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英語文學翻譯中美學價值與藝術特征的內(nèi)涵入手,結合有關英語文學名著,剖析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的具體體現(xiàn),以求探討在英語文學翻譯中影響文學作品美學價值、藝術特性的因素。
一、英語文學作品中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的體現(xiàn)
(一)美學價值體現(xiàn)
文學作品的美學價值體現(xiàn)在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美好的享受,并且因為閱讀而獲益。具體而言,英語文學作品對讀者的美學價值體現(xiàn)如下:
第一,讓人辨識善惡真?zhèn)??!豆防滋亍樊斨小癟ake each man's censure, but reserve thy judgment”。[1]193(譯文:聆聽他人之意見,保留自己之判斷。)這句話勸人要明辨是非,考察采納正確的建議。察納雅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明辨是非,要能夠區(qū)分善惡、真?zhèn)危凶约旱陌盐蘸团袛?。既不能聽信小人之言,也不能不信君子之諫。
第二,讓人有效審美,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頭腦和雙眼。如《呼嘯山莊》中:I lingered round them, under that benign sky; watched the moths fluttering among the heath, and hare-bells; listened to the soft wind breathing through the grass; and wondered how anyone could ever imagine unquiet slumbers, for the sleepers in that quiet earth。[2]447(譯文:我在那溫和的天空下面,在這三塊墓碑前流連!望著飛蛾在石南叢和蘭鈴花中撲飛,聽著柔風在草間吹動,我納悶有誰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靜的土地下面的長眠者竟會有不平靜的睡眠。)墓碑、飛蛾、蘭鈴花、小草、微風是可見之美,只要用心尋找便能發(fā)現(xiàn)。在這段尾語中還包含著需要用心體會才能夠發(fā)現(xiàn)的愛情之美,在這里凱瑟琳與希斯克利夫似乎又以另一種方式重逢了。
當然,這些經(jīng)典的英語文學作品當中包含的語言美、藝術美、人物美、情節(jié)美是實現(xiàn)以上三點美學價值的根本保證。沒有作者委婉的或者風趣的語言表述、沒有作者對場景、人物的藝術加工,沒有對人物心靈的細致刻畫,沒有作者巧奪匠心的情節(jié)設計,很難讓讀者可以完整地閱讀整本著作。
(二)藝術特性的體現(xiàn)
藝術特性主要由形象性、主體性、審美性構成的,而從英語文學作品角度出發(fā),可以認為作者的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情緒情感都成了作品的藝術特性。這源于正確運用表達方式(描寫、記敘、抒情、說明、議論),可以很好地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激發(fā)了讀者主觀能動性;良好的寫作方法例如托物言志、先揚后抑、夸張等,都可以有效調(diào)動讀者的形象思維,讓其形成深刻閱讀體驗;良好的修辭手法可以讓讀者對陌生事物產(chǎn)生正確的審美;作者情緒情感引起讀者共鳴,讓讀者對作品描述的人和事產(chǎn)生深刻的認知。具體而言,英語文學作品中藝術特性體現(xiàn)如下:
第一,表達方式。很多英語文學作品中對人、景物的描寫都是大段極盡詳細的刻畫,這樣的表達方式讓讀者對作品中角色形象、角色心理、場景能夠有深刻的了解。例如The apartment, and furniture would have been nothing extraordinary as belonging to a homely, northern farmer with ......[2]9(譯文:這套公寓和家具如果屬于一個平常的北方農(nóng)民,那就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了……)在這句話,作者用一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寓和家具著力刻畫一個平凡的農(nóng)民形象。除此之外,《呼嘯山莊》中作者還花費了很多筆墨來描寫這個農(nóng)民,最終目的是讓這個形象在讀者心目中活起來。同時,英語文學作品中總會有作者大段的議論,目的是讓讀者能夠?qū)θ撕褪庐a(chǎn)生與作者相同的觀點,從而使得讀者跟著作者的思維閱讀下去,最終可以有效地接收到作品蘊含的美學影響,發(fā)現(xiàn)作品的美學價值。
