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
傳世·傳承
《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少數(shù)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是現(xiàn)存最早的紙本中國畫。這幅黃麻紙本的作品高20.8厘米,長139.8厘米。畫面以“牛”作為題材,這在古代是少有的,所以在取材上,這幅畫有著獨特的視角,開創(chuàng)了一代新畫風。
唐代畫家韓滉
韓滉(723—787),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畫家,擅畫人物和畜獸。他畫的牛神態(tài)真切生動,具有一種渾厚樸實的風格。
《五牛圖》問世后,一直被皇家珍藏。元朝時,大書畫家趙孟 得到這幅名畫后,如獲至寶,留下了“神氣磊落,稀世明筆”的題跋。
清朝末年,《五牛圖》在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被掠走。1958年,這件稀世之珍回到祖國的懷抱,被珍藏在故宮博物院。
《五牛圖》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為牛傳“情”,通過刻畫牛的不同姿勢和眼神,表現(xiàn)出牛的性情,表達出牛任勞任怨的精神。
畫中重點表現(xiàn)了五頭牛的造型和神韻。五頭牛橫向依次排列,除了右邊的一叢小樹外,沒有任何背景。這樣的構(gòu)圖,在畫壇上是少見的。
《五牛圖》在線條的運用上也有獨到之處。它依靠線條,生動地勾勒和刻畫了五頭牛的靜態(tài)之美與動態(tài)韻律。
真假名畫
《五牛圖》中的牛從右至左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因此每頭??瑟毩⒊烧隆U埛直娉鱿旅鎯煞嫷恼婕?,只有和右邊圓圈里的細節(jié)一致的畫才是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