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有不少實驗,教師可利用實驗講解相應的生物知識,幫助學生探究生物現(xiàn)象與規(guī)律,使其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原理。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tǒng)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教師要對其進行改進及創(chuàng)新,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識,構建系統(tǒng)的生物知識體系。分析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基本特點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加強實驗與理論的聯(lián)系、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注重實驗教學反思等方面探討了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進及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進;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王磊(1983—),女,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劍湖實驗學校。
生物學涉及的知識領域較為廣泛,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科學素養(yǎng)等,讓他們深入探究生命現(xiàn)象,透徹理解所學知識。為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主動對實驗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行改進及創(chuàng)新,以此滿足當代初中生的實際學習與發(fā)展需要,使其在實驗的助力下精準、高效地掌握生物知識,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
一、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基本特點
實驗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實驗對象具有生物性。不少初中生物實驗研究的是生物的生命活動,教師在開展生物實驗教學時,往往要引導學生與某些生物進行互動,觀察某種生物的生命現(xiàn)象及其生活環(huán)境,以此使學生深入理解相應的知識。為此,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應突出生命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學會尊重與保護生物,珍惜生命。其二,實驗類型多樣,涉及觀察、測量、調查、探究等多種實驗方法。教師需要結合實驗主題與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實驗類型,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三,實驗地點比較靈活。教師在開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時,需要結合具體實驗內容與要求選擇合適的實驗教學場所,這樣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促使他們把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1]。
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出臺,不少初中生物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有所改變,生物教學也獲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在生物實驗教學方面,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較為落后,喜歡通過口頭講解的方式教授實驗知識,要求學生機械記憶實驗原理、目的、步驟與結果,較少為學生提供實驗操作的機會,導致他們無法深刻理解實驗的內涵,也無法充分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難以滿足現(xiàn)代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需求,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也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無法透徹理解相應的實驗內容。為了彌補這一不足,一些教師會運用“題海戰(zhàn)術”,這雖然可以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但容易引發(fā)他們對生物實驗的抵觸情緒與厭煩心理,影響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
(二)實驗教學模式固化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作為學生接觸、了解生物知識的重要手段,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又能夠深化他們對生物理論知識的理解,提升其生物學習能力。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初中生物教師采用的實驗教學模式固化,通常以自己示范與演示為主,很少為學生提供親自進行實驗操作的機會,而且實驗場所也局限在室內,這導致學生的學習視野受到限制。同時,這些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灌輸與測試成績,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應試學習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學生興趣不夠濃厚
生物是初中生新接觸的一門自然科學類學科,實驗內容較為豐富,較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受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不愿意學習生物知識。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并不重視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較少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學習態(tài)度較為消極,缺乏探究動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2]。
三、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進及創(chuàng)新策略
(一)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實驗教學模式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想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就要重視結合實際情況改進與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模式,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自覺主動地學習和探索實驗知識。對此,初中生物教師可提前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身心特征和認知水平等,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實驗教學方案,滿足其學習需求與發(fā)展需要,以此讓學生主動配合,借助實驗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生物知識[3]。
以“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一課為例,教材在闡述“生物生活環(huán)境中的非生物因素”這部分內容時,安排了以鼠婦為實驗對象的實驗探究活動。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提前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實驗操作經驗以及對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設置提示性問題:光照是否會影響鼠婦的分布情況?土壤、空氣、溫度與水是否會影響鼠婦的分布情況?這樣的問題能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教師可讓學生大膽提出假設,如光照會影響鼠婦的分布,并對相應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具體實驗如下:將10只鼠婦放到一個透明的大玻璃箱子中,使用遮光布遮蓋玻璃箱的一部分,并將玻璃箱放到有光照的地方,結果這10只鼠婦均慢慢往無光的部位移動,這說明假設是正確的。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實驗探究土壤、空氣、溫度與水等非生物因素對鼠婦分布情況是否有影響,要求他們認真觀察與記錄實驗現(xiàn)象,以此得到更完整的實驗結論。
(二)加強實驗與理論之間的聯(lián)系,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初中生物課程體系包括實驗和理論兩大模塊,兩者相輔相成。理論是實驗的依據,實驗則是理論的支撐,教師加強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為此,初中生物教師應重視加強實驗和理論之間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結合已學生物理論知識來設計實驗,并借助實驗操作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他們的整體學習質量和效率[4]。