第二,寫作方法。英語文學作品當中同樣存在托物言志、先揚后抑、隔年下種等具體方法?!逗魢[山莊》中凱瑟琳說:“My love for Linton is like the foliage in the woods: time will change it, I'm well aware, as winter change the trees. My love for Heathcliff resembles the eternal beneath: a source of little visible delight,but necessary.”[2]111(譯文:“我對林頓的愛像是樹林中的葉子:我完全知道,在冬天變化樹木的時候,時光便會變化葉子。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恰似下面恒久不變的巖石。雖然看起來它給你的愉快并不多,卻是必需品”。)凱瑟琳的這段自述將她身上的野性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僅如此,作者還用到了“鞭子”這一意象來呈現(xiàn)凱瑟琳身上不一樣的性格。這個“鞭子”意味著凱瑟琳作為一個弱女子對力量和權勢的渴望。最終這個鞭子也抽碎了哥哥的小提琴,甚至是自己的尊嚴。
第三,修辭手法。如:The gunpowder lay as harmless as sand,because no fire came near to explode. [2]124(譯文:那火藥就像沙土似的攤在那兒毫無危害,因為沒有火種湊近來引爆它。)作者用沙子來比喻凱瑟琳的脾氣,沒有旁人的招惹,凱瑟琳就像是沙子一般看似毫無威脅。
不難發(fā)現(xiàn),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這些藝術特性最終都是服務于美學價值的,是為了提升作品的品質(zhì)。
二、翻譯中如何提升作品美學價值、藝術特性
前文分析了英語文學翻譯中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的內(nèi)涵以及二者關系,討論了英語文學翻譯中美學價值、藝術特性的具體體現(xiàn)。但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并非所有翻譯后的作品都有與原作品等同的美學價值、藝術特性。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包括:
第一,翻譯規(guī)范化不足。2022年4月1日,中國翻譯協(xié)會給出具體數(shù)據(jù),我國目前從事外語翻譯的人員已經(jīng)達到了538萬人,專業(yè)的翻譯機構也有98萬家。行業(yè)競爭激烈,而翻譯規(guī)范化建設相對滯后,最終直接導致英語文學作品當中對人的欣賞能力、鑒賞能力、評判能力、解析能力的培養(yǎng)價值不斷降低。
第二,民族文化差異。因為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存在差異性,所以在翻譯過程中,工作人員不能完全了解英語文化特點,翻譯后英語文化所表達的含義與漢語表達出現(xiàn)了分歧,最終原著當中所富含的美學價值、藝術特性也沒有得到更好的彰顯。
第三,對作品了解不足。沒有了解作品誕生的年代背景,用現(xiàn)代語言去表述英國古典著作,最終只能讓原作品當中濃烈的古老氛圍被削減。或是沒有充分了解作者在寫作上的特色,在翻譯時也沒有遵循作者寫作特點,造成了翻譯后的作品讀起來索然無味。
第四,審美差異導致的美學價值、藝術特性不足。根據(jù)翻譯美學理論,審美主體的審美水平直接決定了翻譯成品當中美學價值、藝術特性。不同翻譯人員對同一英語文學作品的審美不同,故而最終翻譯成品當中美學價值、藝術特性的再現(xiàn)水平也有所差異。
針對以上影響英語文學翻譯當中美學價值、藝術特性的因素,我們可以形成以下具體的應對策略:
第一,實現(xiàn)翻譯的規(guī)范化。比如,《呼嘯山莊》原文:Catherine's face was just like the landscape - shadows and sunshine flitting over it in rapid succession; but the shadows rested longer,and the sunshine was more transient.[2]351(譯文:凱瑟琳的面孔恰似那風景——忽而掠過一陣陰影,忽而又豁然開朗。不過,陰影停留得長些,開朗的時間比較短暫。)這里的翻譯需要重視原文的本意,通過直譯的翻譯策略表現(xiàn)凱瑟琳的心情:陰郁與快樂交互出現(xiàn)。不僅能保證翻譯結果符合原文本意,同樣也符合中文的閱讀習慣,形象、生動地呈現(xiàn)了凱瑟琳的情緒波動。
翻譯規(guī)范化可以提高文學作品翻譯質(zhì)量,便于讀者借鑒他國美學價值、藝術特性,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了解更多異國文化,從而有效打開視野。
第二,在翻譯過程中盡可能減小民族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西方人的思維偏向邏輯性,而中國人的思維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在這之中更突顯著形象思維。[3]95若是此時將英語文學作品原本的表述方式呈現(xiàn)在中國讀者面前,后者只能認為前者較為煩瑣,最終必然影響讀者對作品美學價值、藝術特性的認知。
