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不期而遇的溫情,深深撫慰了缺愛的姐弟倆。
【劇情簡介】故事發(fā)生在青海一個藏區(qū)村落,主人公多杰和姐姐格桑與奶奶一起生活,在百無聊賴的假期里,姐弟倆收養(yǎng)了一只受傷的小黑頸鶴。當?shù)弥@只黑頸鶴是瀕危物種,且棲息地位于云南后,姐弟倆義無反顧地開始了漫長的送鶴之旅。父親聽聞孩子們擅自離家,也立刻南下尋找。這趟旅途成為一家三口的成長之旅,他們從中領略了親情的涵義……
留守兒童的情感困境
在國內兒童電影市場,關注留守兒童一直是創(chuàng)作的熱點選題,此類影片是電影界對社會問題的一種藝術呈現(xiàn),主要反映留守兒童的生存現(xiàn)狀以及對如何解決問題的思考?!肚Ю锼旺Q》便是一部聚焦藏族留守兒童的現(xiàn)實題材影片,同時融入親情、送別、人與自然等主題,以美麗遼闊的藏區(qū)風光為敘事背景,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部風格明凈、主題厚重的少數(shù)民族影片。
《千里送鶴》是導演拉華加繼《旺扎的雨靴》之后第二部以兒童視角凸顯藏地生活的影片。影片開始,導演通過一段簡潔的人物對話交待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概況:姐弟倆的媽媽早年因病去世,爸爸在外做蟲草生意很少回家,奶奶精心照顧姐弟倆的生活,卻無法滿足他們對父母之愛的情感需求。這種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得電影基調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在缺少關愛與陪伴的孤寂生活中,姐弟倆也變得郁郁寡歡,愁容滿面。
即便生活不如意,姐弟倆依然保持著孩童的純真與善良。有一天,兩人在草原上偶遇一只受傷的黑頸鶴,毫不猶豫地將其帶回家照顧。這只黑頸鶴的爸爸媽媽被藏獒咬死了,姐弟倆在它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此對它充滿同情與憐憫,把它當作自己的家人,為它包扎傷口、到河里捕捉小魚小蝦給它吃。姐弟倆缺失的親情溫暖,通過與黑頸鶴互相陪伴得到了些許彌補??上Ф緦⒅?,黑頸鶴要去云南過冬,但由于沒有父母的帶領無法飛翔,姐弟倆決定騎摩托車送它去云南。
失去父母的黑頸鶴正是多杰和格桑的象征,黑頸鶴身上的傷暗示著姐弟倆內心的傷。得知姐弟倆悄悄離家、護送黑頸鶴去云南時,爸爸恐慌不已,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姐弟倆的忽視。幼小的孩子尚能為一只黑頸鶴充當生命的引路人,爸爸為什么借口生意忙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失?意識到問題后,爸爸立刻驅車南下,尋找姐弟倆。
這趟南下旅程的意義對爸爸和孩子同等重要。姐弟倆守護的是內心的純真與美好,爸爸則在守護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彌補了對孩子的虧欠,并重新審視親情關系,明確自己作為家長理應承擔的責任。最終,一家人在旅途的終點破除內心隔閡,拉近彼此的距離,留守姐弟終于得到了爸爸的情感回應,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影片之所以選擇黑頸鶴作為敘述載體,是因為它是愛情與親情的象征。每當遷徙季來臨,黑頸鶴必須與家人一起飛走,如果失去伴侶或親人,它便不會孤飛,甚至會沖到高空摔死。這種意象與多杰一家的情感隔閡形成了完整的互文,也讓觀眾通過這種反差與錯位,體會到親情對每個人的重要性。
紀實美學演繹高原親情
對很多人來說,遙遠的西北藏區(qū)是一片神秘的土地,那里有澄澈的藍天白云,也有獨特的異域風情,令人向往,卻因路途艱險而難以抵達?!肚Ю锼旺Q》作為一部講述藏族生活的影片,無疑滿足了觀眾觀望另一種生活的好奇心。而為了真實展現(xiàn)藏區(qū)的風俗人情,導演拉華加延續(xù)了他一貫的紀實性美學語言,通過內斂而精確的調度表達了父子關系。
紀實美學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呈現(xiàn)和批判性思考的一種藝術表達方式。影片是在秋季的高原拍攝而成,導演并未通過拉高色彩飽和度來美化高原風景,而是如實呈現(xiàn)秋季的空曠寂寥,這種追求真實、不加修飾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當下影視圈實屬罕見。在忠于真實客觀畫質和色彩的基礎上,導演借助長鏡頭還原藏族生活的高原原貌,將攝像機作為眼睛觀看藏區(qū),展現(xiàn)藏民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精神狀態(tài)。長鏡頭的完整性保證敘事的連續(xù)性,滿足導演崇尚紀實和現(xiàn)實主義的敘事需求。
通過一連串長鏡頭敘述,藏區(qū)美麗壯觀的自然風光映入眼簾,我們看到了綿延的公路、錯落的村莊、莊嚴的寺院、高遠的藍天、無垠的草地……姐弟倆千里送鶴的故事便發(fā)生在這樣的背景下,觀眾在觀影的同時享受視覺盛宴,獲得感、滿足感更為強烈。
這部電影整體上敘述簡潔、基調溫暖,沒有采用強烈的戲劇沖突,父子間也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溝通和解,而是通過內斂的情緒表達、細微的情緒變化,來展現(xiàn)父子關系逐漸融洽的過程。這樣的表達方式,也得益于演員樸實的表演。影片中飾演姐弟和爸爸的都是素人演員,他們質樸真實的表演狀態(tài)反而更加自然親切,絲毫沒有刻意的痕跡。導演表示,啟用非職業(yè)演員,一直都是紀實影像的美學傳統(tǒng),更能彰顯一種濃郁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
在講述核心故事之外,導演還放大敘述視角,融入更多的人物形象以展現(xiàn)高原人文特色。姐弟倆在送鶴去云南的途中,摩托車的油用光了,艱難推車前行時,遇到了一對步行去拉薩的夫妻。善良的夫妻倆邀請姐弟倆喝茶吃飯,讓他們在帳篷里度過了溫暖的一晚;第二天,一個陌生的卡車司機又順路帶姐弟倆前行很長一段路;第三天,一個手藝人將姐弟倆帶回家住宿,給他們講神話故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不期而遇的溫情,深深撫慰了缺愛的姐弟倆。
親情是治愈人生悲苦的良藥。對孩子來說,親情不僅是情感本能所需,更是守護內心純真的不二法寶。留守兒童也是孩子,他們正處在成長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不能缺了愛的雨露滋潤。否則,不幸的童年將要用一生去治愈,父母有責任、有義務盡力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守護孩子內心的童話世界。為了更加了解藏區(qū)留守兒童的生活,影片編劇馬海泉通過多次親赴青海藏區(qū)采訪,了解到藏區(qū)孩子缺少大人呵護的現(xiàn)狀,淡化了傳統(tǒng)觀念與現(xiàn)代社會的沖突,更注重對普世情感的呼應與投射,從而引發(fā)更多人的共鳴。
總的來說,《千里送鶴》是一部充滿詩意與溫情的兒童文藝電影,紀實美學風格讓電影更加貼近人性,強調人與自然、人與文化之間的關系,通過深入挖掘青海藏區(qū)的文化底蘊,呈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電影表達方式,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觀影體驗,令人回味無窮。
(編輯 謝云鳳 8733214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