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格式: 胡瀚.地方立法視閾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界定[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2(1):1-8.
[摘要]"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界定問題上,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相關事項的地方立法采取了概括式、列舉式和概括列舉式三種表達模式。地方立法遵循明確本質屬性、立足歷史實踐、突出典型特征等邏輯進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和增強了事實與規(guī)范的相對稱,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名實關系”達成了相對“統(tǒng)一”。目前正在制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時,應當吸收地方立法經驗,兼容并蓄,擇善而從,同時還應當處理好其與憲法規(guī)范的關系,實現(xiàn)與特別法人定位的有效銜接,正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分化問題,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經濟合作組織的區(qū)別,以確保法律概念界定的科學性和適用范圍的準確性。
[關鍵詞]"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地方立法; 法律概念
[中圖分類號]D9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005(2024)01-0001-08
[收稿日期]2023-11-06
[作者簡介]胡瀚,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法學理論、法律史的教學與研究。
[基金項目]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23SJ06);陜西省教育廳一般專項(23JK0058)
在持續(xù)深化農村改革和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的立法進程不斷加快,由全國人大農業(yè)與農村委員會牽頭起草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已完成了公開征求意見工作,目前正處于修改完善階段。從當前的情況來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立法具有堅實的制度基礎、全方位的政策基礎和多元的實踐基礎,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立法基礎[1]。盡管如此,我們仍有必要對立法實踐中遇到的基礎性問題給予足夠的學術關切,并開展有針對性的理論回應和知識供給,從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的立法質量提供一定的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的調整對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內涵和外延是否明確,其形式和范圍能否確定,是正確適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的前提問題?!案拍钅耸墙鉀Q法律問題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限定嚴格的專門概念,我們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問題?!盵2]501 因此,科學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立法首先要解決的基礎性問題之一。為此,學界對相關問題也進行了研究。何寶玉主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規(guī)范的對象宜采用多數(shù)意見,多數(shù)意見認為,“立法需要規(guī)范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農村改革開放后由人民公社時期‘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演變而來的、以農民土地集體所有權為基礎的農村社區(qū)性合作經濟組織”[3] 。楊一介重點關注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集體經濟組織的區(qū)別,并認為:“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由來、演變以及其發(fā)展趨勢看,它有特定的涵義,應當在農村改革的語境下來分析,而不宜將基于非私有產權,通過社會習慣和法律制度創(chuàng)設的團體性的經濟組織一概稱之為集體經濟組織。”[4] 焦富民從正面給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定義,他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種在特定的社區(qū)范圍內,由其成員轉讓土地經營權,在堅守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不變的前提下,將集體資產折合為一定的股份分配到個人,根據(jù)法人的現(xiàn)代治理結構來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一種新型組織形態(tài)。”[5] 管洪彥從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進行了討論,主張其內涵應表達為:“以鄉(xiāng)(鎮(zhèn))、村、組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為基礎建立的合作經營、民主管理、服務成員的社區(qū)性合作經濟組織?!盵6] 并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外延的立法表達,宜采納“正面列舉+反面排除”的綜合表達模式[6]。韓秀義則從憲法的角度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憲法內涵作了相應的解釋,并認為,“農民集體的切實運作需要一定的組織化,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就是農民集體的組織化表達”[7]。上述研究為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提供學理上的進路或理論上的支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僅從理論層面研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問題仍然是不夠的。法律屬于實踐理性,總結、反思甚至批判過往立法經驗,對于制定新法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事實上,調整、規(guī)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活動的地方立法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已經開展,并取得了豐碩的立法成果。各地制定的法規(guī)和規(guī)章中不乏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條文,這些條文對當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在法律層面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概念而言,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法律智識和地方知識。因此,研究地方立法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彌合理論層面研究的不足,還能夠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立足于經驗理性之上。職是之故,筆者擬在考察地方立法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的基礎上,梳理其表達模式,在事實與規(guī)范的理論框架下分析、總結地方立法實踐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邏輯進路,并就科學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應注意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以期對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的調整對象和適用范圍有所助益。
一、 地方立法所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表達模式
