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本期刊發(fā)的兩篇優(yōu)秀的墨學研究文章,其一是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楊武金教授的《破繭、探索與拓寬——我的墨學研究之路》一文,他介紹了自己的墨學研究理論與實踐,著重談了將墨家邏輯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深入和擴展,特別是將墨家邏輯的探索擴展到對整個墨學的研究,這些觀點與經(jīng)驗之談對于墨學研究方法論的探索,尤其是以墨家邏輯研究墨學的認識極具理論意義;其二是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青島大學王凱教授的《墨子的“天志”“非命”——兼與儒家“天命”之比較》一文,他對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多有探索,認為由“天志”之天,到“天志”之道,再到“非命”之“命”, 有著內(nèi)在的邏輯關聯(lián),是墨子對天人關系所作出的新的判斷。墨子的“非命”和孟子的“天命”,都強調了人的后天主觀能動作用,這是對他們之前天命觀的改造和發(fā)揮,對于突破以往天命觀的局限和束縛具有深遠意義,此文對探討中國古代思想家有關天命觀的理論很有價值。
[摘 要] 孫中原教授帶領我走上了墨學研究的道路。首先是研究《墨經(jīng)》中的邏輯問題和討論如何開展墨家邏輯的研究。然后,將墨家邏輯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深入和擴展。特別是將墨家邏輯的探索擴展到對整個墨學的研究。這其中,除了前輩學者引路和自己主觀努力之外,各種機緣巧合和學界同仁的學術交流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 墨學;墨家邏輯;墨經(jīng);研究
[中圖分類號] B2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2991(2024)01-0041-08
墨學屬于中國先秦諸子百家之學。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Theodor Jaspers,1883-1969)曾將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的這個時間稱為人類歷史的軸心時代,因為這個時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個很神奇的現(xiàn)象,一群天才人物扎堆地出現(xiàn):在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在印度有釋迦牟尼;在以色列有猶太先知;在中國,則有老子、孔子和墨子。[1]7-30韓非子曾經(jīng)將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學和墨子所開創(chuàng)的墨學并列為當時的“顯學”。三十年多來,因為各種機緣,我得以從事墨學研究的事業(yè),感到十分幸運。同時,我也一直在思考我是如何會有如此幸運?我在墨學事業(yè)中到底做了些什么樣的工作?下一步該如何更好地將這些工作繼續(xù)開展下去?
一、得遇明師
韓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薄笆烙胁畼罚缓笥星Ю锺R。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敝螌W之事業(yè)尤其如此,最關鍵的地方就在于得遇明師。
我的博士導師孫中原(1938-)教授,河南鄭州人,1956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本科,1958至1961年選調中共中央高級黨校邏輯研究生班學習,受邏輯專業(yè)訓練,獲哲學系本科和邏輯研究生班畢業(yè)學歷。1961年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胡錫奎接受中央主管部門負責人建議,選調孫中原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邏輯研究室學習,專攻中國邏輯史和中國古代文獻,師從金岳霖、汪奠基、沈有鼎、周禮全等前輩學者,于1964年結業(yè)。孫先生從1963、1964年開始,在《光明日報(哲學)》副刊上發(fā)表墨學與中國邏輯學的專業(yè)學術論文。他治學嚴謹,以學術為生命,自改革開放以來,先后在《哲學研究》上發(fā)表《墨家邏輯中的歸納問題》(1983)、《沈有鼎的墨家邏輯研究》(2001)、《墨學現(xiàn)代化、新墨學和元墨學》(2006)等重要論文。近年在商務印書館等出版機構,出版學術專著數(shù)十種,在墨學與中國邏輯史研究領域貢獻卓著,歲至耄耋,筆耕不輟,成果豐碩,被譽為該學術研究領域里的泰斗級人物。
