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以為不等式只會出現(xiàn)在數(shù)學課上嗎?告訴你們吧,在我家里也有“不等式”喲!
媽媽>爸爸
爸爸媽媽意見不一致時,媽媽經(jīng)常占上風,她常常把爸爸說得暈頭轉(zhuǎn)向。
這不,爸爸一下班就坐在沙發(fā)上看手機,媽媽見狀,眉頭皺起,怒目圓睜:“喂!你既然那么悠閑,為什么不來幫我做事呀?快點!把手機關(guān)了!去把碗洗了,然后把房間打掃了,再去把花澆了!”爸爸幽怨地看了媽媽一眼,見沒有任何逃避的可能性,只好放下手機去洗碗。
爸爸>媽媽
雖說媽媽經(jīng)常占上風,但爸爸也不是次次都是輸家。有一次,媽媽正在給我講題,爸爸過來了?!斑^去,過去,我來講,你這么講她聽不懂!”爸爸一邊得意地對媽媽說,一邊示意媽媽讓位。媽媽看向爸爸,張嘴想說什么,又忍住了,乖乖把位置讓給爸爸。媽媽給我講了半個小時我還莫名其妙的題,爸爸一會兒就讓我弄明白了??磥?,在講題方面,爸爸還是能立于不敗之地。
爸爸+ 媽媽>我
你們別以為我可以永遠置身于家庭“不等式”之外,只要和我的學習有關(guān),爸媽的意見就會高度一致,我完全沒有說“不”的可能性。這不,媽媽又在我的臥室門口吼上了:“快點把這篇作文寫完,然后做口算題和語文字詞默寫!” 我一句話也不敢反駁,加快了寫作的速度,因為我知道,還有一關(guān)沒過呢!果然,不一會兒,爸爸就推開門來檢查我的進度了。他倆這時的配合真是默契,我沒有一絲偷懶的機會。
我>爸爸+ 媽媽
有時候,我也可以輕松戰(zhàn)勝爸媽。有一次,我在寫作業(yè)的時候告訴爸爸我的筆芯快用完了,爸爸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去樓下超市給我買了一大把筆芯上來。你們看,我是不是也能站在家庭“不等式”較大的那端?
聽我說了這么多,你們不會以為家庭“不等式”是互相對立才導致的吧?在我心里,這些“不等式”是因為家庭成員彼此尊重、相互關(guān)愛才出現(xiàn)的。你們也可以在自己家找找這樣的“不等式”喲!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qū)半畝方塘培訓學校五年級
指導老師:陳佳煜
這種家庭“不等式”其實不算新鮮,以前就有同學寫過。在選擇這種寫作形式時,小作者們往往局限于兩點——“家庭”和“不等式”,這就導致一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成為一種新的“套路”。這種形式就只能用來寫家人嗎?計算只能用不等式嗎?
當然不是啦!
本月妙計提煉:計算計
妙計說明:將數(shù)學計算的概念引入作文,用計算的方式來處理人、事、物的關(guān)系。
“ 計算計”步驟一 分析素材
這條妙計主要用于寫事。每一件事都有當事人,不同的當事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不一樣。不管你要寫什么事,都可以先把“人”和“關(guān)系”列出來。
例
我要寫的事是:我們班發(fā)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主要有三件——拔河比賽輸了、過集體生日、遺憾的春游。
事件當事人有:我們班的同學、A班的同學、我們的班主任。
當事人之間的關(guān)系:1. 拔河比賽——我們班輸給了A 班;2 . 過集體生日——所有同學集體參與策劃;3 . 春游——班主任決定目的地,同學們的提議無效。
“ 計算計”步驟二 進行計算
基本關(guān)系列出來后,就可以進行相應(yīng)的計算啦!請充分調(diào)用你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匹配自己的構(gòu)思吧!
例
班級大事一:拔河比賽輸給了A 班
進行計算:15 < 15。
計算說明:拔河比賽每隊15 人,但我們班的15 人卻輸給了A 班的15 人,所以我們班15 個人的力量其實是小于A 班15 個人的。
班級大事二:過集體生日
進行計算:1+1+…+1(一共38 個1)=100。
計算說明:全班同學都貢獻了過集體生日的點子,最后的效果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料,可以說是滿分!
班級大事三:遺憾的春游
進行計算:1+1+…+1(一共38 個1)=0。
計算說明:關(guān)于到底要去哪里春游,同學們的意見和班主任的意見不一致。盡管大家列舉了充分的理由,但班主任還是決定以她的意見為準,我們38 個人的意見加起來等于0 呀。
計算計”步驟三整合成文
第二個步驟結(jié)束之后,作文的大綱不是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像范文小作者一樣,把列出的算式當作小標題,然后對算式進行說明。你也可以再動一動腦筋,把作文設(shè)計成“難題集”或“試卷”,比如用《我們班的“難題集”》來寫班里老也解決不了的問題,用《一張親情試卷》來寫自己和家人的情感“博弈”。
總之,用數(shù)學計算的知識來寫語文的作文,這樣的“反差感”一定能為作文加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