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75年風雨滄桑,75年燦爛輝煌。75年來,遼寧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砥礪奮進,守正創(chuàng)新,以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創(chuàng)造了共和國發(fā)展史上一千多個“第一”,在新中國的時空坐標上,鐫刻出華美的上升曲線,演奏出鏗鏘的時代樂章。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本刊特設“遼寧逐夢”欄目,推出75年遼寧逐夢歷程中的“共和國之最”,以饗讀者。
我國獨立設計制造的第一艘中型油輪? ? 1957年10月25日,我國獨立設計制造的第一艘中型油輪建設9號(后改稱大慶9號)在大連造船廠下水。該輪總長110.1米,型寬15米,型深7.4米,滿載排水量7106噸,安裝一臺2206千瓦柴油主機,航速12.75海里/時,續(xù)航力2400海里,自持力10晝夜,并能在冰區(qū)航行。
我國第一臺臥式鏜床
1956年,沈陽第二機床廠(后改名為沈陽中捷友誼廠)成功研制生產出我國第一臺臥式鏜床——T68型臥式鏜床。
我國第一臺BBH-110800-4000型空氣斷路器
1957年2月4日,沈陽高壓開關廠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BBH-110800-4000型空氣斷路器。沈陽高壓開關廠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創(chuàng)造了共和國歷史上的多項殊榮。
我國制造的第一架噴氣式戰(zhàn)斗機
1956年7月19日,我國第一架新型噴氣式戰(zhàn)斗機——殲-5在沈陽松陵機械廠試制成功。當時,該機被命名為56式飛機,后改稱殲-5飛機。飛機機長11米多,高近4米,使用一臺離心式渦輪噴氣發(fā)動機,采用大后掠角式機翼,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000多公里,最大飛行高度16000多米,機身上裝有火力很強的3門機炮,機翼下可掛炸彈,能在白天、夜晚和各種復雜氣象條件下執(zhí)行多種戰(zhàn)斗任務。在1956年國慶大典上,首批4架56式飛機列隊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臺1-5-1新型蒸
汽機車
1956年9月18日,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臺1-5-1新型蒸汽機車在大連機車車輛廠試制成功。大連機車車輛廠完成由修轉造的歷史轉變,成為我國第一個蒸汽機車設計主導廠。機車采用全電焊鍋爐,過熱蒸汽溫度達400℃以上,最大輪周功率為2043千瓦,其功率等級和其他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第一臺國產輪式拖拉機
1957年1月31日,我國第一臺國產輪式拖拉機“鴨綠江一號”在安東(今丹東)農業(yè)機械廠試制成功?!傍喚G江一號”是一臺單缸、臥式、二沖程的輪式拖拉機,其優(yōu)點一是結構簡單,制造、使用和維修都比較容易,適合我國的技術水平;二是故障少,結實耐用,適合我國的農村作業(yè)環(huán)境;三是不用進口材料,原材料容易取得;四是燃料廣泛,可用輕柴油,還可用低質柴油,不僅適合耕田,還適合跑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