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耐力跑是許多地區(qū)體育中考的必考項目,在體育教學中占據(jù)重要位置。然而,耐力跑項目運動量大,練習形式枯燥,讓很多學生在實際教學中“談跑色變”,產(chǎn)生抗拒、畏懼的心理。分析初中生對耐力跑產(chǎn)生畏懼心理的主要原因,提出克服這種畏懼心理的對策,以期提高初中耐力跑項目的教學效果,進一步消除學生對耐力跑的畏懼心理,培養(yǎng)他們終身鍛煉的意識。
關鍵詞:初中生;耐力跑;畏懼心理;教學對策
作者簡介:吳麗芬(1986—),女,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桂城街道平洲第二初級中學。
耐力跑是一項對身體負擔較大、鍛煉價值較高的有氧跑項目,對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有積極作用。它除了在發(fā)展人體耐力素質、改善人體呼吸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效果,對培養(yǎng)學生頑強、堅韌和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也有深遠的意義[1]。自從耐力跑被列為佛山市體育中考的必考項目后,“耐力素質課課練”成了常態(tài)化教學內(nèi)容。然而,筆者在教學期間發(fā)現(xiàn),耐力跑項目對初中生來說是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內(nèi)容。尤其是對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初中體育教學與小學體育教學有很大的差別,如果沒有引導學生對耐力跑形成正確的認識,那么就會對之后的耐力跑教學有很大的影響。另外,由于教學手段單調枯燥、學生興趣不高等多種原因,很多學生對耐力跑存在抗拒、畏懼的心理,從而影響了鍛煉的價值和教學的有效實施。
本文基于對我校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和現(xiàn)場觀察,分析他們對耐力跑產(chǎn)生畏懼心理的原因,提出一些對策,以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和中考成績,消除他們對耐力跑的畏懼心理,讓他們樂意參與耐力跑,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學生對耐力跑產(chǎn)生畏懼心理的原因
經(jīng)過對我校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觀察和問卷調查并統(tǒng)計相關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學生對耐力跑產(chǎn)生畏懼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身體原因
1.生理機能弱
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所以在體育課中,容易對一些技術性比較復雜、運動形式較為單一的體育項目產(chǎn)生抵觸情緒,比如耐力跑。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82%的學生認為自身的身體素質較差。由于身體條件的限制,他們對耐力跑項目不感興趣,從而影響了積極性。
2.運動素質差
部分學生由于自身速度和耐力素質較差,想要在耐力跑項目中取得好成績,卻又力不從心,畏懼心理就自然而生。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93%的學生認為自身的運動素質較差。他們的這種消極情緒導致了他們對耐力跑產(chǎn)生畏懼心理。因此,體育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訓練,學生也要積極參加運動鍛煉來提高自身的運動素質。
(二)心理原因
1.學生意志力薄弱
如今,生活條件的改善導致部分學生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在耐力跑項目的教學中,意志力相對薄弱的學生往往會對耐力跑產(chǎn)生更為強烈的畏懼心理。在問卷調查中,86%的學生認為自身對耐力跑不感興趣的原因有怕受傷、怕被取笑、怕苦怕累。這表明意志力薄弱是學生對耐力跑產(chǎn)生畏懼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
2.學生運動興趣不足
經(jīng)過與學生談話得知,部分學生由于對體育運動不感興趣,平時很少鍛煉。另外,部分學生因為身體素質較差,在體育課堂中經(jīng)常無法達到教師的教學要求,所以對耐力跑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82%的學生對耐力跑不感興趣,只有6%的學生對耐力跑感興趣。這種情況對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有一定阻礙。
3.學生存在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個制約學生學習耐力跑項目的重要因素。自卑表現(xiàn)為個人對自身缺乏信心,輕視自己。問卷調查顯示,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包括身材肥胖或瘦小、身體素質和協(xié)調能力差、怕別人取笑和不能準確掌握耐力跑的運動技能或技術等。
(三)教學原因
1.教法不當
由于耐力跑項目本身的特性,部分教師安排的練習內(nèi)容往往重復雷同、缺乏新意,加上教師講解語言單調、動作示范不夠規(guī)范等,使不少學生感到耐力跑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習動機[2]。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并調整教學方案,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一刀切”。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98%的學生認為教師教法不當或陳舊,沒有新意;教學吸引力不夠是導致他們對耐力跑項目不感興趣的一個重要原因。
2.教學對象不全面
新課標要求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受益。但在實際教學中,受傳統(tǒng)“唯分數(shù)論”的影響,部分教師僅重視成績好的學生,這不僅會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影響整體教學效果[3]。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89%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時比較重視“尖子生”,忽略了對其他學生的指導。
(四)練法原因
1.練習動機不強
充分激發(fā)和挖掘學生體育學習的動機能促使學生認真學習,端正學習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目標[4]。在體育教學中,部分學生由于沒有充足的學習動機,對體育技術和技能教學不感興趣。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88%的學生是為了考試達標才參與耐力跑鍛煉的,只有5%的學生喜歡參與耐力跑鍛煉。練習動機不強直接影響了學生參與耐力跑鍛煉的積極性,讓他們更容易產(chǎn)生畏懼心理。
2.練習方法不當
學生對耐力跑項目的學習興趣不高會導致他們很難掌握耐力跑的技術,影響鍛煉效果和練習積極性。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78%的學生認為自己對耐力跑項目的運動技能掌握程度較差,11%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掌握程度很差,而只有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掌握程度較好。這反映了我校學生對耐力跑項目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總體偏低。運動技能掌握不充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練習方法和鍛煉效果,從而導致學生對耐力跑產(chǎn)生畏懼心理。
(五)觀念原因
1.外界壓力
教師與家長一樣有著希望學生成才的愿望,而且很多學校以學生的成績來評定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所以部分教師會給身體素質和運動素質較差的學生施加一定壓力,這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畏懼心理。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95%的學生認為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自己學習耐力跑項目的積極性。另外,在耐力跑過程中,在一旁觀看的個別學生會嘲笑身形肥胖或瘦小、跑步技術和協(xié)調能力較差的學生,導致被嘲笑的學生害怕在跑步過程中出丑。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87%的學生會因為自身體形對耐力跑產(chǎn)生畏懼心理。