法律概念是人類語言的產物而非自然客體的產物[2]。立法者一般在對某一法律事實或法律現(xiàn)象的理解基礎上,使用相對應的語言符號,采取一定的表達方式,力求使其概念清楚而明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立法者對外在的客觀世界的理解角度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進而又以不同類型的表達模式顯露出來。因此,認識和理解地方立法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可以首先從表達模式著手。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闡述問題上,關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相關事項的地方立法在實踐中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表達模式。
1.概括式
法律概念是對各種法律事實和法律現(xiàn)象的概括,故而大部分法律概念的界定也采用概括式的表達方式。法律概念的概括式表達能夠用簡潔和抽象的語言對所指稱對象的本質屬性加以概括,能夠在最大限度內涵蓋其外延。從我國農村集體經濟領域地方立法現(xiàn)狀來看,大部分地方法規(guī)、規(guī)章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所采用的表達方式是概括式。如《山東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的表述是:“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xiāng)(鎮(zhèn))、村農民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形式依法組建的經濟組織。”[8]《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以集體所有的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經濟組織?!盵9] 法律概念的概括式表達雖然具有語言簡潔、外延的涵蓋面寬的優(yōu)勢,但是這種表達方式為了保證外延的涵蓋面不得不使用比較抽象的語言,進而導致法律概念不易被理解,在法律實踐運作過程中,其可操作性不強的弱點也非常明顯。
2.列舉式
有鑒于概括式的缺點,有個別省市的地方立法采用了列舉式。如《浙江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第二條第三款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是指《浙江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規(guī)定的村經濟合作社及其社員,以及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造后成立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及其社員股東?!盵10]由此可見,《浙江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列舉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兩種組織形式,即村經濟合作社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換言之,該條例用列舉的方式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界定為村經濟合作社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断嫖魍良易迕缱遄灾沃蒉r村集體經濟促進和管理條例》第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依法在農業(yè)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注冊登記賦碼設立的具有公有制性質和特別法人資格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股份經濟合作總社(經濟聯(lián)合總社)、村(社區(qū))股份經濟合作聯(lián)合社(經濟聯(lián)合社)、村民小組股份經濟合作社(經濟合作社)?!盵11] 與浙江省、湘西州的地方立法略有不同,《北京市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本條例適用于本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即鄉(xiāng)鎮(zhèn)合作經濟聯(lián)合社、村經濟合作社以及其他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以下簡稱合作社)及其所屬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財務收支等有關經濟活動的審計監(jiān)督?!盵12] 顯然,該條例用列舉的方式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界定為鄉(xiāng)鎮(zhèn)合作經濟聯(lián)合社、村經濟合作社以及其他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列舉式的優(yōu)點是能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種情形詳細地給予列舉,讓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相對而言更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無法窮盡所有情形,不得不用“其他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這樣的兜底性表述,而這樣的表述又容易產生邏輯上的無法自洽,如農村信用合作社是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一種,但并非我們通常所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3.概括列舉式
為了發(fā)揮概括式和列舉式各自的優(yōu)勢,避免二者的缺點,達到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內涵簡明、外延具體的目標,亦有部分地方立法將概括式和列舉式融合在一起,采用了概括列舉式的表達模式。如《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guī)定》第三條規(guī)定:“本規(guī)定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制經過改革、改造、改組形成的合作經濟組織,包括經濟聯(lián)合總社、經濟聯(lián)合社、經濟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經濟聯(lián)合總社、股份合作經濟聯(lián)合社、股份合作經濟社等?!盵13]《湖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第三條也有相似的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本省鄉(xiāng)(鎮(zhèn))經濟聯(lián)合總社、村經濟聯(lián)合社、組經濟合作社以及其他名稱的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的形式組成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14]由此可見,概括列舉式用簡潔的語言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本質屬性進行了概括,同時又用正向列舉的方式將其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加以歸納。概括列舉式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從內涵和外延兩個層面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給予充分的解釋和說明,但是其前提條件是其外延的表現(xiàn)形式比較典型,且不存在交叉現(xiàn)象,能夠被列舉窮盡。
地方立法實踐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界定積累了立法經驗,展現(xiàn)了高水平的立法技術和多元的表達模式,為在中央立法層面統(tǒng)一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提供了典型范例和立法智識。通過梳理地方立法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表達模式,并對它們的優(yōu)缺點進行比較,筆者認為概括列舉式具有相對優(yōu)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界定農村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可以選擇這一表達模式。當然,具體采用“概括+正向列舉”還是“概括+反向列舉”,需要根據(j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現(xiàn)實情況而定。
二、地方立法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邏輯進路