我于198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讀研究生,1991年有幸留校得以和孫先生在一個教研室工作,在讀研究生期間,我就已經(jīng)聆聽了他給我們上的《墨經(jīng)》課程,感覺他是一個對待學問非常認真,有深入思考的人。在我留在教研室工作后的1993年,孫先生評上了教授,并在1995年開始招收博士生,在孫先生的感召下,我考上他的博士生,開始跟隨孫先生走上墨學研究的道路。
在讀博期間及之后,我又先后三次聆聽孫先生所開設的《墨經(jīng)》課程,每次都能收獲到新的教益。在整個讀博過程中,雖然我讀的是在職博士,但他也以同樣嚴謹?shù)膽B(tài)度和方法要求我,強調我要多讀書、多求師,多向同行學習,廣交朋友,要敢于堅持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在孫先生的指導下,我讀博期間及之后發(fā)表了《論高亨〈墨經(jīng)〉邏輯研究》《墨家哲學與當代哲學》《沈有鼎與墨家邏輯》《論用現(xiàn)代邏輯研究墨家邏輯》《論〈墨經(jīng)〉邏輯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代價值》《論百年來墨家邏輯研究的方法》《論〈墨經(jīng)〉邏輯的本質》《從現(xiàn)代邏輯的語言層次觀看〈墨經(jīng)〉邏輯》《論〈墨經(jīng)〉邏輯的比較研究法》《論梁啟超、胡適、沈有鼎對墨家邏輯的開拓性研究》《論〈墨經(jīng)〉邏輯的文字學研究》等墨學論文。
我的博士論文《墨經(jīng)邏輯研究》,主要對《墨經(jīng)》邏輯的現(xiàn)代價值和世界意義、《墨經(jīng)》邏輯的比較研究法、《墨經(jīng)》邏輯與現(xiàn)代邏輯、《墨經(jīng)》邏輯的原典考察、《墨經(jīng)》邏輯從梁啟超到胡適和沈有鼎等人的研究情況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梳理和研究。論文從構思到寫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無不滲透著導師的心血。他經(jīng)常過問我的論文完成情況,與我一起討論相關的學術問題,每經(jīng)過一次討論,我對論文的思路也就有了更深一層的考慮。[2]2292001年,我的博士論文在孫先生的辛勤指導下,順利通過答辯,獲得哲學博士學位。2004年,我的博士論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我的博士論文通過評審,獲得中國邏輯學會第二屆優(yōu)秀成果科研獎。2010年,我的博士論文通過評審,獲得第五屆金岳霖學術獎。2016年,我的博士論文通過評審,獲得中國墨子學會第二屆優(yōu)秀成果獎。2016年,我的博士論文通過中國人民大學外譯出版計劃項目,并于2017年在科林斯出版社出英文版,2020年在德黑蘭出波斯文版。
我的碩士導師趙總寬(1940—),河北獻縣人,1965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邏輯學專業(yè),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在我研究墨學之路上也給過我很多的鼓勵和幫助。他聽說我正在研讀《墨經(jīng)》,就立即將他當時手邊所有的繁體豎排版的高亨著《墨經(jīng)校詮》和汪奠基著《中國邏輯思想史》兩書贈送給我,我至今還在認真地研讀。我的博士后導師張清宇(1944—2011),在關于如何站在現(xiàn)代邏輯的高度。用現(xiàn)代邏輯的觀念來認識和把握《墨經(jīng)》邏輯等問題上,給了我高屋建瓴的指導,增強了我的信心和決心。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孫先生、趙先生和張先生,都是治學嚴謹?shù)拇笙壬?,對我走向墨學研究之路的指導和幫助,對我的恩情,都是令我永生也忘不掉的。
二、從《墨經(jīng)》邏輯到對整個《墨經(jīng)》的進一步深化研究
在完成博士論文《墨經(jīng)邏輯研究》及其出版工作之后,我的墨學研究之路主要朝兩個方向開展。第一個方向是將墨家邏輯的研究工作從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進一步向深處推進。我先后發(fā)表了《論墨家邏輯的對象邏輯和元邏輯》《論墨家邏輯及其合法性問題》《再論墨家邏輯的合法性問題》《論從三個層次研究墨家邏輯》《中西邏輯比較》《中西邏輯比較研究的意義、原則和基本內(nèi)容》《從現(xiàn)代邏輯觀點看墨家邏輯中的有效推理》《從現(xiàn)代邏輯觀點看墨家對邏輯的用與論》《墨家邏輯的科學地位和當代價值》《墨經(jīng)邏輯:文本整理與研究》《墨家邏輯產(chǎn)生的歷史文化背景》《比較與詮釋視野下的墨家邏輯思想探視》《邏輯:墨學的批判武器》等論文。這些論文的發(fā)表,進一步深化了我博士論文中需要拓展的問題,包括墨家邏輯的理論層次問題、合法性與合理性問題、比較研究和原典詮釋問題等。[3]462