2.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
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只需要學好文化課,體育成績、身體素質等都不重要,影響孩子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使他們?nèi)菀讓w育運動產(chǎn)生負面情緒。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85%的學生認為家長更重視他們的文化課成績,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二、消除學生對耐力跑的畏懼心理的對策
針對以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對策以解決學生對耐力跑存在畏懼心理的問題,以期讓學生在耐力跑項目中“快樂跑”,而不是將其視為一種負擔。具體如下。
(一)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在日常的體育課堂中,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身體素質方面的前期測試,以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然后根據(jù)測試數(shù)據(jù)為其專門制訂“運動處方”,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原則。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的綜合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分析各個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尤其是對體形肥胖或瘦小、運動素質較差的學生,更要多點耐心和鼓勵,逐漸激發(fā)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克服畏懼心理,努力提高耐力跑的技能。
(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使他們熱愛體育運動,從各方面強化自己的能力,培養(yǎng)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頑強的品質,懂得體育運動對人的身體健康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特別是在耐力跑項目的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懂得耐力跑是體育中考的必考項目之一,還要讓學生懂得耐力跑項目能鍛煉人體的心肺功能,是提高身體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從而使學生正確對待耐力跑項目的學習。
(三)創(chuàng)新教師教學方法
耐力跑項目的教學相對其他項目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如果教師長期采用單一、重復的教學方法,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惡、抗拒等心理,不但會影響教學效果,而且會阻礙學生身心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將情景教學、跨學科融合教學等方法融入耐力跑項目的教學中。另外,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可參考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成績較好的學生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助的精神,還可以有效提高鍛煉效果。
(四)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水平
充分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源泉。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學習耐力跑項目的目的,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相關運動技能,以激發(fā)其學習動機,體驗耐力跑帶來的樂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豐富多樣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避免無意義的重復練習,這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消除學生對耐力跑項目的畏懼心理和厭倦情緒,有助于學生自覺學習和掌握各種運動技能,提高自身的運動素質,從而提高耐力跑的水平。
(五)貫徹因材施教原則
很多時候,教師的一句話或對學生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學生一時的情緒乃至長遠人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對成績優(yōu)異、身體素質良好的學生加強訓練,使其繼續(xù)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tài);對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不應采取放任或忽視的態(tài)度,而應更加關注對他們的教學與心理引導。教師需要努力扭轉后者將自我定位為“學困生”的消極觀念,適時給予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進而提升其運動能力以及對體育學習的熱情與信心。
(六)正確認識體育育人本質
體育除了能鍛煉身體,還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任何成就都建立在健康的體魄之上。據(jù)調查,目前仍有部分家長秉持“重智育,輕體育”的觀念,這種傾向容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體育觀念,使其忽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因此,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必須高度重視體育課的價值,鼓勵學生在學好文化課的同時,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耐力跑項目作為體育鍛煉中極具價值的項目之一,鍛煉效果顯著,教師應將耐力跑的精神內(nèi)涵深植學生心中,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從而有效提升耐力跑項目的教學效果。
三、結論
綜上所述,學生對耐力跑的畏懼心理,無論是由內(nèi)在因素還是外部環(huán)境引起,將其消除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以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應對。為提升學生在體育課中參與耐力跑的自覺性與積極性,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要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對耐力跑的心理障礙,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濃厚興趣。作為體育教師,應體諒與理解學生,針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這樣才能逐步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真正激發(fā)其學習自覺性,提升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耐力跑成績。
[參考文獻]
[1]程美超.大學生“怕跑”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2.
[2]王淑明.中考中長跑女生畏懼心理消除分析[J].田徑,2022(8):54-55.
[3]張宏虎.高中生中長跑畏懼心理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消解途徑[J].田徑,2020(10):54-55.
[4]魏瑋.初中女生800米跑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人大附中為例[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