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林 陳錦鋒 鄧健敏 韓宇斌 張魁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 佛山 528000)
胃炎作為一種潛伏性疾病,主要包含非萎縮性胃炎與萎縮性胃炎,引發(fā)萎縮性胃炎的主要原因為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會使腺體和胃黏膜上皮出現(xiàn)萎縮,造成胃黏膜層變薄,對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影響,若疾病未及時得到治療,會使胃癌發(fā)生風險增加,對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嚴重威脅[1~2]。臨床常采用四聯(lián)療法根除Hp 治療,能夠對胃黏膜進行保護,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但是治療效果不夠理想,病情容易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3]。烏梅丸作為一種中藥制劑,能夠達到虛實兼顧、溫清并用的作用,使消化道癥狀得到改善,加速修復黏膜屏障,對腸道菌群及免疫進行調節(jié),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4]。本研究對100 例Hp 陽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進行分析,探討烏梅丸治療的臨床可行性?,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 年1~12 月在佛山市中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00 例Hp 陽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與治療組,各50 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佛山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2002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 年,上海)》[5]中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 年)》[6]中中醫(yī)診斷標準,屬寒熱錯雜型,主癥為胃脘脹痛,存在燒心感,納差,不思飲食,食后欲嘔;次癥為口渴喜飲,胸悶惡心,乏力;舌紅苔少,脈沉微;(2)年齡18~60 歲;(3)經(jīng)胃鏡、病理檢查確診;(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Hp 檢測為陰性者;(2)合并重要臟器(心、肝、肺、腎)疾病者;(3)妊娠或哺乳期婦女;(4)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四聯(lián)療法根除Hp 治療,采用艾司奧美拉唑鎂腸溶片(國藥準字H20046380)口服治療,20 mg/次,2 次/d;膠體果膠鉍膠囊(國藥準字H20044025)口服治療,100 mg/次,2 次/d;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國藥準字H20030461)口服治療,4 片/次,2 次/d;呋喃唑酮片(國藥準字H12020160)口服治療,100 mg/次,2 次/d。治療組采用烏梅丸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根除療法(同對照組)治療,烏梅丸湯劑(組方:烏梅20 g、川椒3 g、細辛3 g、黃連10 g、黃芩10 g、桂枝5 g、炮附子5 g、干姜5 g、黨參5 g、當歸10 g)治療,溫服,1 次/d。兩組連續(xù)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1)Hp 轉陰情況:治療12 周后對Hp 轉陰率進行計算。使用14C 尿素呼氣試驗進行檢測,若Hp 呼吸試驗數(shù)值(DPM)>100 為陽性,反之為陰性。(2)臨床療效: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判定,癥狀評分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治愈:胃鏡檢查顯示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癥狀評分指數(shù)≥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70%≤癥狀評分指數(shù)<95%;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緩解,30%≤癥狀評分指數(shù)<7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癥狀評分指數(shù)<30%??傆行?治愈+顯效+有效。(3)中醫(yī)證候積分: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進行評價,時間點:治療前、治療12 周后,主癥包括胃脘脹痛、納差、不思飲食、食后欲嘔,根據(jù)癥狀嚴重程度,分別計為0、2、4、6 分;次癥包括口渴喜飲、胸悶惡心、乏力、口苦,根據(jù)嚴重程度,分別計為0、1、2、3分。(4)胃鏡及病理情況:使用胃鏡進行病理學檢查,時間點:治療前、治療12 周后,對萎縮、異型增生、腸上皮化生進行分析,分值為0~3 分,得分越高則越嚴重。(5)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收集兩組外周靜脈血3 ml,時間點:治療前、治療12 周后,離心(設置轉速為3 000 r/min,半徑為12.5 cm,時間為10 min),得到血清,對PGⅠ及PGⅡ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描述,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描述,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Hp 轉陰情況比較 治療組Hp 轉陰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Hp 轉陰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PGⅠ及PGⅡ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PGⅠ及PGⅡ水平有所提高(P<0.05),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PGⅠ及PGⅡ水平比較(ng/L,)
