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述學習進階理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其在語文教學中的潛在價值,結合目前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討學習進階理論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并提出實施跨學科教學的策略,包括個性化設計、漸進式建構、跨學科整合、探索性學習、反思和調整,旨在促進學生跨學科思維和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學習進階理論;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實踐策略
作者簡介:黃佳慧(1995—),女,江蘇省宜興市閘口小學。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跨學科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如何通過跨學科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以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是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本文對如何運用學習進階理論來優(yōu)化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進行研究,嘗試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策略。語文跨學科學習的進階有助于彰顯語文教學的豐富樣態(tài),推進跨學科學習的落實,化解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1]。
一、學習進階理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一)基本概念
學習進階理論主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知能力的發(fā)展,認為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和深化的過程。這意味著學生在學習特定主題或技能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不斷地練習、反思,逐漸提高能力水平。例如,學生在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時,一般從基本的詞匯和語法理解開始,逐步掌握閱讀理解技巧和推理能力,最終學會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進階理論強調學生需要在不同階段實現(xiàn)知識和技能的遷移運用,這意味著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掌握某些知識點或技能,而是要實現(xiàn)對知識不同層次的應用。
學習進階理論關注學習路徑的設計,要求教師清楚地了解學生學習的發(fā)展階段和過渡點,以便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這包括設計適合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教學活動和評估方法,從而讓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能夠取得進步。
(二)重要性
學習進階理論為教育實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它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設計更加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活動,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其能提升課程設計的連貫性和條理性,確保教育內容的系統(tǒng)性和漸進性,有助于學生奠定堅實的學習基礎,讓學生形成更深刻的理解。通過明確的學習進階目標和路徑,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方向,積極地投入學習活動中。這也為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目前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學內容的整合銜接不合理。語文學科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文字表達、閱讀理解和文學欣賞等。一些教師缺乏跨學科整合能力,不能準確把握不同學科的教學重點和方法論[2],導致跨學科教學內容的銜接性不強,教學邏輯不清晰。
第二,課程設計單一??鐚W科教學需要教師在設計課程時考慮多個學科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這不僅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還需要教師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和調整課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時間和資源的限制,課程設計往往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第三,評估方式不合適。傳統(tǒng)的單一學科評估模式不適用于評估跨學科教學的成效。因此,教師需要研究和探索新的評估方式和工具,以全面地反映學生的跨學科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方面的工作尚未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缺乏有效的評估工具和方法,導致教師難以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評估和監(jiān)控,無法全面了解學生在跨學科學習中的進展和困難。
三、學習進階理論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個性化設計,提升學習興趣
個性化學習路徑設計是學習進階理論的核心,它強調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能力差異,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和教學內容。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評估學生的語文水平和學生對其他學科的興趣,結合跨學科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和難度的學習任務和活動。如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設計結合科學或歷史文本進行深度分析的跨學科閱讀任務[3]。
例如,在《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科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跨學科學習路徑。如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來觀察和探究日常所見的各種植物的豆莢,并總結這些豆莢內豆子形狀大小等規(guī)律,或讓有興趣的學生通過手抄報的形式來介紹相關的科學內容。學生從課文中獲取有效信息,并制作精美的科普手抄報,能提高總結歸納能力和動手能力。這樣能使說明文的學習更具趣味性,提高學生說明文閱讀的有效性。教師還可結合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通過音樂、圖片、動畫等形式,展示跨學科學習內容,逐步帶領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順利接受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個性化學習路徑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成就感,符合學習進階理論中關于個體差異和發(fā)展階段的觀點,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漸進式建構,完善知識體系
漸進式知識建構是學習進階理論的關鍵概念之一,強調通過逐步深化和擴展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幫助學生夯實知識基礎。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理解語文概念,同時結合其他學科的實際問題或情境,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科學實驗的過程和相關文學作品的語言表達,引導學生理解語言在不同學科中的多樣應用。
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帶領學生學習基礎的拼音,認識生字生詞。若學生對基礎的字詞認識和理解不到位,就會影響學生后期的閱讀和學習提升。在基礎方面,除了讓學生認識生字、會寫生字,還要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并明確詞義,能在生活和寫作中合理地運用這些詞。教師可用例句的形式讓學生判斷其中生字生詞的使用是否恰當,逐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在跨學科教學過程中,以《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課為例,教師可結合歷史的有關內容,帶領學生認識與傳統(tǒng)節(jié)日相關的生字生詞,并且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一談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教師可利用歷史故事來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如何形成的,古人慶祝節(jié)日的方式與我們有何不同。通過漸進式建構的教學,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能讓學生在記憶基礎知識的同時,了解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樹立文化自信。
(三)跨學科整合,培育綜合能力
跨學科整合的實踐旨在幫助學生將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的內容和技能有機結合。學習進階理論鼓勵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整合在教學設計中,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題學習或綜合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探索中,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跨學科的挑戰(zhàn),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探索某一歷史事件的文學描寫和歷史背景,理解語文寫作在歷史學科中的應用和意義。
以《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可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威尼斯水城,還可結合藝術學科,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的想象,描繪小艇在水城中穿梭的景象,或是詳細描繪威尼斯小艇的形狀特征。這既能夠使課文學習更具趣味性,又能在學生根據課文想象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評估學生學習成果時,教師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繪畫作品,并闡釋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路,據此判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在跨學科背景下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
(四)探索性學習,強化問題導向
問題導向的教學是學習進階理論倡導的重要教學方式,強調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促進其深層次的學習和理解。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引導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通過分析文學作品中的隱喻,引導學生探索語言和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其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微項目的方式,鼓勵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學習。例如,在學習《守株待兔》一課后,教師可讓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查閱書籍等方式,收集成語故事,并通過閱讀這些成語故事提高對成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之后,可通過趣味問答的形式,讓學生判斷句子中的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恰當。利用微項目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對文學知識和作品的理解能力。
(五)反思和調整,提高教學能力
反思和調整教學策略是學習進階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強調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和表現(xiàn),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以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適應性,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和個性化發(fā)展。在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定期收集學生的反饋和評價,分析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和成績,根據需要調整個性化學習路徑和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根據學生在跨學科項目中的表現(xiàn),調整語文知識的學習深度和應用要求,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在對學生的跨學科學習進行評價和反饋時,要關注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整理,幫助學生建立個人電子學習檔案,記錄學生的跨學科學習過程,如學生的成績提升情況、個性化學習技巧和能力等,使學生全面掌握自身的發(fā)展情況。同時,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反映了教師在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因此教師要及時針對問題進行自我反思,調整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融合學習進階理論,幫助學生構建更加全面的語文知識結構體系,讓學生運用跨學科的方式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提高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學習進階理論為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提供了有益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通過理論探討和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運用學習進階理論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體系,還能促進其跨學科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索如何優(yōu)化這些策略,以及它們在不同學科和年齡段的適用性,從而為教育改革和教學實踐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溫小軍.語文跨學科學習的進階:緣由、路徑與意義[J].語文教學通訊,2024(8):7-11.
[2]田一,張詠梅,李美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習進階的效度驗證[J].中國考試,2023(11):45-54.
[3]張夢姣.基于學習進階理論的小學語文跨學科教學[J].江西教育,2023(3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