其中,《論墨家邏輯的對象邏輯和元邏輯》一文,認為《墨經(jīng)》邏輯在對象理論層面上主要體現(xiàn)為非形式邏輯或者批判性思維,而在元理論層面上則表現(xiàn)為邏輯思維的方法和理論表述。[4]276《中西邏輯比較研究的意義、原則和基本內(nèi)容》一文,充分肯定比較研究對墨家邏輯及墨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對比較研究的原則、方法和具體內(nèi)容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討,同時對比較研究中出現(xiàn)的“比附”現(xiàn)象提出了批評。[5]《論墨家邏輯及其合法性問題》一文,通過比較研究和科學詮釋,認為墨家邏輯具有其合法性質,科學的比較研究和文本詮釋應該是可以在現(xiàn)時代的范式下來進行的。[6]《墨家邏輯的科學地位和當代價值》一文,認為西方邏輯重視在對命題和語句分析的基礎,考察推理和論證;以墨家邏輯為代表的中國古代邏輯則重視對名稱和概念的辨析,并在此基礎上重視證明和反駁。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代邏輯對許多問題的研究,是西方邏輯所沒有考慮過或者沒有更好地考慮過的。同時,墨家重視邏輯思維能力和論證能力培養(yǎng),這是和西方思想完全相通的。[7]
在學術問題探究和發(fā)表的過程中,我愈益認識到,對《墨子》典籍的??焙徒忉尩闹匾?。因為在孫先生退休之后,我開始接任他的課程,基本上每個學年都要給學校的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開設《墨經(jīng)》課程。要開設好這個課程,對文字的??焙徒忉尮ぷ魇瞧渲凶顬橹匾姆矫?。
這里需要提到的是,中國墨子學會和河南墨子學會積極組織墨學研討會,對我個人的墨學研究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自1997年以來,我都一直積極撰寫墨學論文,參加了由中國墨子學會和河南墨子學會所組織的幾乎全部的墨學研討會。此外,我還參加了2005年8月由臺灣東吳大學和云林科技大學在臺灣舉辦的墨學現(xiàn)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這些會議極大地促進了海峽兩岸學者在墨學研究事業(yè)中的合作熱情。從2005年8月起,臺灣學者王讚源先生、王冬珍先生,大陸學者孫中原先生、姜寶昌先生、齊瑞端先生和我,一起合作撰寫《墨經(jīng)正讀》,該書2011年由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2014年通過評審獲得中國墨子學會第一屆優(yōu)秀成果獎。在書稿的寫作、討論和審稿過程中,我有幸多次聆聽王讚源、孫中原、姜寶昌、王冬珍、齊瑞端、譚家健、李廣星、周才珠等諸位老師論說《墨經(jīng)》的高見。[8]雖然我自己只負責書中的《小取》部分,但通過和各位前輩學者的科研合作和親密接觸,快速提高了我在《墨經(jīng)》研究上的水平。
近年來,我參加了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中華思想通史》(春秋戰(zhàn)國卷)中墨家和名家的《資料長編》和課題內(nèi)容的研究和寫作。在完成這個項目任務以及整個從事墨學和邏輯史研究工作的學術事業(yè)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思想義理的研究必須建立在可靠的文本考證的基礎上,因為文本考證工作如果做得不好,思想義理研究就會像建在沙灘上一樣。
現(xiàn)存《墨子》一書,是墨家學派著作的一個總集,其較早并且較好的版本是明代正統(tǒng)十年(1445年)刊行的《道藏》本《墨子》五十三篇,其中第四十到第四十五篇,即《經(jīng)上》《經(jīng)下》《經(jīng)說上》《經(jīng)說下》《大取》《小取》,一般認為是墨子后學或后期墨家的著作。人們通常將這六篇著作合稱為廣義上的《墨經(jīng)》,也稱《墨辯》,將其中的前四篇合稱為狹義上的《墨經(jīng)》。兩千多年來,由于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性,墨學不適應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自秦漢之后長期處于衰微且被埋沒的狀態(tài),墨家學派的著作尤其是《墨經(jīng)》幾乎沒有人閱讀、研究。因此,《墨經(jīng)》文本經(jīng)過多次傳抄,又遭到許多兵火蠹蟲之劫,脫誤、損壞嚴重,加上文體精簡,體例特殊,內(nèi)容專門,文字訛錯等,增加了閱讀和研究的困難。西晉魯勝曾在其著的《墨辯注敘》(載《晉書·隱逸傳》)中說:“《墨辯》有上下《經(jīng)》,《經(jīng)》各有《說》,凡四篇,與其書眾篇連第,故獨存。今引《說》就《經(jīng)》,各附其章,疑者闕之?!本唧w來說,《經(jīng)說》上、下的具體內(nèi)容都是對《經(jīng)》上、下的每個條目的解釋。《經(jīng)》上、下的文字最初都是旁行書寫的,即分為上下兩欄抄錄,也就是說讀者先讀完上欄再接著讀下欄。但到宋末刻書時,改成了上下連行通讀,打亂了原來的次序。后來,通過畢沅、張惠言、孫詒讓、梁啟超、高亨等人的工作,才逐漸恢復了以《說》就《經(jīng)》,各附其章和旁行讀的體例,《墨經(jīng)》面目得以重新發(fā)現(xiàn)。
