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貽蓀
我永遠記住這一天——1950年11月20日,星期天。
作為參謀,養(yǎng)成一種職業(yè)習慣,不能早睡必須早起。早起后第一件事,把昨天經手的事在腦子里過一遍,想想有什么遺漏和缺失沒有,如有缺失想法彌補。然后看領導今天有什么指示,分輕重緩急一一執(zhí)行。
天剛蒙蒙亮,看見團長和政委兩人同時跨上馬,緊握韁繩神色凝重,雙腳在馬肚上一夾,戰(zhàn)馬呼嘯著向德感壩總隊司令部方向飛馳,馬蹄在石板上擦出火星。有情況!這是我作為軍人的第一反應。
這時,電報員王質彬也起來了。我把剛才所見告訴了他,他也說肯定有情況。我們相視無語,沉默了幾秒鐘。他突然冒出一句,說部隊今晚可能有行動。其實這個我早猜出了,只是作為參謀不敢隨便說出。聽他口中說出來,倒佩服他“一葉知秋”的敏銳。王質彬是西南軍區(qū)小龍坎通信學校畢業(yè),學的是無線電收發(fā)報專業(yè),比我小半歲。團機關人員里,只有他和我兩個是從學校出來的,經歷相似,年齡相仿,趣味相投。所以,一有空,兩個就靠在一起擺擺龍門陣。
自從朝鮮半島發(fā)生戰(zhàn)事之后,隱約感到郭政委多了幾分憂慮,也顯得更為忙碌,他房間里的那盞燈總是最后熄滅。團長曾告訴我:“政委想讓我把你借一半給他,我答應了只借一半。政委那邊如果有事喊你,你要盡力去辦。他跟隨賀龍多年,身上有許多地方值得你好好學習。”
郭政委派我回軍區(qū)領取朝鮮作戰(zhàn)形勢圖,每個連隊掛一張,還親自下連隊對照地圖講解戰(zhàn)場形勢。我在飯?zhí)玫膲ι弦矑炝艘粡?。王質彬飯后常站在地圖前凝神觀看,不時還比比畫畫。一準是把收音機里聽到的前線消息,在地圖上對照印證。他說:“如果部隊號召申請入朝作戰(zhàn),我第一個報名。戰(zhàn)場上肯定需要我這樣的熟手,況且我還學過使用數字密碼呼叫,這是極簡便精確傳遞信息的快捷方式。假如在對講機向對方呼喊,我是331高地,請求火力支援。自己人聽見了,敵人也聽見了,豈不等于暴露了自己?所以只能用密碼喊話,而且對方戰(zhàn)友一聽數字就能明白。這必須經受嚴格的專業(yè)訓練,絕不容許有絲毫失誤。”聽他這么一說,我覺得他應該早點上前線,好鋼用在刀口上。
王質彬的電臺設在閣樓上,夏天熱得像蒸籠,便經常下來和我們一起在街沿上歇涼。我們的“班長”小李說只剩三根楠竹扁擔了,加根木扁擔鑲在邊上你就將就點睡。他說我個子小人又瘦摔不下去。
入夜,涼風吃力地從江邊迤邐而上,穿過狹窄街巷,來到我們街沿坎衰減掉許多,等吹到我們身上已經微乎其微。正是這極為難得的一縷涼風,讓平素語言不多的王質彬,打開了話匣子。他是自貢市自流井人。此刻他睡在軟硬不一的扁擔上仰望星空,天真得像孩子,低聲朗誦“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小時候在老家自流井,夜晚最大的樂趣就是睡在涼棧上,看天上的星星,尋找牛郎織女星座,為它們相隔遙遠大為惋惜。
“涼棧”是自貢人乘涼獨有的家什,出了自貢地界恐怕沒人知道。它由厚薄均勻、長短一樣、打磨得光生的楠竹片穿上麻繩組合而成。時間用久了,汗水浸進竹片,變得油光水亮,光著身往上一躺,連聲驚呼“冰沁。好安逸!”。不用時把它收卷起來立在墻角,一點都不占地方,不像硬涼板那么笨重,屋子窄了還找不到地方放。所以在自貢,“涼棧”是家家戶戶必備。
