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油二姐夫
早上送孩子上學,出門有點晚,路上我倆又聊到最近好玩的游戲,腳步就慢了一些。等目送他進了校門,我一看表,比平時晚了近10分鐘。
我上班搭乘地鐵的時間一般是固定的,到單位打卡時都是8點前后不超過兩分鐘,我還可以悠閑地吃個早點。今天晚這10分鐘,就差了至少兩趟車,加之我中途還需換乘兩次,那可能就更晚。想到這些,我加緊腳步奔赴地鐵站。上了第一趟地鐵,讓我追回了3分鐘,換乘時剛走到站臺恰逢一輛車進站,趕緊鉆進車廂,下車后又加速行走。站在打卡機前時,時間顯示8點整,跟往日一樣,一分鐘不差。
我終于松了一口氣。
想起來,不著急其實也沒事,不但不吃早飯不算什么大事,甚至遲到幾分鐘也不見得有多大問題——扣錢反正都是自己擔。雖然道理都懂,但那種緊迫感經(jīng)常因為一些小事涌出來,攔也攔不住。
這急迫感的來源,跟性格有關(guān),但恐怕有更重要的原因。
我在荷蘭時經(jīng)熟人引見認識了一個朋友,他僅長我4歲,卻已經(jīng)是知名青年畫家,旅居歐洲多年。聊天時,我發(fā)現(xiàn)他對事物的看法很有深度,觀察的角度也很獨到,讓我受益匪淺。
我本以為他出身于繪畫世家,他卻告訴我他家人都從事普通職業(yè),當年他甚至連高中都沒考上,只上了職高。這讓我吃驚。
他說:“我最感謝的是我父親。當年中考時我考得很差,非常沮喪。我父親跟我說,中考雖然很重要,但遠沒有達到能操控人生的地步。別說中考,高考也是。于是我才繼續(xù)走下去。事實上我學畫的過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難,我本來起步就晚,沒有基礎(chǔ),也非出身世家,我父親,包括我全家都不能在專業(yè)上給我指導,但沒有他,我走不到今天?!?/p>
如果20年前,有人這么跟我說,我恐怕要大笑著鄙視這種阿Q精神;而在那個午后,我為自己剛才的吃驚感到羞恥。
“我一直記得我父親說過一句話:輸不輸?shù)?,你說了算。”
朋友說起這句話時,眼睛里閃著光。
我希望自己永遠記住這句話:輸不輸?shù)?,你說了算,不論處于什么境況,都不要隨便自我評判,不要輕易為自己下定論,永遠有追尋的動力,有保持前進的心。
因為錯過那趟車,也不一定會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