我在2022年出版的《墨經(jīng)譯注》一書,正是我近二十年來,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墨經(jīng)》課程的一個重要研究性成果。該課程主要是針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員開設,基本上每個學年都要給學生開設一次。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我一直注重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于是也就有了一些新的考慮和認識。2022年,正好是我的母校貴州大學迎來120周年校慶,希望有作品能夠在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于是本書也就有了快速面世的機會。這本書的寫作,正是以明《道藏》本為最基本的文本,著重參照孫詒讓的《墨子間詁》、高亨的《墨經(jīng)校詮》、沈有鼎的《墨經(jīng)的邏輯學》、譚家健和孫中原的《墨子今注今譯》、王讚源主編的《墨經(jīng)正讀》,并參考其他諸多相關著作的基礎上完成的。本書突出文本的翻譯和校注兩個基本方面,同時特別強調從思想上加以把握。在我看來,《墨經(jīng)》從根本上屬于邏輯學或者名辯學著作,文本內(nèi)容的展開過程也應當是合乎邏輯的一種科學構想,因此本書在作翻譯和校注之后,針對每一個條目,也都對其所包含的思想作了基本概述,以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9]9-10
我相信,《墨經(jīng)譯注》的出版,將對推動當前和今后國內(nèi)外《墨經(jīng)》研究和墨學研究產(chǎn)生重要影響,對宣傳和弘揚墨學的基本精神發(fā)揮重要作用。正如齊瑞端校長所言:“《墨經(jīng)譯注》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通俗的文字,深入淺出地為讀者打造了一條走進《墨經(jīng)》的通道,讓讀者去感受《墨經(jīng)》獨到的智慧。這確實是可喜可賀的成果?!盵10]7當然,由于各種原因,著作中肯定還存在著各種不足和錯誤,希望讀者能夠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三、從《墨經(jīng)》邏輯向墨學的擴展研究
嚴格說來,我的墨學研究道路和我的導師孫中原先生的情況類似,最初是從研究《墨經(jīng)》中的邏輯開始的,然后不斷向整個墨學的研究擴展開來。對我來說,這個過程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得更加快速,主要有一些關鍵性因素在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首先,齊瑞端校長讓我接替她所主持的《職大學報》(現(xiàn)在改名為《鹿城學刊》)“墨學研究”專欄,是我之所以能夠更全面更快速地了解和把握整個墨學的重要原因。齊瑞端(1942—),湖南長沙人,曾任貴陽市職工大學校長,著有《墨子全譯》(合著)等,《職大學報》“墨學研究”專欄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始人。自2008年起,她將“墨學專欄”的主持工作交給我之后,一方面迫使我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去探究整個《墨子》文本,閱讀相關的各類學術文獻,另一方面則促使我得以更廣泛地接觸墨學界的各位同仁,了解他們各自對墨學的基本看法、研究理路,從中得出自己的基本看法。
其次,在大學越來越注重閱讀經(jīng)典的大形勢之下,我自己近20年來在學校開設了一門《墨子》原典課程,來聽課的大學生很多,課程將墨家的“十論”作為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我還開設過兩個學期的“墨學與當代社會”的全?!懊麕熣n堂”,對墨學的當代價值開展專門的探究和討論。這些課程的開設,使得我對墨學的各個部分有了更加快速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再次,參加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中華思想通史》(春秋戰(zhàn)國卷)中墨子和后期墨家課題內(nèi)容的研究和寫作,在貴陽孔學堂主持完成貴州省2017年國學一般項目《墨學核心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的科研課題,直接推動了我對整個墨學思想的全面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中華思想通史》,立項于2014年,又在2020年被列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項目。我作為該項目的核心作者負責其中的墨家和名家的研究工作,在與學部委員王震中教授、長江學者梁濤教授、長江學者曹峰教授等思想史專家的合作過程中,做學問的方式方法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和提高。我所主持的貴州省2017年國學一般項目《墨學核心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的科研課題,在完成結項之后,又獲得了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資助,從而進一步深化了我關于整個墨學思想的探索。