以“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安排了一個簡單的“練習使用顯微鏡”實驗,這是學生初次接觸和使用顯微鏡。由于顯微鏡有較為嚴格的使用要求和規(guī)范,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先指導學生學習一些關于正確使用顯微鏡的理論知識,再為學生提供親自操作顯微鏡的機會,以此讓他們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課堂上,教師需要著重講解取鏡、安放、對光和觀察等顯微鏡操作理論知識,帶領學生深入學習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并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探究任務,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在用顯微鏡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如在對光環(huán)節(jié)無法找到比較明亮的圓形視野等,此時教師需要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點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這樣理論與實驗緊密聯(lián)系的教學中,學生能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提升操作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生物實驗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設備已成為現(xiàn)代化教室的標配之一,這為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提供更多可能與諸多便利。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進及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將傳統(tǒng)現(xiàn)場操作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相結合,直觀呈現(xiàn)一些微觀的生物現(xiàn)象,以此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知識[5]。
以“單細胞生物”一課的教學為例,在學習“觀察草履蟲”這一實驗時,由于草履蟲屬于單細胞生物,僅依靠肉眼難以觀察到,因此學生無法對其形成深入的認識。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與草履蟲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等,讓學生直觀了解草履蟲的形態(tài)和運動方式,再展示該實驗的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使學生深入理解相關的實驗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之后,教師可帶領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借助顯微鏡觀察草履蟲的運動情況與形態(tài),以此使其對草履蟲形成直觀的認識,鍛煉其知識遷移及應用能力。這樣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改進及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生物實驗學習興趣,幫助其突破實驗探究中的難點,使其真正掌握相應的實驗知識。
(四)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升學生實驗水平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還不夠強,加上生物是一門他們新接觸的學科,因此他們在生物實驗學習中可能會遇到不少困難,導致生物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對此,初中生物教師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設計并完成實驗,以此提升學生分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生物實驗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為其后續(xù)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6]。
例如,在“植物種子的萌芽”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種子萌芽的環(huán)境條件”這一實驗,這樣既可以節(jié)約課堂時間,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把班內學生分成多個4人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后時間開展相應的實驗,并仔細觀察和記錄實驗現(xiàn)象,完成實驗報告。在具體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學生小組可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根據種子萌芽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制訂適當的實驗方案。在遇到種子無法正常萌發(fā)等問題時,學生可以共同分析和研究,或尋求家長與教師的幫助。在這樣的實驗教學中,學生不僅能明確自主開展實驗需要考慮的具體問題,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合作學習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還能進一步了解種子萌芽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
(五)注重實驗教學反思,深化學生生物認識
初中生物實驗是一類比較特殊的學習資源,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機械記憶是不可取的,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以此使其進一步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提升生物實驗操作技巧和生物綜合素養(yǎng)。這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反思實驗步驟和結果的機會,讓學生能通過回憶找到實驗操作中的不足之處,進而加深他們對相關知識的認識[7]。
例如,在“綠色植物的一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安排一個“觀察種子結構”的實驗,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讓其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實驗報告應包括實驗材料和工具、實驗方法、討論情況和最終結果等內容。比如,實驗材料和工具主要有大豆與玉米種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碘酒等。實驗結束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對整個實驗進行反思,使其知道自己在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了解大豆與玉米種子的結構以及這兩種種子之間的差異,深入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對于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和學生一起分析和處理,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避免學生在后續(xù)的實驗學習中犯相同的錯誤。
結語
總而言之,在現(xiàn)代教育觀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的安排,擺脫傳統(tǒng)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束縛,結合生物學科的特征從多個方面改進與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內容及形式,為生物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以此激發(fā)學生探究生物學奧秘的興趣,使其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學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優(yōu)化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4(19):117-121.
[2]付兆平.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4(17):115-119.
[3]王永賢.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標準化訓練開展分析[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4(11):137-139.
[4]侯保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4):78-79.
[5]付長壽.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改進與優(yōu)化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4(6):86-88.
[6]黃明興.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2024,13(8):104-106.
[7]梁昕,李紅凝.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2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