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陳璐
《富春山居圖》由元代黃公望歷時多年繪成,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稱為“畫中之蘭亭”。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qū)新館在開放之際,推出首個重量級展覽——“蔚為大觀——全省博物館百大鎮(zhèn)館之寶特展”,本人有幸見到《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的真跡,以及用數字技術把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合璧”的長畫卷,并參與了畫卷的沉浸式互動,感受頗深。
《富春山居圖》是以浙江富春江為景所繪,打開畫卷,畫面用墨淡雅,墨色濃淡干濕并用,山石勾皴墨色幾近透明,遠山及江邊沙漬、波影用墨稍深,點苔、點葉則用濃墨渲染,極富變化。山水布置疏密得當,山巒連綿起伏、群峰競秀,村舍、茅亭、溪澗點綴在山川之間。江邊平沙落雁,水中漁舟垂釣,一派淡雅和諧之境。再細看圖中,漁、樵、耕、讀、隱士等點景人物穿插在山水情景之中:第一個人物,他身著長衫手拄木杖,正從右往左過橋,仿佛即將進入山水的精神世界;第二個人物樵夫在一片密林中挑著柴,悠閑自得;隨著目光,翻山越嶺,出現了一個漁夫,獨釣江中;岸上的茅草亭內,坐著一個書生打扮的人,望著江中嬉戲的野鴨;江上不遠處,又有一位獨釣客;另一邊,兩艘漁船并排而行,泛舟其上,兩位漁夫仿佛在交談著;最后,第八個人物出現在一座橋上,他拄著木杖,從左往右過橋,跟此前的第一個人物相向而行,遙相呼應。在寫意磅礴的山水意境面前,穿行其間的人是如此渺小,猶如塵埃,但又如此灑脫自在,其意境讓觀者內心動容。
通過這幅畫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山水美學所表現出來最重要一點:“天人合一”。所謂“天人合一”就是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融相通、共生共存,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統(tǒng)一。這就是山水美學所要表現出來的一種最高境界。富春山居圖中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平淡天真”的藝術境界,這種藝術境界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以形寫神”的最高境界。所謂“以形寫神”就是指將山水之形、山水之情結合起來,通過“神”來展現“形”。這種藝術境界不僅將山水畫中的“形似”和“神似”相結合,而且還將人與自然相結合,使人與自然達到一種和諧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在這幅畫中我們還可以看到:這種藝術境界不僅表現在畫面中,同時也表現在畫家的心中。畫家通過描繪山水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社會、對生活的看法和感悟。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一種藝術境界,就是因為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是一種“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這種藝術境界表現在畫面上就是用“筆”來表達“意”,用“墨”來表達“色”。畫中人物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和諧統(tǒng)一、人與自然相融合的天人合一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正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所要追求的。
從另一個層次來看,《富春山居圖》中還包含著哲學中重要的兩點:“真”與“美”。所謂“真”就是指事物所呈現出來的本質特征或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本質規(guī)律;所謂“美”就是指事物所呈現出來的美好狀態(tài)或事物發(fā)展變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美好結果或美好境界。真、美這兩種特征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缺一不可?!陡淮荷骄訄D》就是用最真實、最美之景來表現出中國山水美學最重要的“真”與“美”這兩個特征。
美,在這里不僅僅是一種美好的表象,更是一種山水意境,一種山水哲學。所以說《富春山居圖》不僅是一幅山水名畫,它也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中所要表達出來的最高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