在這個過程中,我先后發(fā)表了《論墨家兼愛的邏輯緯度》《從士林哲學觀點看墨家兼愛理想》《墨家認識論的特色》《墨家兼愛思想及其可行性的邏輯分析》《“節(jié)用”:墨學的寶貴財富》《墨學在當今社會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墨家節(jié)用思想看科學發(fā)展觀的內(nèi)在要求和實現(xiàn)途徑》《墨學研究的國際化與現(xiàn)代化》《墨家的政治哲學》《墨學視野下的當今人類生存與發(fā)展之道》《從墨子非命觀點看命運與人力作用》《墨子的科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墨子兼愛思想的本質、理由和實現(xiàn)》《墨學之榮與衰》《墨子節(jié)用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墨家的尚賢論及其實施辦法》《墨家關于理性與意志的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墨子尚賢尚同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儒與墨的殊途與同歸》《論墨家的兼愛論及其與儒學的論爭的邏輯問題》等重要論文。
其中,《墨家兼愛思想及其可行性的邏輯分析》一文,指出墨家的兼愛比儒家的仁愛更重視愛的廣泛性和平等性,比西方的博愛則強調了一些原則和范圍,墨家兼愛對于今天更好地實現(xiàn)社會正義十分重要。[11]《墨學視野下的當今人類生存與發(fā)展之道》一文,指出墨學從根本上看是圍繞三個根本問題展開的,即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如兼愛、非攻、尚賢、尚同、親士等)、如何處理人與物的關系(如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辭過等)、如何處理人與自身的關系(如修身、非命、天志、明鬼等)。要充分處理好當今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必須依靠墨學。[12]161—176
在這個過程中,我還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結果,拿到一些學?;驅W術中心開展學術交流、做講座。比如,2014年10月18日在臺灣大學哲學系參加“墨學研究之國際視野”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墨家邏輯:在墨論與墨經(jīng)之間互相解釋》;2017年5月6日,在貴陽孔學堂作“墨家非命觀點及命運與人力作用的關系”講座;2017年5月7日,在貴陽孔學堂作“墨學視野下的當今人類生存與發(fā)展之道”講座;2017年12月27日,在岳麓書院作“墨家的邏輯與思維智慧”講座;2023年4月7日,在四川師范大學哲學系,作“廣義論證視閾下的中國古代論證藝術”講座等。通過學術交流和做講座,擴大了自己研究成果的影響力,也讓自己對其中一些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我在主持《職大學報》“墨學研究”專欄的過程中,得到周秉高主編和王茂元社長的幫助,主持了兩次國際墨學研討會,其中,2011年8月在內(nèi)蒙古包頭主持召開了“墨學現(xiàn)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9年7月在內(nèi)蒙古包頭主持召開了“墨子兼愛非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國際研討會。這些會議的成功舉辦,既擴大了自己在墨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力,也拓展了自己在墨學方面的學術研究空間。
2022年,我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墨家學派研究》這本書。該書是《中國學術流派研究叢書》中的一部?!吨袊鴮W術流派研究叢書》由南京大學的周群教授任總主編,目前出版有《墨家學派研究》《泰州學派研究》《湖湘學派研究》《顏李學派研究》《永嘉學派研究》《蕺山學派研究》等,主要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上以杰出思想家為核心的不同學術集群展開研究。我的《墨家學派研究》一書,則主要探討墨家學派的源流、思想特征、學術價值,墨家學派與儒家學派的對立與論爭,墨家內(nèi)部的分歧與分離,墨家學派的衰落及其原因,墨學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地位,墨學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的影響等重要問題。
