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很多諺語山歌,涉及農(nóng)事、季節(jié)、風俗和人情,是村里人思想和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命長調(diào),更是他們與天斗與地斗的真實詠嘆和寫照。
我有幸聆聽了村里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唱的《八土歌》。老人一開始還有點兒害羞,小聲哼了兩句,嗓子便放開來:犁出陰土,凍成酥土,曬成陽土,耙成絨土,施上肥土,種在墑土,鋤成暄土,養(yǎng)成油土。
老人嗓音嘶啞、蒼涼,讓聽的人沉入了天地玄黃的上古時代。在場的人們齊聲拍手叫好。好一個《八土歌》,好一個鄉(xiāng)村好聲音。這是我第一次聽到如此深情的土地頌歌。這是只有莊戶受苦人才能吶喊出來的純樸民謠。
土中生白玉,地里有黃金。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是土地的神奇,是土地在回報守護自己的農(nóng)人,而種地人則感恩土地的恩德,養(yǎng)育了一輩又一輩的人吶。如果沒有土地,就沒有他們的好生活和好日子。
感恩土地,就是感恩自己。這厚重蒼老的歌謠,是村里人經(jīng)過許多輩子傳唱下來的?!栋送粮琛肥琴|(zhì)樸的,因為誦唱它的人也是質(zhì)樸的,被頌揚的土地也是質(zhì)樸的。這歌謠讓人想到了在土里滾來滾去的小時候,還有回到土里的那些生命。生命終將被黃土掩埋,可它最終會在土里獲得永生。
所有人,都是土地的子嗣。所有人,都要回到土里去。
泥土,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貝之一。它見水為泥,以泥成坯,一塊塊的土坯,夯成了一眼眼的窯洞。土養(yǎng)人,人也養(yǎng)土,到最后,也分不清是人還是土。對大地上耕種的人們來說,人是土,土也是人。人這一輩子,就是土的一輩子。人再有本事,終究斗不過腳底下的那把土。沒有土,就沒有地,沒有地,就沒有立足之地。村里大人小孩都懂得感恩土地。他們說,土地是他們的命。
黃昏來臨,村子漸漸安靜下來。在這樣一個難忘的夜,又有一個老人為我吟唱起了仿佛生了銹跡的民謠。老人說,多年不唱了,詞也記不住了,怕唱不好。我說,沒關系,隨便唱唱吧。老人就哼唱了起來。除了那首讓人熱淚盈眶的《八土歌》,村里還有許多富有哲理的順口溜和山歌,都值得好好聆聽。
無論是誰,都不應該忽略這些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歌謠。這些歌謠雖然沒有流行歌曲的悅耳節(jié)奏,但泥土味道十足,粗獷,樸實,就如腳下的土地,古樸,內(nèi)斂,每一個字、詞,都深情無比。
這些土地的歌謠,是唱給土地的,也是唱給土地上所有熱愛土地的人們的。那些堅實溫暖的土地,總是能讓人回想起那些死去的人,想起曾經(jīng)的故事和傳說。
越是質(zhì)樸的東西,越能讓人感受到裹挾著的巨大深情?!栋送粮琛?,樸素如土,厚重如土,親切如土,卻讓聽的人熱淚盈眶,這是上千年生生不息的生命,對土地的頌辭和感恩。
土地在上。如父如母的土地,依舊生機勃勃。
龐玉生:山西省散文學會理事,太原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在《中國鐵路文藝》《山西文學》《延河》等多家報刊發(fā)表作品多篇,曾獲梁斌文學獎和浩然文學獎。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