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生 王鴻翔 張俊
摘 要 為驗證油菜登記品種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與登記公告信息的吻合度,加強對油菜登記品種事后監(jiān)管,以《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 甘藍型油菜》(GB/T 19557.14—2017)為依據(jù),通過小區(qū)種植,觀察記載各品種的出苗期及苗期生長特性、葉特性、主莖性狀、花性狀、角果性狀、產(chǎn)量性狀及生育期等,并對登記性狀吻合度進行分析,對品種推廣提出建議。同時,根據(jù)試驗設計的不足,對試驗提出改進意見。
關鍵詞 油菜;登記品種;形態(tài)特征;生物學特性;性狀吻合度;安徽省蕪湖市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26
為驗證油菜登記品種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與登記公告信息的吻合度,加強對油菜登記品種的事后監(jiān)管,根據(jù)省市種子管理部門安排,安徽省蕪湖市種子管理站承擔了2021—2022年油菜登記品種符合性驗證試驗,現(xiàn)將試驗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在無為市牛埠鎮(zhèn)裴嘴村,前茬作物為一季稻,土壤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光照充足。
1.2 試驗設計
參試品種共33個,分別為核優(yōu)202、天禾油11、徽豪油11、瑞油122、皖油28、荃油7101、天油早1號、皖油23號、中油5628、徽豪油12、華齊油16、徽油50、德盛油99、合油雜425、徽豪油26、天禾油12、皖油22號、德齊998、徽油48、合油雜455、灃油827、雜油719、核優(yōu)218、銅油2008、核優(yōu)5號、徽油雜511、中核雜418、盛油12、豐樂油6號、雜優(yōu)15、皖油19號、德核雜油8號及綠油218,設對照品種1個,對照品種為灃油737,參試品種不設重復,對照品種設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長6.2 m,寬1.5 m,面積為9.3 m2。小區(qū)內(nèi)行距為0.33 m,株距為0.25 m,每小區(qū)有油菜18~19行,6列,油菜株數(shù)在108~114株。小區(qū)間距為0.6 m,每6個小區(qū)為1廂,其間設1.5 m觀察走道[1]。
1.3 田間管理
2021年9月29日和9月30日,先后用旋耕機對土地進行2次深耕;10月1日,用旋耕機平整土地,結合整地開溝施足基肥,每667 m2施油菜專用緩釋肥40%“宜施壯”[m(N)∶m(P2O5)∶m(K2O)=25∶7∶8]60 kg;10月2日播種,采取穴播方式,每穴落種3粒,播種后澆足水;10月3日進行封閉除草,每667 m2用金都爾(96%精異丙甲草胺)60 mL兌水噴霧;12月14日,為防治蚜蟲(每百株超500只)及少量菜青蟲,每667 m2用烯啶吡蚜酮7.5 g、氟氯氰菊酯30 mL、甲氨基阿維菌素45 mL混合液兌水噴霧;2022年3月16日,為預防菌核病、蚜蟲等病蟲害,每667 m2用40%菌核凈100 g+磷酸二氫鉀100 g+25%吡蚜酮24 g兌水噴霧;5月18日,收割油菜,進行田間脫粒,測實產(chǎn)[2]。
1.4 油菜符合性驗證試驗調(diào)查記載標準
觀察記載時期和標準參照《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 甘藍型油菜》(GB/T 19557.14—2017)[3]。調(diào)查項目分別為出苗期及苗期生長特性、葉特性、主莖性狀、花性狀、角果性狀、產(chǎn)量性狀、籽粒性狀及生育期等。
2 結果與分析
油菜登記品種生育期及農(nóng)藝性狀調(diào)查結果如表1、表2所示,具體總結如下。
1)出苗期及苗期生長特性。核優(yōu)202于10月7日出苗,相對較遲,其余品種10月6日出苗,從播種至出苗間隔4 d。中油5628、合油雜425、天禾油12、徽油48、灃油827、中核雜418、盛油12及雜優(yōu)15苗期直立生長,其余品種苗期均為半直立生長。
2)葉特性?;沼碗s511葉片呈黃綠色,天禾油11、徽豪油11、徽豪油12、合油雜455、灃油827、核優(yōu)218、豐樂油6號及德核雜油8號葉片呈淺綠色,華齊油16、合油雜425葉片呈暗綠色,其余品種葉片呈中等綠色。所有品種的葉均有裂片,其中綠油218裂片數(shù)量最少,為3.6片,皖油28裂片數(shù)量最多,為的6.9片;葉緣缺刻程度為中等或強。天油早1號葉型最大,長41.9 cm,寬16.4 cm,核優(yōu)218葉型最小,長27.7 cm,寬12.4 cm;天禾油12葉柄最長,長度為27.3 cm,核優(yōu)218葉柄最短,長度為16.3 cm。
3)主莖性狀。所有參試品種主莖均有少量蠟粉,天禾油11主莖花青甙顯色弱,其余品種主莖花青甙顯色均為無或極弱。參試品種株高在138~184 cm,其中綠油218最高,高度為184 cm,徽油雜511最矮,高度為138 cm;株高在150 cm及以下的參試品種有天禾油11、荃油7101、中油5628、華齊油16及徽油雜511,株高在175 cm及以上的品種有天禾油12、合油雜455、核優(yōu)5號、盛油12、綠油218,其余品種株高為151~174 cm。