關于我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特色是這樣的。商務印書館以在全國范圍內(nèi)挑選作者的方式,據(jù)說根據(jù)發(fā)表論文等的數(shù)量來挑選作者,最后確定該書由我來完成。其實,拿到出版合同后,我也并沒有立即去寫。首先,是翻看目前關于墨子、墨家學派和他們思想的相關著作,收集和整理資料,大概花了一年時間,然后才正式開始寫作。寫作的過程是很辛苦的,基本上是每個月能寫出一章就不錯了。將整理好的各種相關論文、資料都放在眼前,然后交叉地看和思考。遇到爭議的問題,著重從邏輯上來思考和判斷。寫作的方式,盡可能做到所使用的材料豐富、系統(tǒng),令作品具有更強的可讀性和感染力,同時經(jīng)得住歷史的考驗。我也特別注意看一些從儒家來反對墨家的作品,和他們爭論,但主要還是獨立地去論證墨家自己的思想。關于墨子的生歿時間、是哪里人等爭論比較大的問題,我主要采取了讓史料來說話的做法,結論雖然未必一定正確,但在方法上必須正確。
四、愿景初步達成與未來墨學研究展望
大凡做一件事情,我們都希望能夠按照自己的愿望圓滿達成,作為墨學領域的一個耕耘者來說,也總是有這樣的一個夢想。《墨子·經(jīng)說上(8)》說:“志以天下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弊龅懒x的事情,就是要把利天下作為自己的職分,而才能又能利天下,但這種才能不一定就能實際發(fā)生作用。[13]5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辈还茏罱K結果如何,對于正確的事情,只要我們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做,就應該全力以赴去促使它達成。
對我來說,2023年是收獲滿滿的一年。我的上述兩本墨學著作《墨經(jīng)譯注》和《墨家學派研究》相繼出版之后,在我這里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王華超博士提議組織一次工作坊,專門討論我的兩本墨學著作。于是,在我的眾多學生的努力協(xié)助下,在得到學院臧峰宇院長等院領導的同意和批準之后,2023年6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在中國人民大學人文樓500室主辦了“中國人民大學工作坊:墨家學派與墨經(jīng)”學術研討會,專門討論我所著的《墨經(jīng)譯注》和《墨家學派研究》兩本學術專著。
與會學者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教授、孫中原教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秦彥士教授、中華女子學院宋賽花副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文副教授、商務印書館王松景編輯、貴州大學出版社李奎編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哲學系張萬強博士、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程橙副教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雅博士后王垠丹博士、鹽城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系副主任汪楠博士、鹽城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室羅江奇主任、正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做訪問學者的安徽阜陽師范大學李元旭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王穎、安徽大學哲學院博士研究生邱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博士后王華超博士及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多位在讀博士研究生。會議得到廣泛關注,通過騰訊會議號的線上參會人員超過200人,在學術界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臧峰宇院長在工作坊開幕式上說:“墨家的學派問題與《墨經(jīng)》研讀歷來是墨學乃至整個中國哲學研究中的重點與難點。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楊武金教授久治墨學,反復精研,于近兩年先后推出《墨經(jīng)譯注》與《墨家學派研究》兩部專著,對上述兩難題予以全面深入研究?!赌覍W派研究》一書系統(tǒng)探討了墨家的學派歷程、學說特質、學術史價值等問題,內(nèi)容豐富、辨析精當、條理嚴整?!