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美術油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審美賞析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并挖掘審美元素,豐富情境類型,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以培養(yǎng)學生的油畫審美意識和能力。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基于主題情境的小學生油畫審美意識培養(yǎng)策略進行探討:基于審美鑒賞力,挖掘形狀和線條、構圖和布局、文化和意義等審美元素;指向審美理解力,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抽象情境和寫生情境等;聚焦審美接受力,運用任務驅動、學科整合和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方法。
關鍵詞:主題情境;小學美術;油畫;審美意識
作者簡介:王學丹(1995—),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
在主題情境教學中,教師要選取有針對性的主題,并圍繞該主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美術創(chuàng)作的類別、技巧等創(chuàng)設專門的主題情境,指導學生進行情境化學習。在“油畫審美意識”這個主題中,有兩個關鍵內容:一是油畫,指使用快干性植物油調和顏料在畫布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畫種,具有色彩豐富、立體感強的特點;二是審美意識,指人在審美活動中對審美對象的能動反映。油畫審美意識主要指學生對油畫作品的鑒賞力、理解力以及接受力。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油畫審美意識”主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欣賞油畫,以增強他們的審美意識[1]。
一、基于審美鑒賞力,挖掘油畫審美元素
(一)形狀和線條,感受視覺美感
審美鑒賞力是審美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欣賞、鑒別、判斷、評價美丑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教師可以圍繞審美鑒賞力挖掘形狀和線條、構圖和布局、文化和意義等審美元素,指導學生賞析油畫作品。形狀和線條是重要的審美元素,學生通過深入分析能感受到油畫的視覺美感。
例如,在教學“會變的線條”一課時,教師可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指導學生如何賞析油畫的形狀和線條。油畫的形狀包括幾何形狀、抽象形狀等。畫家會根據(jù)創(chuàng)作主題和自己的風格選擇合適的形狀來創(chuàng)作。教師可以結合主題情境,讓學生分析油畫的形狀特點。油畫的線條可以分成實線、虛線、粗線、細線等類型,它們的功能各不相同。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出這些線條,并說說它們具有哪些藝術效果,如實線能讓畫面顯得更嚴謹,虛線可以讓畫面變得更輕盈。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畫家喜歡使用哪種線條,以此了解畫家的畫風。通過這樣的賞析教學,學生能了解油畫形狀、線條的基本特點,感受到油畫的視覺美感,增強油畫審美意識。
(二)構圖和布局,體會和諧美感
構圖和布局也是油畫的重要審美元素。教師可以結合主題情境讓學生分析油畫的構圖和布局特點,體會作品的和諧之美。同時,可以讓學生嘗試改變作品的構圖和布局,看看呈現(xiàn)的效果會有什么不同。這樣的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讓他們深入理解油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
例如,在學習“美術中的比例”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入油畫作品,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總結油畫構圖和布局的特點。油畫常見的構圖方法有三分構圖法、黃金分割構圖法、對稱構圖法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畫作上畫出相應的線條,嘗試分析作者是如何構圖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具體作品分析油畫的布局,探討畫面上各元素的位置和關系,包括形狀、大小、色彩等。在此基礎上,學生能認識到,在布局時應將各個意象相融合,讓它們成為整體,營造出一定的層次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讓他們設計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構圖和布局,體會油畫的和諧美。
(三)文化和意義,獲取情感信息
文化和意義也是油畫重要的審美元素。教師要給學生介紹作品的背景信息,讓學生站在特定文化的角度來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內涵。這樣學生可以和畫家形成共鳴,體會到畫家內心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畫家凡·高”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帶領學生賞析凡·高的《向日葵》,挖掘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圍繞該作品的文化元素,教師可以給學生推送一些輔助閱讀信息,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為了讓學生深挖作品的意義,教師可以讓他們了解凡·高的生活情況,體會凡·高和高更之間的友誼。學生在此基礎上欣賞《向日葵》,便能體會到作品展現(xiàn)了凡·高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以及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理念。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凡·高,并創(chuàng)作相應的作品,這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蘊藏在《向日葵》中的情感。此外,在賞析油畫作品的文化和意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動討論,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能讓他們相互啟迪,提升賞析效果[2]。
二、指向審美理解力,豐富油畫審美情境的類型
(一)歷史情境,理解作品內涵
審美理解力指通過知識和經驗獲得的識別和解釋各種不同類型的美的能力。在創(chuàng)設“油畫審美意識”主題情境時,教師可以圍繞審美理解力的提升,創(chuàng)新設計歷史情境、抽象情境、寫生情境等不同類型的情境,這樣能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運用不同的知識去識別和解釋美。歷史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求教師為學生介紹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信息等,讓學生想象處于特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心情,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這樣有助于學生與作品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
