雙手躍躍欲試,我想要站在講臺上和全班同學分享我的解題思路,“宣告”我是唯一解答出來的人,那該是怎樣的一種歡喜。轉(zhuǎn)念,我又開始擔心會不會在哪里出問題,在同學們面前鬧笑話。我的手心里滲出了汗,嗓子眼里好像藏了顆炸彈,糾結(jié)了漫長的兩分鐘。我仿佛積攢了足夠的勇氣,卻在老師一句“沒有人解答出來,那就我來講解吧”的話語中自覺抹殺了剛剛的勇氣。
我獨自品嘗著糾結(jié)擰巴的滋味,不曾向任何人訴說。擅長文科的我,也常常在同學們的語文范文里大開眼界,他們描述著我認知以外的事物和我不曾有過的人生經(jīng)歷。我心生羨慕卻小心翼翼不敢流露,遇到知識盲區(qū),羞于詢問的我與那個求知若渴的我在內(nèi)心展開博弈,后者卻屢屢敗下陣來。
明明大家都是初學英語,可我卻常常在同學們驚人的詞匯量里自嘆不如。但借助于天生的語感,一次英語考試,我的作文得了滿分,成了老師發(fā)給同學們的模范作文。課后同學們紛紛跑來求教我是如何練習英語寫作的,當我將自己的學習方法分享出來時,仿佛與往日那個擰巴女孩和解了,曾經(jīng)那些糾結(jié)與自卑顯得那么的多余,被認可的感覺又是那么的奇妙。
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劣學科,原來直面數(shù)學才是提升數(shù)學的最佳方式,不必深陷在自己不擅長的領(lǐng)域里。
好在,我學會了接納那個有不足的自己,開口勇敢表達,張口虛心請教,在心里默默撕下了“擰巴女孩”的標簽,踏著輕快的步伐勇敢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