赌?jīng)譯注》一書精研《墨經(jīng)》,文本考校與義理分析并重,考校有據(jù),辨名入理。兩部著作不僅將墨學研究推至新高度,亦必然引發(fā)學界墨學研究的新熱度。”秦彥士教授說:“孫中原教授和他的學生楊武金教授,一直在《墨經(jīng)》和墨家邏輯方面辛勤耕耘,取得許多重要的成果,這都是墨學界所認可的?!敝腥A女子學院宋賽花副教授說:“《墨家學派研究》的一個重要特色是,著重從邏輯論證方法上澄清了墨學中一些錯誤看法?!北本┩鈬Z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楊文副教授說:“《墨經(jīng)譯注》一書,整體結構完整,給讀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科學的入門《墨經(jīng)》和研究《墨經(jīng)》的索引圖 、路線圖?!蔽靼搽娮涌萍即髮W哲學系張萬強博士說:“《墨家學派研究》一書,史思并重,對于推進中國思想史和哲學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辈┦可涡掠钫J為,“???、詮釋是研究《墨經(jīng)》文本極為重要的工作,《墨經(jīng)譯注》實現(xiàn)了對前人校詮工作的兩個超越:一是除了校注和翻譯,還對各個條目進行了分類,細分為邏輯學、宇宙觀、認識觀,數(shù)學、力學、光學,經(jīng)濟、政治、法律和倫理思想等諸類目,并對諸條目的思想進行了合乎邏輯的分析,不僅方便一般讀者查閱,更是專業(yè)研究《墨經(jīng)》的工具書;二是注重對文本內(nèi)部聯(lián)系的把握,充分考慮到諸條目和思想間的一貫性、相似性,并建構出更加接近歷史原本的《墨經(jīng)》思想體系。”孫中原教授引用《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為可繼也”,希冀墨學研究者為后代留下可供實質參考的成果。商務印書館編輯王松景和貴州大學出版社編輯李奎,分別談及編輯出版《墨家學派研究》與《墨經(jīng)譯注》的感受,充分肯定了著作的嚴謹規(guī)范和學術價值。
我發(fā)表于《哲學研究》2023年第3期的論文《〈墨經(jīng)〉消解的五個悖論的起源及性質考論》,深入探究了《墨經(jīng)》中所討論的言盡 、非誹、學無益、知知之否之足用、仁義之為內(nèi)外等悖論,認為它們多來自儒家或道家的主張,而墨家主要是對這五個悖論形成了或語義或語用角度的概括、理解和提煉,不過,墨家所提煉和消解的這些悖論在本質上是邏輯矛盾,而儒家或道家所主張的論題則屬于辯證矛盾,屬于某種嚴格意義上的非邏輯悖論,即滲透了獨特思想文化內(nèi)涵的哲學悖論或科學文化悖論。國內(nèi)悖論研究專家、南京大學哲學系張建軍教授在認真閱讀了我的這篇文章后,十分中肯地說:“你的這篇文章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重大成果?!睂ξ业难芯拷o予了充分肯定。
在從事墨學研究的過程中,我也充分重視墨學后繼人才的培養(yǎng)。我?guī)У牡谝粋€博士生張萬強,現(xiàn)在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哲學系講師,潛心墨學和中國邏輯史的研究,博士論文《墨家辯學“同異生是非論”研究》,在2018年獲得中國墨子學會第三屆優(yōu)秀研究生論文獎,之后,他又獲得并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資助項目《墨家“民本”理念的政治哲學研究》和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墨家邏輯哲學研究》,并出版了學術專著《愛利萬民:墨家政治哲學探源》(東方出版中心,2023),另一本專著《墨家邏輯研究》也即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我這里做博士后的王華超,博士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做過訪學,博士論文《墨辯研究》,對墨學有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博士后期間在做《〈墨經(jīng)〉校釋與哲學解讀》。我的博士生何新宇在墨家邏輯研究方面有非常深入的思考,發(fā)表于《中州學刊》2023年第11期上的論文《墨家邏輯中的兩種“真”概念》,分別考察了符合論和融貫論下的墨家邏輯“真”概念的內(nèi)涵,是一篇見解深刻的學術論文。我的博士生程橙和汪楠,博士論文都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優(yōu)秀博士論文出版項目的資助,博士生王垠丹獲得國家獎學金并順利進入北京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