表4 兩組PGⅠ及PGⅡ水平比較(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4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有所降低(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5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胃鏡及病理情況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胃鏡及病理情況評分較治療前有所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胃鏡及病理情況評分比較(分,)
表6 兩組胃鏡及病理情況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萎縮性胃炎作為一種慢性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胃黏膜上皮和腺體出現(xiàn)萎縮、數(shù)量變少、黏膜肌層變厚等,還常伴有腸腺化生和幽門腺化生,患者主要癥狀為貧血、食欲不振、上腹部隱痛等[8]。萎縮性胃炎作為胃癌前疾病,加上Hp 陽性為胃癌發(fā)生的主要風險因素,會使胃癌的發(fā)生風險增加,將Hp 根除為胃癌的一級預防策略[9]。若患者病理萎縮程度較為嚴重,則會對腸上皮化生程度造成影響,使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進一步導致Hp 感染程度加重。
四聯(lián)療法根除Hp 作為常用的治療方法,在抵抗機體炎癥的同時,能夠保護胃黏膜,促進胃黏膜上皮屏障強化,但是長期使用該方法治療,會出現(xiàn)耐藥性,產(chǎn)生其他不良反應[10]。在中醫(yī)學中,Hp 陽性萎縮性胃炎作為“胃脘痛、痞滿”等范疇,主要由飲食不調、情志失和、外邪犯胃造成,病位在胃,也與肝、脾等臟器有關,還常伴有肝郁、肝失疏泄等狀態(tài)。烏梅丸出自仲景的《傷寒論》,能夠治療厥陰病,厥陰病的主要病機為陰陽之氣不相順接,采用該藥方治療能夠達到補虛瀉實、辛開苦降的作用。烏梅丸藥方中的烏梅可生津止渴收澀;川椒、細辛、桂枝、炮附子、干姜可溫陽散寒、助陽補火、回陽救逆;黃連、黃芩可瀉火解毒、清熱燥濕;黨參可補中益氣、生津止渴;當歸可生肌潤燥、滋養(yǎng)肝陰、補血養(yǎng)肝。諸藥合用,共奏清上溫下、標本兼治、辛開苦降之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烏梅丸能夠對唾液腺分泌進行刺激,加速分泌唾液,起到加速消化的作用,使糖類化合物在體內的代謝加強;且烏梅丸還能夠起到理想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抑制Hp,達到抗腫瘤的作用[11]。
本研究治療組Hp 轉陰率為96.00%(48/50),與對照組的82.00%(41/50)比較更高。分析其原因為,烏梅丸治療能夠起到明顯抑菌作用,從而對Hp 起到理想的抑制作用,促進其Hp 轉陰率提高[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00%(46/50),與對照組的76.00%(38/50)比較更高。分析其原因為,烏梅丸治療能夠將細菌細胞膜和細胞壁的完整性破壞,對細胞膜通透性造成影響,加速腸胃蠕動,修復患者腺體功能,從而使臨床療效得以提高[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與對照組相比更低??紤]其原因為,烏梅丸能夠使患者的胃動力得到明顯改善,加速腺體分泌和腸胃蠕動,提高食欲,對血管生成進行調節(jié),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黏膜損傷的局部血流灌注,促進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對胃腸道運動進行調節(jié),從而達到抗炎、抗?jié)兊淖饔?,降低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1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胃鏡及病理情況評分有所降低,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為,烏梅丸作為一種中成藥,與西藥聯(lián)合使用,能夠達到相同協(xié)同、相互促進的作用,保證治療的安全性,且抗炎、抗氧化作用也能改善患者的病理表現(xiàn),但中藥作用較為溫和。因此,兩組胃鏡及病理情況改善程度相似。PGⅠ、PGⅡ作為胃黏膜蛋白酶前體PG 的兩種亞型,當患者處于正常狀態(tài)時,其處于正常水平,若患者出現(xiàn)萎縮性胃炎病變,會使其水平降低,能夠對患者病變程度進行輔助性判斷[1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PGⅠ及PGⅡ水平相比更高。考慮其原因為,患者使用烏梅丸治療,能夠保證治療效果,使機體中的炎癥反應得到緩解,改善胃腸功能,從而提高PGⅠ及PGⅡ水平。
綜上所述,Hp 陽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烏梅丸治療,能夠促進Hp 轉陰率及臨床療效提高,使中醫(yī)證候積分降低,對胃鏡及病理情況改善效果顯著,能夠促進PGⅠ及PGⅡ水平提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