他的話匣子不輕易打開,打開了也不肯輕易關上。用特有的卷舌音如數家珍,夸自己的家鄉(xiāng)。有時只有我一個聽眾,他也說得津津有味。自貢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地下蘊藏著大量鹽鹵,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中國人開門的七件事,人不可一日無鹽。那么自貢的鹽鹵是怎樣變成白花花的食鹽的呢?我敢打賭外面好多人不得而知。它是千百年來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
從他口中得知,鹽鹵從地層深處汲取上來之后,通過筧管先儲存在大楻桶里。大楻桶就是一個中轉站,再通過筧管把白花花的鹵水爬坡上坎,運到井灶熬鹽的鍋里,可謂是全程自動化。“自流井”也因之得名。還有天然氣,劃根火柴就能點燃,也靠楠竹引流。自貢不產楠竹,楠竹產在幾百里之外的江安長寧。但是最懂得楠竹的當數自貢人,把它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每每說到這里,他就會抒發(fā)一腔深情:“等鐵路修通了,我請假回家探親。邀請你上自流井玩幾天。家里有父母弟妹四人,父親是個燒鹽匠,有時拿點鍋巴鹽回來。你去了招待你吃火邊子牛肉。它是自貢一絕,用牛屎粑烤的。很香?!?/p>
我不曉得自貢在哪方,找不到路呀!他接著說:“這好辦,等我回到家,馬上給你發(fā)電報。你坐火車到內江不要出站,我到站臺上去接你?!蔽艺f好,一言為定。
他的這番戰(zhàn)友深情我牢記在心,不敢茍忘。有時心里特發(fā)異想,世上真有自流井這樣神奇的地方?果真有,不去看看,豈不辜負一生?
此刻我和王質彬佇立在凜冽寒風中的街沿坎上,踮起腳向通往總隊司令部的那條路口張望,盼望團長政委騎馬歸來。
焦急等待是一種煎熬。
好像真的就要各奔東西去上戰(zhàn)場,依依惜別之情寫在王質彬的眉宇間:“我們此去或許不在一起。你和我學的專業(yè)不同。我多半背著報話機跟隨戰(zhàn)友在前線沖鋒。你學的是作戰(zhàn)參謀,多半跟隨首長蹲在坑道里,對著作戰(zhàn)地圖比比畫畫。如果我們活著回來,一定要履行之前的約定,去我們家自流井啊。我?guī)愕骄钌下呒毧矗ゴ髩灡た瓷衿娴奶燔??!薄笆裁礃拥能嚹荛_到天上?”我疑惑地發(fā)問。他擺擺手告訴我:“天車是汲鹵水的動力,它像一片森林,到時看了你就會明白?!蔽蚁蛩钋樵手Z:“打完仗自貢見?!?/p>
就在這時聽見了戰(zhàn)馬的嘶鳴,團長政委回來了。我轉過身看房東柜臺上的自鳴鐘,上午10點45分。團長跳下馬急匆匆對我說:“部隊今晚有行動。你不參加??烊フ抢镱I新任務?!蔽遗懿饺ヒ娬?,他開門見山:“部隊今夜赴朝鮮戰(zhàn)場,坐輪船直抵武漢,然后乘火車北上。全團只有兩個人留下——你和我。我去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干老本行當政委。你去新組建的西南筑路工程總隊,也干老本行當參謀。總隊是師級單位編制。其他干部由軍區(qū)配備?!?/p>
政委接著說:“部隊突然間歸建,工程不能停。上級早有安排,重慶市組織了民工隊伍來接替部隊,需要一個熟悉情況的人留下來銜接,總隊首長要大家推薦合適人選。我和團長商量推薦了你??傟犑组L再三權衡之后,最后決定把你留下。這是你的調令?!苯舆^調令那一刻,我渾身熱血沸騰,頓有臨危受命的感動。
部隊離開前挨家挨戶走訪。借的東西未還的要還,損壞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是部隊的老傳統(tǒng),事關部隊聲譽馬虎不得。此刻部隊上下正一片忙碌,我自告奮勇向團長請命擔當此任。團長說好!時至中午,團長讓“老后勤”給我送來兩個熱饅頭,饅頭里還夾了幾片鹵肉,一看就猜到是呂半坡出的鬼主意,他家賣過肉夾饃?!袄虾笄凇边€拿來一疊現金,讓我遇有損壞家什的好照價賠償。我走訪了將近一半的房東,都說咱們隊伍是文明之師,秋毫無犯,更不用說有家什損壞?!袄虾笄凇痹诩夷钸^幾年私塾,把“文明之師,秋毫無犯”放在嘴里念了兩遍,還搖頭晃腦。臨走還說團長心里舍不得你,我們也舍不得和你分開。他一步步走遠了,卻還在回頭望我。
