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眼看著身邊有的人已經(jīng)在聯(lián)系公司找實習工作了,有的人已經(jīng)提前開始復習考研了,而我還在考研和找工作之間糾結。經(jīng)過大一一年的學習后,大二專業(yè)分流,在師范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之間,我選擇了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墒乾F(xiàn)在許多行業(yè)的學歷門檻越來越高,“雙非”院校出身的我,畢業(yè)后就業(yè)渠道本就不廣,再加上專業(yè)的限制,對口的工作更難找。而選擇考研,意味著我要繼續(xù)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長期耕耘。
后來,在輔導員謝老師的建議下,我到社區(qū)做了一段時間的社工工作,越來越認識到了自己所學專業(yè)的意義。我心中的答案慢慢浮出了水面——考研。
考研,我選擇一個人
摸爬滾打了大半年后,大三下學期,我正式開始了考研之旅。
考研和高考不太一樣。高中的時候,同學之間可以一起做題、相互講題,保持著幾乎同頻的學習節(jié)奏;而考研時,由于大家選擇的院校和專業(yè)各不相同,大家的復習進度和復習方法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通常需要自己獨立學習。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減少社交,做圖書館—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獨行俠”,以減少外界的影響。
我也正是在考研的過程中,逐漸習慣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學習,一個人生活。一年的備考幫我剔除了許多無用的社交。當然,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并不會因為你減少了和他們的聯(lián)系就疏遠你,他們還是會站在你身后為你加油打氣的。
雖然是一個人,但與書為伴,孤獨可能也是一種享受。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為了不使自己感到精神空虛,備考期間,我保持了課外閱讀的習慣。讀課外書不但沒有影響我復習,而且還加深了我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不僅如此,我還習慣上網(wǎng)搜集資料,借助網(wǎng)絡視頻來學習。比如,《人格心理學》中“精神分析流派”的許多術語晦澀難懂,這對我理解專業(yè)知識造成了很大困擾。于是我上網(wǎng)查找相關資料,在嗶哩嗶哩網(wǎng)站發(fā)現(xiàn)了一位專門講相關知識的UP主,他會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講解,通俗易懂,對我來說再合適不過。除了看視頻,我還在網(wǎng)上買了一本他寫的書,每天午睡前花三十分鐘閱讀。讀完后再看專業(yè)書,曾經(jīng)覺得深奧晦澀的術語變得親切多了。如果大家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可以多上網(wǎng)查閱資料,說不定就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
有人說,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因為沒有燈光,什么也看不到,只能自己一遍一遍地洗。只有上了考場,燈亮了,才知道有的人忘了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是洗衣機。但其實,只要你真真正正認真地洗過了衣服上的每一處,那衣服一定是可以洗干凈的。復習期間,我也曾因為身處這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屋子”而感到迷茫無助,甚至產(chǎn)生過想要放棄的念頭。我會間歇性地陷入焦慮之中,尤其是在暑假,這種情緒達到了頂峰,一想到自己辛苦付出了一年卻有可能一無所獲,我就緊張不安。帶著這樣的情緒是不可能靜心學習的,所以,為了排解,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便開始自問自答。我會不停地問自己:“當初我選擇考研的初心是什么?”我想,是證明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一次重大的考驗,從此在這個領域深耕。我也會問自己,假設真的沒有考上,我又該怎么做?我的答案很簡單,沒考上就先工作吧!在工作中一樣有機會實現(xiàn)自我價值。這種自問自答的方法能幫助我在混亂的思緒中找到清晰的方向。
要努力,
但不是為了感動自己
考研是一場持久戰(zhàn),為此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努力是要落到實處的,而不是拿來自我感動的。千萬不能一味地以學習時長為目標而忽視了學習質量,實際上,長時間的高強度學習不僅會讓我們感到身心疲倦,還會降低我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注重學習質量才能取得長久的勝利。
關于提高學習質量,我想了很多辦法,有一些對我自己很有用。每天我來到圖書館,首先會做好學習前的各種準備工作,比如去開水房接一杯熱水,比如整理桌面,把一會需要用到的學習資料整齊地擺放出來,與學習無關的物品則收起來。我管這叫“重視啟動”,大腦從休息到開始運轉,如同汽車發(fā)動一樣,對我來說有了良好的開端才能有后面完美的運行。
正式開始學習后,我會從簡單的任務做起,比如先背單詞、溫習前一天的錯題,讓自己體會到一絲小小的成就感,然后再開始比較難的專業(yè)課學習。在學習時,要善于調動身體的各個部位,配合學習記憶。比如,我在背單詞的時候,用眼睛看單詞的同時,也會張嘴讀單詞、動手寫單詞。長此以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過程中,如果我感覺難以學下去,我會轉移注意力,可能是閉上眼睛休息,可能是去開水房接一杯熱水,也可能是聽一聽音樂,讓大腦放松一下。長時間學習同一門科目后,我會換一門科目開始學習,避免因為長時間的重復學習而產(chǎn)生強烈的倦怠感。
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對整體復習的規(guī)劃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一般以兩個月為周期制訂學習計劃,下一次的計劃會根據(jù)上一次的實際完成效果做出適當?shù)恼{整。計劃制訂好后,我會用鉛筆寫在一張紙上,折成小塊放在文具盒里,方便我不時拿出來看看。這種做法的好處在于,它讓我對整個復習進度有了充分的把握,進而緩解了我的焦慮情緒。
考研,
靜待花開終有時
距離考研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我學得比以前更起勁了。排隊吃飯的時候,我會打開微信小程序刷政治選擇題;往返圖書館的路上,耳機里不再播放我喜歡的音樂,而是在放政治背誦手冊、英語單詞表的內容。把碎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日積月累,可以完成超出我想象的學習任務。這樣一來,大塊的時間就可以專注于完成重要的任務。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意識到不可過分追求完美,想要把每個知識點、每處細節(jié)都記得滾瓜爛熟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因此調整了自己的背誦策略。比如記名詞解釋時,如果想記住所有的細枝末節(jié),則很難記住,而且很容易記混。于是我便劃出主干部分,重點記關鍵詞。記住了主干部分的關鍵詞后,其余內容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現(xiàn)場發(fā)揮。這個背誦方法給我?guī)砹撕艽蟮膸椭?,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寫名詞解釋就像編故事一樣有趣。
最后一個月里,我注意到身邊有的同學的學習動力不增反減,開始不去圖書館學習,而是進行各種娛樂活動。當時的我不敢過多評判,只是告訴自己:每個人的復習進度不一樣,別人這樣做,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復習得很充分了,所以才選擇適當放松。
當成績出來的時候,我激動得在宿舍里來回跳躍。我的分數(shù)達到了自己之前定下的目標。一個月后,復試結果出來,許多同學在網(wǎng)上曬出了自己的錄取信息截圖。我細數(shù)一遍,發(fā)現(xiàn)當初每天認認真真復習的同學幾乎都上岸了,而那些在考前最后一個月進入“減速帶”,開始玩耍的同學卻遺憾落榜。這讓我更確信考研是一場持久戰(zhàn),需要每天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地學習,不能間歇性加速或減速。
尾聲
考研只是我們每個人人生中的一種選擇,而不是唯一的答案。對待考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平常心,如果考上了皆大歡喜,祝賀你成為一名研究生;如果沒有考上,也沒有關系,可以考慮先去工作。對于每一個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考研的人來說,錄取名單公布的那一刻既是結束,也是開始,考上了有更長的路要走,沒有考上也還有機會從頭再來。考研就像一場一個人的朝圣之旅,愿每位考研的學子,都能在這場旅途中收獲新的人生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