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好
“誰懂,ChatGPT好會溝通。”“完蛋了,我在AI面前松弛多了!在咨詢師面前無意識扮演好孩子?!鄙缃幻襟w上,很多網(wǎng)友分享他們通過與ChatGPT聊天療愈情緒的體驗。他們把ChatGPT當成免費的心理咨詢師,將心里的苦悶傾訴給ChatGPT。而ChatGPT的自我定位也滿足了許多人的美好想象:“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你在情緒上獲得平衡和支持,不論你所遇到的問題是大是小。讓ChatGPT陪你一起渡過難關(guān),幫你重獲平衡和信心!”
ChatGPT就像一個24小時待命,從深夜陪你聊到天亮,永遠不會疲倦的“朋友”。更為重要的是,相比動輒幾百塊一小時的咨詢費用,ChatGPT幾乎相當于一個免費的“情緒出口”。
B站博主Clement以“我7歲那年,媽媽去世了,你能當我媽媽嗎?”為開場白,和ChatGPT展開了一場跨越一生的對話:從長大到結(jié)婚生子,到看著自己的子女結(jié)婚生子,到當上了爺爺,直到最后慢慢老去,記不清媽媽的模樣。ChatGPT每一段對話都表達了一個已經(jīng)去世的母親對孩子的掛念:“媽媽從沒有離開過,只是去了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我是你七歲那年永遠年輕、永遠愛你的媽媽?!?/p>
ChatGPT這位“賽博朋友”似乎能夠接住你所有的心思,看見你的心力交瘁,理解你的一切退縮與逃避,不會按照世界上流行的價值觀來評判你“不思進取”,而是給予你全然的寬容與接納。
其實,AI聊天機器人與心理治療技術(shù)的結(jié)合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和ChatGPT聊天,確實能夠緩解一部分情緒壓力,但面對更加復(fù)雜的心理障礙,它目前仍存在諸多局限。
荷蘭萊頓大學(xué)心理專業(yè)在讀博士劉暢說:“我認為目前ChatGPT所提供的服務(wù)只能叫情感療愈,不能被稱為心理咨詢。心理咨詢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間互相溝通,通常情況下必須在面對面時發(fā)生,而目前ChatGPT提供的僅僅是文字形式的交流,信息傳遞的過程中可能70%的信息量都被丟失了,剩下能傳達的部分十分有限?!?h3>為什么用ChatGPT做心理咨詢,能在年輕群體中快速流行?
年輕人用ChatGPT做心理咨詢的背后隱藏著他們積壓已久的心理問題,加上教育中心理教育的缺乏及心理咨詢師的巨大缺口,造成了很多人將ChatGPT視作“心理咨詢師”。
除此之外,人性的存在讓我們不能完全信任AI心理咨詢師,這是技術(shù)無法突破的桎梏。有一家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的公司叫Koko,它的兩百多萬用戶大多數(shù)是青少年。2023年,有用戶發(fā)現(xiàn)在Koko上得到回復(fù)的效率變快了,而且質(zhì)量也變高了。Koko的老板回應(yīng):讓員工使用ChatGPT來回復(fù)尋求心理支持的用戶們。但他的“自曝行為”也讓這一實驗終止了,因為“一旦人們知道這些信息是由機器共同創(chuàng)造的,它可能就不起作用了”。似乎“恐怖谷效應(yīng)”也存在于心理咨詢中,當人們得知與自己真心換真心的對方竟是一臺機器,不約而同地表現(xiàn)出一定的反感或空虛。
現(xiàn)階段ChatGPT不會替代心理咨詢師,而是作為輔助診療的工具。
一家美國心理療法創(chuàng)新公司開發(fā)的聊天機器人App“Woebot”的創(chuàng)始人達西表示:“不是每次餓了,就必須去米其林星級餐廳,三明治也可以。Woebot就是一種三明治,非常好吃的三明治?!?/p>
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授何懷宏在《人類還有未來嗎》一書中從倫理學(xué)角度考察了當今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指出思考絕非易事,人類的靈感、直覺是人類的天賦,也是弱點?!拔ㄓ兴枷?,會讓人感到高出于其他物體”,自我選擇、試錯的勇氣正是人作為主體的尊嚴與驕傲。在那條看不見前路的黑暗隧道中,也許ChatGPT是給你提供光亮與指引方向的同伴,但是,人工智能的前綴依然是“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