法律概念不僅反映著法律上的名詞與法律調整對象間的對應關系,而且對于其所調整的對象形成具有規(guī)范效力的命名關系。法律概念的內在效力并非國家強制力量的存在,而是法律概念(詞、名)與法律調整對象(物、實)能否對應,即“名實關系”能否達成“統(tǒng)一”[15]23-24。換言之,法律概念同法律規(guī)則一樣,也存在著事實與規(guī)范的關系問題。法律概念的名不副實,就是指作為規(guī)范的法律概念與作為調整對象的事實不相適應,存在緊張關系;法律概念的名實相副,亦即事實與規(guī)范相對稱。因此,事實與規(guī)范的理論框架同樣可以用來分析法律概念界定的科學性。遵循這一理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地方立法實踐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時的邏輯進路。
1.明確本質屬性,保證事實與規(guī)范的相對稱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20世紀50年代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業(yè)集體化的產物,并在各個歷史階段以不同的組織形態(tài)出現(xiàn)。雖然在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后,其在組織實體上與村民委員會混同,甚至有“名存實亡”之虞,但是作為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載體,它的存在是不能否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本質屬性與其產生之初并沒有因經營體制的改變而發(fā)生實質性變化。首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公有制性質沒有改變,它一直作為集體所有制的一種組織形式而存在;其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要資產是農村集體土地,其核心職能是經營管理集體土地,行使集體土地所有權,這與歷史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是一脈相承的[16]。農村集體經濟領域的地方立法抓住本質屬性,在法律規(guī)范層面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了界定。如《甘肅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xiāng)(鎮(zhèn))、村、組(社)農民以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形式組建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盵17]《唐山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xiāng)(鎮(zhèn))、村農民以生產資料及其他資產為基礎,按照集體所有制形式建立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盵18]上述界定雖然表述有所差異,但均明確了生產資料集體所有這個本質屬性,從而保證了作為規(guī)范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與作為調整對象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這一事實的一致性,達到了事實與規(guī)范的基本對稱。
2.立足歷史實踐,提升事實與規(guī)范的相對稱
人類世界的絕大部分事物都是歷史的產物,正確把握事物基于歷史實踐而形成的歷史性特征是區(qū)分概念的重要工具。作為法律概念所指稱對象的法律事實和法律現(xiàn)象也是歷史的產物,立法者的“歷史感”有助于科學地界定法律概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主要經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一是1949—1956年土地所有制轉變過程中的集體經營形式;二是1957—1977年“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人民公社組織形態(tài);三是1978—2011年“雙層經營體制”下集體經濟組織呈現(xiàn)多元化態(tài)勢;四是2012年至今“產權制度改革”引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發(fā)展[19]。由此可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歷史性特征非常明顯。部分地方立法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時,立足歷史實踐,關注其歷史性特征,并通過相應的表述,提升了事實與規(guī)范相對稱的程度。《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guī)定》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時,從歷史的角度強調,它是在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制上改革、改造、改組形成的①。《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則關注了其雙重經營體制的歷史特征,該《條例》第三條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以集體所有的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經濟組織?!盵9] 浙江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改造為村經濟合作社、股份經濟合作社等新形態(tài),兩地的地方立法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時密切關注改革實踐的新成果,做到了與時俱進。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村集體經濟促進和管理條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定義,特別強調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踐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來的三個新特征:一是依法在農業(yè)農村行政主管部門注冊登記賦碼設立,二是具有特別法人資格,三是新的組織形式——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股份經濟合作總社(經濟聯(lián)合總社)、村(社區(qū))股份經濟合作聯(lián)合社(經濟聯(lián)合社)和村民小組股份經濟合作社(經濟合作社)。
①《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guī)定》第三條:本規(guī)定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制經過改革、改造、改組形成的合作經濟組織,包括經濟聯(lián)合總社、經濟聯(lián)合社、經濟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經濟聯(lián)合總社、股份合作經濟聯(lián)合社、股份合作經濟社等。
3. 突出典型特征,增強事實與規(guī)范的相對稱
從農村集體經濟領域地方立法實踐的成果來看,很多地方立法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時不僅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生產資料集體所有這個本質屬性,同時還基于對立法目的、調整或規(guī)制的具體事項或其他因素的考量,重點突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某一個具有典型性的特征屬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事實與規(guī)范的相對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要職責是圍繞集體土地開展管理經營活動,《青島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強調了它的這個功能特征,該《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xiāng)(鎮(zhèn))、村負責本級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運營及其他經濟活動的組織。”[20] 作為人合組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它的成員是特定區(qū)域范圍內的農民,具有明顯的身份屬性。《重慶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貴州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guī)重點突出了成員的特殊性,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體是鄉(xiāng)(鎮(zhèn))、村、組全體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從其形成之初,就具有區(qū)域性與合作性的特征。《江蘇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管理條例》抓住該特征,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界定為社區(qū)性合作經濟組織?!稄V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管理條例》第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農民圍繞公有土地形成的社區(qū)性合作經濟組織?!盵21] 《河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等地方法規(guī)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因而特別強調了其獨立核算的特征。如《河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第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本條例所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鄉(xiāng)(鎮(zhèn))、村農民以生產資料及其它資產集體所有制形式建立的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盵22]
