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軍
人生在世,無論是為人處事,還是經(jīng)商從政,都應為自己留有余地。
在韓非子的《說林下》中有這樣一段話:“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不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钡窨淌沁@個道理,其他無不如此。書畫留有空白,給人想象空間,才有韻味;樓房留有陽臺,開窗透亮,才能視野開闊;婚姻給對方留有空間,才能和諧。處理事務中懂得了留有余地,就能使其均衡發(fā)展,順暢互通。就連女皇武則天也能寬容辱罵她的駱賓王。據(jù)史料記載,駱賓王曾作了著名的《討武曌檄》臭罵武則天,武則天看到“ 蛾眉不肯讓人…… 狐媚偏能惑主”,一笑了之,并對左右埋怨說:“宰相安得失此人!”這就是對他人留有余地的美,也是對自己留有余地的德。
康百萬莊園康家客廳有一塊最為著名的留余匾,其中有這樣幾句話:“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蓋造物忌盈,事太盡,未有不貽后悔者?!闭沁@種家訓讓康百萬家族繁榮興盛了四百余年,不得不令人驚嘆留有余地的魅力。為人處世,何嘗不是如此?常言道:“物極必反,水溢則滿!”我們處理問題時,何嘗不留下一點回旋的余地呢?生活中就是有這樣的一些人,在人生得意之時,做事不留余地,不想給別人一點機會,總想把事情做絕,得意忘形,沒想到天有不測之風云,當自己失利時,別人怎會伸出援助之手呢?到那時你會跌得很慘的,所以要盡量做到求同存異,得饒人處且饒人,掌握好度,適可而止,俗話說“兔子不急不咬人”“窮寇莫追”,逼人太急,會使自己身陷險境,有可能兩敗俱傷。
我在生活中就遇到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年輕人在單位單純直率,知識豐富而閱歷不足,工作起來難免有失誤之處,為此成了單位一些人取笑的對象,把人家貶得一無是處。殊不知,時來運轉(zhuǎn),上面大興考試選拔之風,此人借此機會一舉成名,從此一下子打通了“瓶頸”,前程似錦,讓平時瞧不起他的人一時無語。其實,給人留有余地就是給自己一條后路,給自己打開了一扇窗,給自己一次解脫的機會。要知道,在機關人人都想升遷,在商海人人都愿發(fā)財,你給別人一點機會,別人會感激不盡,會給你帶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可是有的人,恨不得撈到所有的好處,其結(jié)果是給自己帶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
留有余地不是軟弱,不是無奈,而是一種境界,一種襟懷,一種明智,一種謀略,更是一種生存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