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家,喝茶是一件和吃飯、睡覺同樣重要的事情。我是家中長女,對我們家早起泡茶這套流程,再熟悉不過:早上出被窩,依次要做的事情是疊被子、開窗、上衛(wèi)生間、洗漱,然后穿上圍裙、戴上袖套,一邊燒開水一邊掃地。待到水燒開,地也掃干凈了,就要洗手、洗杯子,泡茶。
家里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茶杯,紫砂、陶瓷、玻璃,大小形狀不一,是各自喜歡的樣子。杯子洗好了,要先用開水燙一遍,然后依次放茶葉、倒開水——茶放多少,看杯子的主人愛喝濃茶還是淡茶;水倒多少卻有定數(shù),三分之一就可以了。最后還要在一個壺里裝三分之一白開水,給不喝茶的小孩子。這個壺另配有幾個小杯子,一套景德鎮(zhèn)瓷器,蓋子和手柄之間的紅繩是爸爸編了拴上去的,到今天還在用,有四十多年了。
茶水?dāng)[上茶幾,淡淡的茶香漸漸彌漫開來。這時候,邊往廚房走,邊深吸一口氣,香氣就進(jìn)了五臟六腑,一下子渾身清爽。然后開始熬粥,熱饅頭、包子。粥一般是花生粥、紅薯粥、雜糧粥,饅頭、包子是一家人周末做好的,下周只需要熱熱就可以吃。米下鍋,家里人陸陸續(xù)續(xù)起床,洗漱完畢,喝著茶水,等早飯上桌……飯后,上班的上班、上學(xué)的上學(xué)、辦事的辦事,開始新的一天。
對媽媽和我來說,早上這段時間,最重要的不是做早飯,而是泡茶,讓家里人特別是家中的長輩,一睜眼就能聞到、端起杯子就能品到茶香,是件滿心歡喜的事。
我們家至今都沒有用電茶壺,三個盛開水的保溫瓶中,一般來說不可能全都一樣保溫。于是,置放的順序就依次是:不怎么保溫、保溫、特別保溫。所以,不怎么保溫的一般都最先用完。用到最保溫的一瓶時,就需要再燒一壺水,把三瓶全都灌滿。這些都不需要有人提醒,一碰暖水瓶,自己心里就清楚。每晚睡覺前,一般至少要有一個壺是滿的,以備夜里有人需要。如果沒人用,第二天一早我就會用這個水來洗漱、洗茶杯。洗完之后,廚房的水壺已經(jīng)開始“吹口哨”了,就正好再用鮮開水把杯子燙一遍。
洗杯子是個細(xì)致活,裝茶葉卻是個巧活。我家的方茶幾中間擺著一堆茶葉盒。誰愛喝花茶,誰愛喝綠茶,誰愛喝普洱,都得心里有數(shù)。就是花茶,誰愛喝茉莉,誰愛喝珠蘭,也有講究。我小時候,二奶奶愛喝沱茶,我長大以后,她老人家愛喝花茶;爸爸很長一段時間都喜歡信陽毛尖,后來喜歡妹夫從云南給他捎回來的茶葉,不管啥品種,只要是妹夫從云南捎回來的,他都喜歡;舅舅一直都喜歡花茶,尤其喜歡茉莉花茶;媽媽的最愛就倆字——純、鮮,再好的茶葉如果變了味,媽媽一端起杯子就會微微皺眉。
杯子里裝好茶之后,只加三分之一開水。這活兒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最容易出錯。大清早,要做的事兒多、心里想的事兒也多,拎起茶壺往杯里倒水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半杯、滿杯了。這樣的時候,一定不要手忙腳亂,收收心,下一杯不出錯就好。等到杯子的主人需要喝茶的時候,茶已經(jīng)泡開,水已經(jīng)溫?zé)?,只需要根?jù)各自的口感自己適量續(xù)水。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出嫁三十多年,每年回家,不論是平常日子還是年節(jié)生日,最幸福的事情,依然是一早起來給家人泡茶。盡管留意著家里長輩喝茶的口味有沒有變化、留意著誰換了杯子,努力不出錯,但偶爾心不在焉地邊說話邊加水,還是會被媽媽手心向下彎曲手指輕敲桌面,厲聲提醒:“三分之一!”
這些年,只要是獨(dú)自喝茶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遠(yuǎn)在老家的媽媽,想起小時候,早上醒來,聽到廚房有輕微的動靜,便悄悄爬起來,飛快地穿上衣服,躡手躡腳跑到媽媽身后,看她手腳麻利地泡茶、做飯……
對于普通人來說,喝茶只是一件小事,一家人聚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但我的媽媽卻通過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很多大道理,更讓我養(yǎng)成了一些好的生活習(xí)慣:無論在哪里,尊重師長,都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無論到哪里,把環(huán)境收拾得整潔宜人,都是必須的;無論面對多少人,換位思考兼顧大家的需求都是首先要考慮的;無論做什么事情,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較真;如果出現(xiàn)失誤,不掩飾、不逃避,盡量彌補(bǔ),并努力做好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就因?yàn)橛羞@些習(xí)慣,即便是再平凡的工作再平凡的生活,我也始終過得坦然而開心。
作家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結(jié)尾處說:“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dú)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xué)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xué)得了一點(diǎn)點(diǎn)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边@也是我此刻想說的話。
感謝我的慈母。
【作者曾任《軍嫂》雜志社編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