將地方立法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放在事實與規(guī)范的理論框架下作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地方立法沿著明確本質屬性、立足歷史實踐、突出典型特征等邏輯進路,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事實與規(guī)范的相對稱,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名實關系”達成了相對“統(tǒng)一”。這是地方立法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方面的重要實踐經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在立法時可以吸納、借鑒上述經驗,進而達致科學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的目標。
三、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應注意的重點問題
地方立法實踐向人們展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在表達模式和名實關系處理等方面的多樣性。目前正在制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在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界定問題上,除了在表達模式和名實關系處理上吸收借鑒地方立法實踐經驗,兼容并蓄,擇善而從外,還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地方立法實踐業(yè)已關注的問題,從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更加科學合理。
1.法律概念與憲法規(guī)范的關系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我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基礎性保證,是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載體?!稇椃ā返诎藯l第一款規(guī)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痹摋l款賦予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選擇經營方式的自由,設定了國家尊重農民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濟自由權、支持農民通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選擇經營方式的義務,體現(xiàn)了以經營方式選擇的自主權適應中國農村千變萬化的實情,從而提高農村集體經濟效率的立法理性[23]。憲法層面的這個規(guī)定意味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是一個普通的法律概念,而是一個事關憲制的法律規(guī)范。因此,科學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必須處理好該法律概念與相關憲法規(guī)范的關系問題,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所界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與憲法規(guī)范中使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概念在內涵和外延上具有一致性。《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黑龍江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時重申憲法第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在很大程度上協(xié)調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與相關憲法規(guī)范之間的關系,是應當給予充分肯定的。從已經公布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來看,立法者顯然也注意到了“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之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界定的重要意義,業(yè)已將其在草案的第二條加以完整的表達。
2.法律概念與特別法人定位的銜接問題
《民法典》第九十六條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定位為特別法人,這是我國從民事基本法律規(guī)范的層面明確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民事主體地位。同時《民法典》第九十九條規(guī)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取得法人資格?!边@里的“依法”實際上指的是正在制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無論是從法律的統(tǒng)一性角度出發(fā),還是基于法律體系的系統(tǒng)性考慮,科學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都應當注意它在民法上的基本定位,從而實現(xiàn)法律概念與法律定位的有效銜接。地方立法實踐中,個別地方已經注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與其民法定位之間的緊密關系,并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之后,通過明確其特別法人的法律地位,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更加明晰。如《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第三條第一款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后,即在第二款指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取得特別法人資格。法律、行政法規(guī)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盵9]《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時,也有必要以適當?shù)姆绞綄⑻貏e法人的定位加以表述。
3.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化對法律概念涵蓋性的影響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健全過程中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并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同時它的分化也在這個過程中加劇。這種分化從改革開放之初就已經產生,1984年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各地按照文件要求,實行政社分設,但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設立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部分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設立了經濟聯(lián)合總社、經濟聯(lián)合社、經濟合作社等,而大部分地區(qū)由于各種原因當時未能設立相應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機構。