因為我在墨學研究及人才培養(yǎng)上所做的努力,中國人民大學在2023年7月批準我為三級教授,繼續(xù)培養(yǎng)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向的博士生,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出貢獻。感謝學校對我墨學研究工作的認可,但對于我自己來說,未來的研究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唯有負重前行、“非命”“尚力”,才可能不辜負學校對我的期待。
“您身穿墨家的布衣草履,與平民圣人墨子一起行走。日復一日,風雨兼程,擷一縷歲月的光芒,穿越千年滄桑,以堅韌的毅力和執(zhí)著的信仰,把一闋堅守的責任與奉獻留給自己,把另一闋華美的頌詞豐盈傳世的樂章。研究、傳承、守望,用辛勤的汗水洗滌歲月的靜好,用墨子大愛無垠的精神,點亮科學人文的火光。您剪去名利勛章的星輝,照耀夢想與希冀,用務實的言行,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梁,把兼愛的種子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播撒華夏神州,把非攻和平的理想,世界傳揚。”
2020年10月24日,我被中國墨子文化研究中心、河南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評為“最美墨子文化傳承守望者”。這是鼓勵,同時也是鞭策,更是給每一個墨學研究者指明了道路。
[參考文獻]
[1]雅斯貝爾斯.歷史的起源和目標[M].魏楚雄,余新天,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2]楊武金.墨經(jīng)邏輯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孫中原,邵長婕,楊文.墨學大辭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4]楊武金.墨家邏輯的對象邏輯和元邏輯[C]//馮俊.哲學家·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楊武金.中西邏輯比較研究的意義、原則和基本內(nèi)容[J].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邏輯),2010(4):43-47.
[6]楊武金.論墨家邏輯及其合法性問題[J].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邏輯),2007(2):47-52.
[7]楊武金.墨家邏輯的科學地位和當代價值[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5):35-40.
[8]楊武金.無盡的思念:懷念墨學家王讚源先生[J].職大學報,2013(4):121-124.
[9]楊武金.自序[M]//楊武金.墨經(jīng)譯注.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22.
[10]齊瑞端.《墨經(jīng)譯注》序[M]//楊武金.墨經(jīng)譯注.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22.
[11]楊武金.墨家兼愛思想及其可行性的邏輯分析[J].職大學報,2012(5):8-12.
[12]楊武金.墨學視野下的當今人類生存與發(fā)展之道[M].墨子研究論叢(十一).濟南:齊魯書社,2016.
[13]楊武金.墨經(jīng)譯注[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22.
Breaking, Exploring and Expanding: My Path to Mohism Research
[Abstract] Professor Sun Zhongyuan led me towards the path of Mohism research. Firstly, it is to study the logical issues in Mohist Canon and discuss how to conduct research on Mohist logic. Then, further deepen and expand the research work on Mohist logic. Especially expanding the exploration of Mohist logic to the study of the entire Mohist school. Among them, in addition to the guidance of senior scholars and their own subjective efforts, various coincidences and acade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colleagues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Mohism;Mohist logic;Mohist canon;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