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米英
師者一角
下雪了,我本想窩在家里,但因為要辦一張銀行卡,所以不得不冒著凜冽的寒風出門。
走到樓下,恰逢一家新店開張,音響里傳來刺耳的歌聲,但我卻只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桂花樹。小區(qū)里的這些桂花樹我可是太熟悉了,它們沿著小區(qū)的入口長成了對稱的兩排,每到八九月份,就花香濃郁,可如今,它卻為何倒在地上?是生病了嗎?可它枝葉翠綠,毫無病焉之色。是被風吹斷了嗎?可昨夜只有雪花紛紛,根本聽不到風聲。無意中,我看到了它的根部,那是一片觸目驚心的木白色,還有清晰的刀痕。這棵樹究竟招惹到誰了?它不過占了巴掌大的地方,到底侵占了誰的領地?又觸動了誰的利益?
這棵桂花樹從小區(qū)始建就種在這里,安安穩(wěn)穩(wěn),不蔓不枝,春夏生長,初秋開花,花香沁人心脾,秋冬綠色不減。它帶給人的是清涼,是幽香,是賞心悅目;可人們留給它的卻是砍伐,是滅絕,是斬草除根!如果說它有錯,是因為它的花太香了嗎?葉子太綠了嗎?還是因為它長得太過茂盛,擋住陽光了呢?
蘇軾為了一朵花開而驚喜得不能入眠,曾寫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元好問為了教育子女,對著初開的海棠花念念有詞,“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王維念家時最放心不下的是窗外的那樹蠟梅,看見老鄉(xiāng)也不忘打探關于花的消息,“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他們崇尚自然,倡導天人合一;他們與自然對話,把酒問青天,賞月明如水,即使解衣欲睡,也要欣然起行。而現(xiàn)在的人們?yōu)榱艘稽c蠅頭小利就遷怒于自然,對著一棵開花的樹痛下殺手,性格變得焦躁不安,心胸變得自私冷漠,缺乏對自然的敬畏,就會變得妄自尊大,為所欲為。
我們不是自然的主宰者,也不是統(tǒng)治者,我們只是它的組成部分,或者說,是食物鏈中最脆弱的一環(huán)。我們現(xiàn)在不僅僅是在毀壞一棵樹,更是在破壞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這真不是危言聳聽!君不見那一次次火山的爆發(fā)、那一次次洪水的肆虐、那一場場燒了森林的熊熊大火,難道還不足以引發(fā)我們的思考?不足以讓我們警醒和反思嗎?
你已經多久沒有抬頭看看藍天白云,多久沒有好好感受清風拂面的溫柔,多久沒有過腳踏在土地上的安心了?我曾經在書中看到一句話:“未經凝視的世界毫無意義,當所有人都馬不停蹄地歸向一件事的時候,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社會的悲哀,一個時代的悲哀”。
“阿姨,你在看什么?”一個男孩稚嫩的聲音在我耳畔響起,打斷了我的思緒?!拔以诳匆豢脴洹!薄笆沁@棵嗎?它好像被人砍傷了,真可憐。阿姨,你說我能救活它嗎?”我愣愣地看著他。
是的,我們還能救活它嗎?還是先來救救我們自己吧。
我看著這棵倒地的桂花樹,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