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深圳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協(xié)會公布了2023年度優(yōu)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及年度優(yōu)秀體育義工的評選結果。其中,一灣油氣庫的調(diào)運員陳寅生榮獲“2023年度深圳市優(yōu)秀體育義工”稱號。
從南山區(qū)最美志愿者、南山區(qū)先鋒志愿者,到深圳五星志愿者、深圳青年抗疫先鋒、深圳優(yōu)秀體育義工,這些榮譽見證了陳寅生5年來在志愿路上的付出與奉獻,也見證了一個基層共產(chǎn)黨員踐行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堅持奉獻,傳遞志愿精神
作為全國志愿服務的發(fā)源地之一,深圳被譽為志愿者之城。如今,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遍布鵬城,傳承著“參與、互助、奉獻、進步”的深圳志愿精神。50多歲的陳寅生,就是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員。
2018年注冊義工以來,陳寅生的志愿服務總時長超過2840小時。其中,2022年最為突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到1319小時。南山半馬、深圳市馬拉松、疫情期間社區(qū)核酸檢測、社康志愿服務、山區(qū)助學走訪、春運志愿服務、雛鵬助學走訪慰問……在眾多的志愿服務活動中,都能見到他的身影。陳寅生始終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深圳志愿精神。
在一灣油氣庫,許多年輕員工喜歡稱呼陳寅生為“陳爺爺”。認真細致、熱情助人是他的標簽。他的這種志愿精神,逐漸感動了身邊的同事。他們不斷跟隨陳寅生的腳步,參與到身邊的志愿服務活動中。
2023年11月26日凌晨3時,當人們還在熟睡的時候,陳寅生已早早起床,和幾名同事一起前往服務2023年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的路上了。同往年一樣,他是此次賽事活動的志愿者之一。
“作為志愿者,我們要用真誠的微笑、飽滿的熱情、專業(yè)的服務溫暖參加賽事的運動員。”在他的帶領下,同事黃樹達、趙玉娜、郭小功、陳思杰等人報名參加了本次志愿服務。他們在賽事中為選手提供現(xiàn)場指引、物資補給、醫(yī)療保障等服務。在朝陽的映射下,他們身上的那抹志愿紅顯得格外耀眼,彰顯著中國海油的蔚藍力量。
熱心公益,用生命影響生命
有人不理解,問他50多歲了為什么還要出來做義工?
陳寅生說:“志愿服務不計較物質報酬,服務他人可以快樂自己,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趁著還能行動要為社會多做點事情。這也是我在盡一名黨員的責任和義務?!?/p>
陳寅生第一次接觸公益志愿者活動,還得從2018年春運說起。由于當時正值春運高峰期,深圳火車西站擠滿了返鄉(xiāng)的旅客。對此,深圳公司黨委組織黨員在火車西站開展了一次服務春運志愿者活動。那是陳寅生第一次參加公益志愿活動。
從那時起,他就下定了從事公益志愿活動的決心,并一直堅持至今。如今,陳寅生除了經(jīng)常參加公司組織的志愿者活動外,還積極參加地方組織的扶貧助學等愛心公益活動,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些年來,陳寅生一直用行動履行承諾。每當身邊有人需要幫助時,他都會慷慨解囊。2021年,陳寅生在廣東興寧貧困山區(qū)助學走訪時了解到一名小學生家庭極其困難,因無法支付學費和生活費一度面臨輟學。
對此,他毫不猶豫地決定資助這個孩子完成學業(yè),并連續(xù)2年為其提供生活費,鼓勵這個孩子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他用愛點燃了孩子心中的希望。
現(xiàn)今,陳寅生每年多次參與山區(qū)助學公益活動。由于受資助對象大多地處偏僻山區(qū)、路途遙遠,往返一趟的開銷基本要一千元左右。陳寅生卻表示,自己去山區(qū)的頻率并不高,就是想多幫一些人。在廣西、江西、廣東粵西等地,有許多曾接受過陳寅生走訪慰問的孩子和困難家庭,都得到了他無私的幫助。
為民服務,“志愿紅”彰顯“黨員紅”
2023年10月,中央組織部給深圳公司黨委寄來一張?zhí)貏e的黨費收據(jù),是陳寅生自愿一次多繳1000元黨費的記錄。
原來2023年7月,從電視新聞上看到河北地區(qū)受洪澇災害的報道后,遠在千里之外的陳寅生內(nèi)心難平,迫切想為災區(qū)的人們做些什么。于是,他主動繳納了“特殊黨費”,盡一份綿薄之力。
回想起3年前,當疫情暴發(fā)時他沖在一線,自愿報名參加了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成為深圳南山區(qū)義工聯(lián)第一批響應號召的黨員志愿者之一。
從2019年12月31日那天起,他就在社區(qū)和高速路檢查站協(xié)助工作人員開展人員進出登記、體溫測量、信息收集、公共設施消毒、防疫知識宣傳等工作。
疫情期間,他每天堅守十余個小時,默默守護著大家的健康。他因此先后榮獲2020年深圳南山區(qū)優(yōu)秀防疫志愿者、煉化公司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等稱號。
2018年至今,陳寅生在公益的道路上堅持了6年。他堅持用實際行動踐行志愿者精神,保持著一名基層黨員的初心。
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嚴寒酷暑,陳寅生隨時會出現(xiàn)在有需要的地方。他說:“幫助別人,讓我的人生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志愿者工作是一項幸福感很強的工作,以后我會一直堅持下去。”
責任編輯:曲紹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