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胡叨叨和夏咧咧穿越到了春秋時期。兩人饑腸轆轆地走進一家小店。胡叨叨大喊一聲:“給俺切二兩牛肉!”夏咧咧則嚷嚷著:“哥要一碗羊肉泡饃,四個饃的!”頓時,小店里的人全都驚恐地看向二人。胡叨叨和夏咧咧嘀咕道:“有什么好看的,我們不就是穿了兩件短袖嗎?”一回頭,只見差役拿著枷鎖撲了過來,兇神惡煞地大吼道:“大膽刁民,竟然要吃牛羊肉!”
各位,這是怎么回事?吃牛羊肉犯法嗎?
隨便吃肉犯法
明確地告訴你,在周朝時,肉是不能隨便吃的。要想知道自己可以吃什么肉,得先回家查查戶口,看看自己家是什么出身。
天子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吃什么肉就吃什么肉;諸侯吃牛肉,卿吃羊肉,大夫吃豬肉,士吃魚。普通人吃什么肉呢?吃野菜去吧!不到五十歲,是沒有資格吃肉的,你要忍不住嘴饞偷吃了,那就犯法了!
而且,就算是權(quán)貴人家,有吃肉的資格,也不能隨便吃。春秋時期,律法中明確規(guī)定: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也就是狗和豬……所以,別說牛羊肉了,只要是肉,都是不允許隨便吃的。所以,胡叨叨和夏咧咧這倆平民老百姓外加小屁孩,還敢大聲嚷嚷要吃牛羊肉,那不是抱著老虎喊救命——找死嗎?
牛肉為什么尊貴
馬、牛、羊、雞、狗、豬被稱為“六畜”。在古代,誰家有頭??刹坏昧?,那比現(xiàn)在有輛豪車還風(fēng)光呢。??梢詭腿烁?、拉東西,想隨便殺牛,那可不行。
就拿漢代來說吧,律法明確規(guī)定:不得屠殺少齒——少齒就是牛。你要說家里的牛生病了,馬上不行了,或者斷了腿,干不了活兒了,能吃了吧?那也不行。因為牛對軍隊也有重要貢獻,牛皮、牛筋可以用來制作戰(zhàn)靴、鎧甲、束帶、馬鞭和弓箭等物品,因此,你殺了牛,不就是銷毀了國家戰(zhàn)備物資嗎?因此,在漢代,私自殺牛,輕的會被打屁股,重的會被判刑、流放。
南梁時,有一位司徒就因為在家殺牛被人告發(fā),直接貶成了平民。司徒可相當(dāng)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上攵?,這殺牛是多么嚴重的罪。
地位不高的“二師兄”
“二師兄”豬哥雖然一直在王公貴族的食譜上,但地位不是很高。
咱們先來看幾個食譜吧。
屈原的詩中寫過兩桌異常豐盛的菜單,都是什么呢?
八寶飯、煨牛腱子肉、吳越羹湯、清燉甲魚、庖羔羊、醋烹鵝、烤雞、羊湯、炸麻花、燒鵪鶉、燉狗肉……
看,沒有“二師兄”吧?
屈原可是楚國的貴族、大夫,他的菜譜里沒有豬肉,可想而知“二師兄”的地位。
咱們再來看看唐朝著名的燒尾宴,這是中舉或者升官時才會擺的宴席,里面有水煉犢,即清燉一整只小牛;雪嬰兒,也就是煎田雞;紅羊枝杖,也就是烤全羊;冷蟾兒羹,就是蛤蜊湯,還有牛羊雞鴨鵪鶉……就是沒有“二師兄”。
“二師兄”是如何“上位”的
到了宋朝,“二師兄”出人頭地的機會來了。
宋朝有位大名鼎鼎的人,叫蘇東坡。這人呢,心里總裝著老百姓。他在杭州當(dāng)知州時,看到西湖到處都是淤泥,動不動就發(fā)水災(zāi),于是就組織人治理西湖。老百姓一高興,給他送了很多豬肉。蘇東坡用料酒將豬肉燜了一晚上,分給大伙兒吃,不料這種做法在民間很快風(fēng)靡起來,被老百姓稱為“東坡肉”。后來,蘇東坡被貶到黃州,他因為有罪在身,不可以吃牛羊肉,好在黃州的豬肉特別便宜,“黃州有豬肉,價賤如泥土”,所以他經(jīng)常買來吃,還寫了一篇《豬肉賦》。不承想,文章火了,豬肉也火了。
南宋時,整個經(jīng)濟往南方長江流域偏移,因為氣候原因,人口越來越多,“二師兄”適應(yīng)能力強,產(chǎn)量比牛羊多,所以吃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要說“二師兄”徹底揚眉吐氣,那還是在清代。
滿人入關(guān)之前,雖然老百姓已經(jīng)開始吃煮豬肉了,但是豬肉只占百分之五,滿人一入關(guān),這個比例立刻上升到百分之五十。
這主要是因為清朝皇帝太愛吃豬肉了。
咱們再來看看乾隆皇帝71歲生日時的食材清單:
食材清單里雖然還有鴨鵝魚雞若干,但都沒超過豬肉的數(shù)量。這簡直是
開會,“二師兄”稱霸餐桌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