后來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分化情況進一步加劇,完成改革的地區(qū)又形成了一定數(shù)量的股份合作經濟聯(lián)合總社、股份合作經濟聯(lián)合社、股份合作經濟社等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分化不僅僅表現(xiàn)為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與欠發(fā)達地區(qū)之間的分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分化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也具有普遍性。研究表明,工業(yè)發(fā)達型農村集體經濟“收支結構”的差異化變遷呈現(xiàn)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三種發(fā)展趨勢:以深圳為代表的私人化、以蘇州為代表的國家化和以寧海為代表的空殼化[24]。同時,經營收益的分化也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普遍存在的現(xiàn)實情況,據(jù)2016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統(tǒng)計的55.9萬個村中,村集體沒有經營收益或經營收益在5萬元以下的“空殼村”有41.8萬個,占總村數(shù)的74.9%[25]。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分化現(xiàn)象還表現(xiàn)為層級方面,如廣東省的集體經濟組織是三級,北京市則是兩級,浙江省只有村一級集體經濟組織,這就導致三地的地方立法在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概念時,雖然均采取了列舉式的表達模式,但內容存在很大差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分化現(xiàn)狀給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帶來一定的難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立法應正視這方面的問題,處理好事實分化與規(guī)范統(tǒng)一之間的矛盾,找到形式多樣性與功能一致性、地區(qū)差異化與性質共通性之間的平衡點,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能夠涵蓋全國各地不同類型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形式。職是之故,筆者認為,正向列舉的方式在處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地區(qū)差異化和形式多樣性上存在不足,應當審慎選擇使用。
4.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合作經濟組織的區(qū)別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特質是社區(qū)性的、主要由成員為主體創(chuàng)辦的、為成員謀取各種經濟利益、實現(xiàn)成員共同富裕的組織載體[26]。換言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社區(qū)性合作經濟組織。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在我國廣大農村還存在與農村集體組織相類似的社區(qū)性合作經濟組織,如農村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等。這幾類合作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在內涵和外延上有重疊部分。因此,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要注意它們之間的區(qū)別。事實上,現(xiàn)行法規(guī)和規(guī)章在界定概念時已然注意到了農村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區(qū)別,并在概念闡述上作出了相應的區(qū)分,雖然這種概括式的表達模式未必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如《吉林省供銷合作社條例》把供銷合作社界定為以農民社員為主體的集體所有制合作經濟組織①。《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辦法》第三條規(guī)定:“本辦法所稱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是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農業(yè)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lián)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盵27]《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暫行規(guī)定》將農村信用社定義為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合作金融組織②。有鑒于概括式的表達模式無法有效地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農村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等社區(qū)性合作經濟組織區(qū)分開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有必要采取否定列舉的方式,進行反向排除,從而廓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外延范圍?!掇r村集體經濟組織法(草案)》將農村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予以排除是值得肯定的。
①《吉林省供銷合作社條例》第三條:供銷合作社是以農民社員為主體的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組織,具有獨立法人地位,依法享有進行經濟、社會活動的自主權。
②《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暫行規(guī)定》第二條:農村信用社是集體所有制性質的合作金融組織,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織部分。農村信用社是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企業(yè)法人,其合法權益和正當經營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平調和挪用其財產和資金。
“法律概念是法律規(guī)范和法律制度的建筑材料。”[28]91科學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立法的基石,是設計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邏輯起點,有利于構建完善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規(guī)范體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在處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界定問題上,可以吸收借鑒地方立法實踐經驗,采取概括列舉式的表達模式,沿著明確本質屬性,立足歷史實踐,突出典型特征的邏輯進路,使“名實關系”達成了相對“統(tǒng)一”,同時處理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與憲法規(guī)范的關系,實現(xiàn)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概念與特別法人定位的有效銜接,正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分化問題,有效區(qū)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經濟合作組織。基于上述理由,我們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概念可以作如下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指以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為基礎,由原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制改革、改造、改組形成的,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具有特別法人資格的社區(qū)性合作經濟組織,但不包括農村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
[" 參" 考 "文" 獻" ]
[1]胡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立法基礎探析[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21-27.
[2]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3]何寶玉.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歷史沿革、基本內涵與成員確認[J].法律適用,2021(10):9-21.