一家房東的小缸缽被戰(zhàn)友送病號病飯端走了,要我?guī)退一貋?。賠錢他不要。低頭沉思。突然就想起來了,前幾天是有個戰(zhàn)友患重感冒臥床不起。我順藤摸瓜替他找回了缸缽。等我走訪完最后一家房東,已是月上東山。部隊已集結江邊開始列隊上船。此時的中渡街街面上空無一人,月下除了我一個人的身影和腳步聲,再無一點響動。這種出奇的靜謐,直讓人毛骨悚然。突然想起還沒和王質彬告別,得想法和他見上一面。
今夜是陰歷十月十六日,月亮又圓又大又亮。我快步來到江邊,看見輪船特別大,停在深水區(qū),靠長長的跳板才能走上去。瑟瑟蘆花在秋風里傷感搖曳,它似乎也懂得人世間的離別之苦。匆匆忙忙在列隊登船的隊伍身邊走了幾個來回,始終不見王質彬人影。喜出望外的是,看見“老后勤”背著一個大口袋上船,問他王質彬在哪。他說王質彬早就背上他的寶貝疙瘩,去船上尋找最佳位置,行軍路上好及時收發(fā)電報。我托“老后勤”務必找到他,告訴他我在江邊等他,讓他出來見上一面。
我站大石頭上,撥開高過人頭的蘆花,踮起腳往船里看。往日只是面熟喊不出名字的戰(zhàn)友,此刻都成了最親近的人,一個個向我熱情揮手。月光照在臉上,眼里閃動著晶瑩的淚光。心中忽然冒出一句古詩:風蕭蕭兮易水寒……急忙打??!奮力扼住下一句,不準它冒出來。
就在這一刻,從船艙里傳來喊我的聲音。聲音雖然細弱,江風還是把它送到了我耳朵里。哦,這是我最愛聽的卷舌音,一顆懸著的心落地了。此時,四周寂靜無聲,連入艙的戰(zhàn)馬也知趣不再嘶鳴。艙里傳來“對不起,請讓一下”的懇切聲音由遠而近。終于看見了他,王質彬額頭上冒著熱汗,氣喘吁吁擠出來。我急忙從大石頭上跳下來迎上去,只見他手里捏著一張紙片。當紙片交到我手上時,已被手心浸出的熱汗浸濕:“這是我家的地址,自貢市自流井光大街72號附1號。如果你日后有機會,替我去趟自流井,替我看看父母弟妹?!蔽揖o緊握住他的手,凝重地點頭答應:“一定!”這時,他的兩滴熱淚重重落在我的手背上。我望著他轉身的背影,很快被擁擠的人流淹沒,再也看不見他了。我的目光不忍移去,依然默默盯住他背影消失的方向。過了一會,忽然人群里冒出一只熟悉的手勢向我揮動。那是無聲的語言,重若千金。
元旦剛過,我回軍區(qū)司令部辦事,專門去拜望原先分管我們的首長,問他部隊在前線打得怎樣。他神情凝重地說戰(zhàn)斗非常激烈,非常殘酷。不少同志犧牲了!我不敢問王質彬的名字。只在心里默默為戰(zhàn)友們祈禱,為王質彬祈禱。
人生猶如旋轉的舞臺,上一場謝幕后,不知道下一場扮演什么角色。我就是個不斷轉換角色的人。在外漂泊多年,20世紀60年代中期來到自流井安下家后,妻子陪我去光大街72號附1號,尋找王質彬的家人。鄰居說早就搬走了,不知搬到哪里去了。自流井地方不大,后來居然再沒有碰見過。無法打聽到王質彬的家人,我和妻子只得悵然離去。想想也罷,倘若真遇見了他的親人,我怎敢告訴他家,王質彬戰(zhàn)場上的真相!假如他還活在世上,相信他會千方百計找到我。因為他是干通信的,是千里眼順風耳。
王質彬當年手寫的那張紙條,由于年月久遠,已發(fā)黃變質,字跡依稀難辨,可我依然珍藏著它。人老了活在回憶中,常常夢里回到中渡街,夢里見到王質彬。只不過,我和他的戰(zhàn)友情誼,或許已成人間一縷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