例如,在“畫故事”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歷史主題的油畫作品,并為他們介紹該作品展現(xiàn)的是哪一段歷史。比如,教師可以展示油畫《血戰(zhàn)臺兒莊》,并為學生介紹臺兒莊戰(zhàn)役的基本情況,以此讓學生理解該作品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搜索歷史信息,開展劇本編演活動,嘗試演繹油畫中的場景,這樣能讓學生與作品產生共鳴。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闡述作品的內涵,便能使學生有深刻的感悟??偠灾處熆梢圆捎谜故練v史信息、開展歷史劇編演活動等方式,將學生帶入相應的歷史情境中,讓他們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從而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二)抽象情境,理解心理世界
教師在進行抽象情境教學時,要用問題等將學生帶入抽象的賞析情境中,讓他們與作者產生共鳴,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和情感。
例如,在教學“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一課時,教師便可創(chuàng)設抽象情境。教師可以播放符合作品意境的音樂,讓學生結合畫作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從配色以及線條和形狀兩個方面來賞析作品《戴帽子的女人》。在賞析作品的配色時,學生要思考作者為何要搭配運用綠色和紅色,并思考這樣一位色彩絢爛的女子內心世界是怎樣的。在賞析作品的線條和形狀時,學生要深入分析一下作者為何重點展現(xiàn)了帽子這一元素,他想要借助這樣的設計傳遞什么想法。油畫的線條、色彩等元素能傳遞作者的內心情感。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抽象情境,讓學生挖掘抽象元素,思考作者想要表達什么。
(三)寫生情境,理解人物造型
教師在創(chuàng)設寫生情境時,應將學生帶入真實的社會情境中,讓他們進行寫生創(chuàng)作,這樣能將審美賞析和藝術創(chuàng)造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讓他們嘗試設計不一樣的人物造型,思考油畫的人物造型具有什么特點。
例如,在教學“有特點的人臉”一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賞析凡·高的《自畫像》,并讓學生分析該作品的人物造型有什么特點。從結構方面來看,該作品的人物造型是對稱結構,這樣能使人物面部特征更加突出。從作品色彩搭配來看,該作品的色彩對比較為鮮明,這體現(xiàn)了畫家內心的復雜。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帶領學生走進社會,觀察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分析他們的服裝、發(fā)型、神態(tài)、動作等,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推測他們的身份。在收集好素材后,教師可讓學生開展油畫創(chuàng)作活動,并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通過分析經典畫作、進行自主寫生、表達獨特想法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能融入寫生情境中,深入理解人物造型的特點,提升油畫審美意識和自主創(chuàng)作能力。
三、聚焦審美接受力,創(chuàng)新油畫審美教學的策略
(一)任務驅動,習得繪畫技法
審美接受力指吸收審美知識并將知識用于實踐創(chuàng)作的能力?;凇坝彤媽徝酪庾R”主題情境,教師不僅要組織學生賞析油畫,還要讓他們掌握相應的繪畫技法,學會運用相關知識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教師要創(chuàng)新審美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接受力。任務驅動教學指的是借助學習任務驅動學生由淺到深地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掌握油畫繪畫技法。
例如,在教學“學畫抽象畫”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任務。任務一:根據(jù)多媒體課件自主學習,在翻轉課堂中掌握油畫的基本繪畫技法,并嘗試用油畫筆畫出簡單的線條和圖形。任務二:欣賞經典的抽象油畫,分析抽象油畫一般使用什么線條和圖形,色彩搭配具有什么特點。任務三:在欣賞抽象油畫的基礎上,運用掌握的油畫基本繪畫技法,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活動。在這樣的任務驅動教學中,學生能逐步掌握油畫的繪畫技法,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學科整合,延伸想象空間
學科整合強調將美術和語文、歷史、音樂等學科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相應的審美賞析和創(chuàng)作活動。
例如,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奇思妙想”主題油畫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科整合教學方法,將美術和語文結合在一起,為學生展示神話、童話、科幻小說等富有想象力的文學作品,并讓學生分析文字作品是如何塑造虛構人物與場景的。之后,教師再讓學生思考如何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夢幻的想象空間。比如,有一名學生發(fā)現(xiàn)在童話中作者常常將幾種不同事物的部件組合在一起,塑造新的形象。對此,教師可以讓他思考,在塑造繪畫形象的時候,是否也可以用這種組合拼接的方法,創(chuàng)作出獨特的作品。在多學科融合的視域下,學生的視野更寬闊,思維更活躍,能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創(chuàng)作油畫,豐富創(chuàng)作內容。
(三)項目式學習,深化藝術認知
項目式學習要求教師設置一個適當?shù)捻椖浚⒆寣W生分小組合作完成此項目,以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小學美術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深度的主題項目,讓學生展開文化探究活動,以此深化他們的藝術認知。
例如,在學習“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時,教師可設置相應的主題項目,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討野獸派畫作的特點是什么,說說自己對野獸派畫作的看法。學生小組可以先從欣賞馬蒂斯的畫作開始,慢慢了解野獸派畫作具有什么特點。之后,學生小組可以探究為何會誕生野獸派這種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有什么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你們認為在中國是否有與馬蒂斯的創(chuàng)作風格類似的畫派呢?它們的異同點是什么?請從繪畫的角度入手,說說中西方文化的差別?!痹趩栴}的引導下,學生能認識到自己的項目探究還可以更加深入。在學生完成項目探究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寫一篇小論文,闡述自己對馬蒂斯作品的理解。
結語
在基于“油畫審美意識”主題情境的油畫鑒賞和創(chuàng)作教學中,小學美術教師通過挖掘審美元素、豐富教學情境類型、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等,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油畫審美意識,幫助學生突破現(xiàn)實認知的局限,提升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形成審美自由的心態(tài)和觀念。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探究如何創(chuàng)設合適的主題情境,以體現(xiàn)知識主題的層次性,有效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健.生活視域下的美術與德育:美術學科教學與德育相融例析[J].中小學德育,2013(7):77-79.
[2]劉劍.以美育德 德美相融:美術學科德育育人的點滴思考[J].兒童繪本,202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