4)花性狀。3月1日進入開花期的品種有德盛油99、天禾油12、徽油48、灃油827,3月中旬進入開花期的品種有核優(yōu)202、皖油23號、合油雜425、皖油22號、合油雜455、核優(yōu)218、徽油雜511、中核雜418及皖油19號,其余參試品種于3月上旬進入開花期。對照品種灃油737開花期為2月25日,參試品種較對照品種開花遲。所有參試品種花瓣均為側疊花,顏色為淺黃色。
5)角果性狀。荃油7101、皖油23號、華齊油16、合油雜425、皖油22號、德齊998、合油雜455、核優(yōu)218、徽油雜511及皖油19號果身長度小于6 cm,皖油28、核優(yōu)5號、盛油12、豐樂油6號、雜優(yōu)15果身長度在7 cm及以上,其余品種果身長度為6~7 cm。核優(yōu)202、天禾油11、徽豪油11、瑞油122、荃油7101、皖油23號、華齊油16、徽油50、合油雜425、徽豪油26、天禾油12、皖油22號、核優(yōu)5號、徽油雜511及豐樂油6號角果姿態(tài)上舉,其余參試品種角果姿態(tài)平伸。果喙長度為1.1~1.9 cm,其中德齊998、豐樂油6號果喙最短,為1.1 cm,徽油雜511、盛油12果喙最長,為1.9 cm。合油雜425角粒數(shù)最多,為27.2粒;荃油7101角粒數(shù)最少,為16.9粒。
6)產(chǎn)量性狀?;蘸烙?2、合油雜425、合油雜455、徽油雜511、雜優(yōu)15、綠油218籽粒顏色為褐色,中核雜418籽粒為花籽,其余品種籽粒為黑褐色。千粒重最大的品種為盛油12,達6.293 g,千粒重最小的品種為皖油19號,僅3.281 g[4-5]。合油雜455小區(qū)產(chǎn)量最高,為7.20 kg,天禾油11小區(qū)產(chǎn)量最低,為2.40 kg。
皖油23號、合油雜455、核優(yōu)218、銅油2008、中核雜418、皖油19號及綠油218小區(qū)產(chǎn)量在5.00 kg以上,天禾油11、天油早1號、徽豪油12、天禾油12、灃油827及德核雜油8號小區(qū)產(chǎn)量在3.50 kg以下,其余參試品種小區(qū)產(chǎn)量為3.5~5.0 kg。
7)生育期。荃油7101、德盛油99、灃油827、銅油2008及對照品種成熟期為5月10日,生育期為217 d;皖油23號、中核雜418、盛油12等品種5月18日成熟,生育期為225 d;其余品種成熟期為5月14日,生育期為221 d。
8)登記性狀吻合度分析。試驗結果表明,各參試品種在株高、生育期、葉特性、主莖性狀、花性狀、角果性狀等方面,各品種特征特性與其登記信息基本相符。
3 結論與討論
天禾油11、天油早1號、徽豪油12、天禾油12、灃油827、德核雜油8號生育期較短,產(chǎn)量低,不建議在蕪湖市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合油雜455、中核雜418、皖油19號、綠油218產(chǎn)量高,生育期適中,株高較高,建議做好肥水管理防倒伏。皖油23號、核優(yōu)218、銅油2008為半矮稈品種,生育期適中,產(chǎn)量高,建議在蕪湖市內(nèi)根據(jù)生產(chǎn)需求酌情推廣。
油菜登記品種符合性驗證試驗在實施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下:1)清溝瀝水方面,出水管還要沉降;2)定苗要徹底,這一環(huán)節(jié)應列為重點,確保精細化操作;3)雖然基肥施用緩釋肥,但2月初的苔肥仍要酌情施用;4)做好水旱輪作,茬口深翻,防止菌核病發(fā)生;5)收割期相差7~10 d,可考慮分2次收割;6)調(diào)查分枝高度。
參考文獻:
[1] 明道緒.田間試驗與統(tǒng)計分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楊文鈺,屠乃美.作物栽培學各論[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3.
[3]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植物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測試指南 甘藍型油菜:GB/T 19557.14—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4] 潘顯政.農(nóng)作物種子檢驗員考核學習讀本[M].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2006.
[5] 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農(nóng)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 總則:GB/T 3543.1—1995[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17
作者簡介:陸建生(1971—),本科,高級農(nóng)藝師,主要從事種子檢驗、新品種推廣。E-mail:4010268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