[4]楊一介.合作與融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規(guī)制的邏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72-82.
[5]焦富民.《民法總則》視域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制度研究[J].江海學刊,2019(5):240-246.
[6]管洪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概念界定與立法表達[J].中國不動產法研究,2021(1):17-30.
[7]韓秀義.農民、農民集體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憲法內涵解釋[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105-116.
[8]山東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EB/OL].(1999-12-16)[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NDAyOGFiY2M2MTI3Nzc5MzAxNjEyODE0ZTU1YTU1ODg%3D.
[9]四川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EB/OL].(2021-07-29)[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xODE3YmRkN2ZiNzAxN2JkZTI5ZDE3ZTJkZTE%3D.
[10]浙江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EB/OL].(2020-09-24)[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wODE3NTI2NWRkNDAxNzUyYTI2YjZmYzAyY2U%3D.
[1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村集體經濟促進和管理條例[EB/OL].(2022-01-18)[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xODE4MjI1ODE0NDAxODI4ZmQzNDQ0ZTEwNjk%3D.
[12]北京市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條例[EB/OL].(2016-11-25)[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NDAyOGFiY2M2MTI3Nzc5MzAxNjEyODc1MDJjZjMyZTk%3D.
[13]廣東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規(guī)定[EB/OL].(2013-06-20)[2023-04-16].http://www.gd.gov.cn/zwgk/gongbao/2013/19/content/post_3363971.html.
[14]湖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EB/OL].(2017-11-29)[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wODE2ZWE3MTlkNzAxNmViMTQ4YmQ4MjYwZmI%3D.
[15]謝暉.法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6]宋志紅.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本質內涵[J].團結,2021(5):44-48.
[17]甘肅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EB/OL].(2010-09-29)[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NDAyOGFiY2M2MTI3Nzc5MzAxNjEyODVlOGE3ZDFkYmY%3D.
[18]唐山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EB/OL].(2010-10-08)[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NDAyOGFiY2M2MTI3Nzc5MzAxNjEyODcxODVlODJmOTg%3D.
[19]于雅璁,王崇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fā)展歷程、檢視與未來展望[J].農村經濟,2020(3):10-18.
[20]青島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EB/OL].(1999-08-22)[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NDAyOGFiY2M2MTI3Nzc5MzAxNjEyN2QyZDJjMDEyMTA%3D.
[2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農村集體經濟承包合同管理條例[EB/OL].(2010-09-29)[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NDAyOGFiY2M2MTI3Nzc5MzAxNjEyODRiNGY1ODBhMjg%3D.
[22]河北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條例[EB/OL].(2015-07-24)[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NDAyOGFiY2M2MTI3Nzc5MzAxNjEyODY5YTU2NTI4M2I%3D.
[23]張真理,韓忠亮.憲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體制”條款的規(guī)范意義[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75-86.
[24]孫敏.三個走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嬗變與分化——以深圳、蘇州、寧海為樣本的類型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8(2):21-30.
[25]2016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情況是怎樣的?[EB/OL].(2018-03-23)[2023-08-10].http://guoqing.china.com.cn/zhuanti/2018-03/23/content_50741259.htm.
[26]丁關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的若干重要問題研究[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64-75.
[27]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辦法[EB/OL].(2021-01-21)[2023-04-16].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ZmY4MDgwODE3N2U3NWY4ODAxNzg0YTIyZTMzYzZhYWU%3D.
[28]伯恩·魏士德.法理學[M].丁曉春,吳越,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劉 英" 責任校對:馬 勇]
The Definition of the Legal Concept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Legislation
HU Ha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and Law,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Shaanxi;
2.School of Law,"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Hubei)
Abstract:nbsp;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legal concept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e local legislation on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related matters adopts three modes of expression: summary, enumeration and summary enumeration. Local legislation along the clear nature of the logical path, based on historical practice, highlighting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to a large extent to ensure the fact and norms of the relative, so that the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name and real relations” reached a relative “unity”. The Law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should absorb local legislative experience, be inclusive, and choose from good, and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handle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nstitutional norms, realize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special legal person, squarely fa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between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and other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us scientifically define the legal concept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Law of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legal concept;" local legisl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