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林
柳在唐人的詩句里多半是“如煙”的,煙都是浩茫的一片吧,唐人賞柳大多是喜歡登了樓,隔了浩蕩的江水。哪怕淡一點,淡如煙,要的是一種量上的層累所帶來的壯闊之氣象。
我想,柳在文人的視覺里近了,真切見形了,大約在明后吧。在明人的筆下,它是“線”了,那是一種小庭小院的小格局的美,值得玩味。唐人也有寫“柳線”的句子,但實在寥寥,不及明人那樣堂皇地端上來?!赌档ねぁ防铮惶幍木渥邮恰把U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另一處更直白了:“一絲絲垂楊線,一丟丟榆莢錢?!蔽揖拖耄且痪洹皳u漾春如線”里,如線的更多是指柳吧。明人筆下的柳,小情小調,卻另有一番風姿了。
我喜歡這“春如線”三個字,春色形象可感,是物質的,不抽象。一切細裊裊的,有新生之趣。
線是悠長,舒緩,綿軟,兜兜轉轉,隨心隨意。人在如線春光里邁步子,那步子是慢的,心是軟的,周身是沁出了幾分仙氣的,于是那日子過得再也不慌張和潦草。南門的護城河邊也有六七棵老柳,雨水驚蟄之間,但見那柳條被敷上了一層薄薄的綠意,在微風中,對著盈盈的湖水,閑閑地搖著擺著,仿佛試穿新衣,要綰的細帶子可真多。挽一把柳條在掌心,便又要驚嘆起來,那分明真的是線啊,極細極軟,枝底下在牽著捏著,枝梢子在抽!才發(fā)的柳葉像一朵細瓣的素色的花,被穿在一根根赭綠色的軟而涼的線上,誰在半空中穿針引線啊,沾了春陽,沾了飛雨,這樣閑淡地繡著羅綺春色?于是想起從前的關于柳的比喻,詞語一頭鉆進“裙子”“袖子”里,以為那才擔得起柳的美,其實多么矯情而茫遠,“線”才是最切近的。
在春天,如線的還有細雨,在老房子頂上,無聲的,是斜的細線?;蛘咴谖蓍芟碌蔚乃彩蔷€,連上屋頂上的線,便是扯天扯地了??墒情]了眼,在心上伸手撈起的一把,還是那繡花絲線一樣的柳條,雨側身退到柳的后面去,它到底還是背景,是底子,柳線才是主角。春天如果有自己的姓氏,他首先應該是姓“柳”的。
九九歌里早就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如果說,這幾句九九歌正勾染出一幅春色漸濃的圖畫,那我相信,那一位宇宙的丹青手提了筆,蘸了墨,畫的第一筆定然是線條??刹皇??柳在熏風里勾了千萬條的線,然后是冰融河開,褐色的鴨子在水上撲騰,呼應著天空中的雁來,在水墨畫里,這都是“點”了。至于遍地耕牛,在斜風細雨里,怕是要調墨來著染的吧。人勤春早,正是從柳始。
吳冠中有幅作品叫《春如線》,這幅畫里,看不見春天里某一個具體的物象,有的只是點、線、面的交織、構成、組合,很是耐人尋味。那些紛繁曲折的線條里,又以綠色線條居多,叫人想起的還是那河畔浪漫撩人的垂柳!長長短短,隨風飄揚,偶爾糾纏,隨即散開,除了垂柳,誰還敢大著膽子來將它指認作自己?畫家眼里的春天,也是如線的。
由此回溯,柳在中國人的水墨畫里,大多是以線條的形象立在宣紙上的。中國人的春天,到了極處,便是桃紅柳綠,桃紅是點,是面,柳綠是線。這線到了畫家筆下,又深遠蘊藉起來。但到底還是“線”。
春如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