因此,翻譯英語文學作品時,在保證美學價值、藝術特性得以保留時,盡可能轉(zhuǎn)化為這種螺旋形本結構,更容易讓讀者理解作品的美,認同其藝術特性。如果這樣的做法仍然無法有效還原原著美學價值、藝術特性,建議采用直譯的方式進行翻譯。所謂直譯指的是,在譯文語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保持原文內(nèi)容以及形式基礎上,將英文內(nèi)容直接翻譯成中文。這樣便保留了原本語言結構、表述特色,讓內(nèi)容具有異國情調(diào),利于讀者了解以英語為母語國度的文化特點,從而對文學作品當中美學價值有所理解,并因此而獲得成長??偠灾?,翻譯是尊重原著的二次創(chuàng)作,需要采用創(chuàng)新的藝術手法讓原著的內(nèi)容獲得完整的體現(xiàn),同時可以讓人們體會到作者精神以及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核,讓人們可以通過閱讀翻譯過的作品領略異域風土人情。
第三,積極了解作品。首先,要了解作品當中故事發(fā)生的年代,要采用與該年代相對應的描述方式來講述故事。這樣會讓作品年代氛圍更足,讓讀者更容易沉浸其中,有效地觸摸到其中的美學價值、藝術特性,使其閱讀感受得到提升。其次,要認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翻譯時盡可能保留這種創(chuàng)作手法,力求二者在人物刻畫、環(huán)境描寫、心理沖突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例如《呼嘯山莊》原著采用的是哥特式創(chuàng)作手法,營造了一種恐怖、神秘、超然的閱讀氛圍。如:比喻、擬人、移情、借代的修辭手法。原文:Avarice is growing with him a besetting sin. [2]138-139〔(擬人)譯文:貪婪跟著他一起成長,已經(jīng)成了他一種積重難返的惡習?!尺@里的besetting的翻譯屬于重點關注對象,將其譯為“積重難返”能夠表現(xiàn)出希斯克利夫的貪婪,完美再現(xiàn)原文哥特式的擬人修辭。
深入鑒賞原作品中的文字與故事。[4]123避免翻譯者(翻譯美學理論中也稱為審美主體)與作者因?qū)徝啦町悓е碌拿缹W價值、藝術特性理解上的差異,保證美學價值、藝術特性盡可能原封不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雙眼以及大腦中。比如《呼嘯山莊》原文:I wish I were a young girl again, wild and free, out on the moors with Heathcliff! Open the window again, wider this time![2]169-170(譯文:我希望我又成了小姑娘,瘋瘋癲癲,自由自在,同希斯克利夫一起到荒原去!再把窗子打車,這次開大點?。┻@里的原文多次談到了荒野當中的風雨荒野本身,正是因為作者對大自然的熟悉,所以在原文當中也多次出現(xiàn)了大自然的“空白”,兩代人的人生空白之處都存在于荒野之中,在荒野中發(fā)生的所有事情都是需要讀者自己想象的,作者并未詳細交代。因此譯者最好的翻譯方式就是留下空白由讀者自行填補,避免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丟失原有的趣味性。
三、結語
正如劉亞猛所說的盡管詞語本身并沒有特定的價值和意義,[5]29但是一旦將他們應用于特定的語境、文化和時代當中,產(chǎn)生應用效果,它將會獲得一種超乎尋常的力量。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翻譯已然成為一種必要的溝通手段,在不同的時代形勢和語境中得以應用。譯者不僅要關注原文本身的美學底蘊與價值內(nèi)涵,也應當進行合理的自我控制。要時刻以受眾為中心維護民族語言與文化,豐富文學翻譯的美學價值,在動態(tài)化的翻譯過程中,賦予文學作品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作者簡介:刁夢雅(1993—),女,漢族,河南夏邑人,助教,研究方向為英語翻譯。
注釋:
〔1〕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英雙語珍藏版)[M].朱生豪,譯.南京:林出版社,2018.
〔2〕艾米莉·勃特.呼嘯山莊[M].徐曉霞,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紐約:Simon & Schuster國際出版公司,1996.
〔3〕連曉華. 美學視角下英語文學翻譯中藝術語言處理策略探析[J]. 嘉興學院學報,2022,34(2):94-99.
〔4〕韓曉梅. 英語文學翻譯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的基本內(nèi)涵[J].今古文創(chuàng),2022(3):123-125.
〔5〕劉亞猛.西方修辭學史[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