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武
對身心尚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的未成年學生,加強保護并為其營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是學校教育的應(yīng)有之義。為此,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簡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以“法”守護明方向
最新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有七個章節(jié),堅持教育保護、及時防治、綜合治理、科學性四大原則,凸顯干預不良行為、矯治嚴重不良行為、預防重新犯罪三大內(nèi)容,明確了未成年人成長的底線。
對不良行為的干預和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要內(nèi)容。該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行為,包括吸煙、飲酒,多次曠課、逃學等九大類。對于做出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除了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yīng)當及時制止并加強管教,學校也應(yīng)當加強管理教育,對拒不改正或者情節(jié)嚴重的,學??梢愿鶕?jù)情況予以處分或者采取適當?shù)墓芾斫逃胧?/p>
該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即未成年人實施的有刑法規(guī)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以及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該法增加了公安機關(guān)可以采取的九種矯治教育措施,并且規(guī)定“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所在學校無力管教或者管教無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由教育行政部門決定送入專門學校接受專門教育”。
以“法”守護析原因
研究多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案例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都是從不良行為開始的。抽煙、飲酒通常是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發(fā)展的起點,不僅損害健康,更重要的是學生沒有經(jīng)濟來源,為了滿足煙癮、酒癮,可能通過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為去獲取錢財。同時,吸煙、飲酒還容易交到不良朋友,甚至被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利用。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違法犯罪三部曲:先是沾染不良習氣,出現(xiàn)不良行為;如果不及時改正,就有可能發(fā)展成一般違法行為;最后發(fā)展為嚴重違法行為。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因此,我們一定要對這些不良行為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提醒未成年人對不良誘惑和不法侵害提高警惕、加強防范,學會自我保護。
一路生“花”展未來
我們要提醒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活動和外出旅游的過程中增強安全意識,警惕違法犯罪心理,主要提醒學生警惕以下五種犯罪心理:
一是好奇心理。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但由于學生的社會閱歷淺,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在缺乏良性引導的情況下容易誤入歧途,導致犯罪。二是逆反心理。未成年學生在面對家長、學校的要求時要有正確的認知。無論是教師還是父母,現(xiàn)在對孩子嚴加要求,是為了讓孩子在最好的年紀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lǐng),將來有更多的選擇。三是盲從心理。在面對社會不良人員的教唆、引誘、脅迫時,學生要有自主意識,不盲目服從,以免在不知不覺中涉足犯罪。四是攀比心理。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學生不要貪慕虛榮、好逸惡勞,以至于走上盜竊、搶劫、敲詐勒索的犯罪之路。五是報復心理。在受了委屈、吃虧時,學生要學會調(diào)節(jié)心態(tài),不記恨、報復。
青少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青少年最富有朝氣和活力,蘊含著無限力量?!胺ò蔡煜?,德潤人心?!狈墒浅晌牡牡赖拢赖率莾?nèi)心的法律。青少年的成長需要規(guī)范和引導,既要有“行己有恥”的底線,又要有“止于至善”的追求。讓我們以“法”守護成長,讓孩子們的人生一路生“花”。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