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需要入門的,不是說到了一定年齡就會下筆如有神。不得章法時,學生面對寫作往往是抗拒的、抵觸的,究其原因,常常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再往下追問,學生會“無辜”地說:“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學、放學,沒什么好寫的。”
作家畢淑敏說,“文學創(chuàng)作有規(guī)律可循”。規(guī)律之一便是開發(fā)資源。當你把生活的、心理的資源開發(fā)出來就是寫作的好素材。如何開發(fā)出生活、心理的資源,使之成為寫作的好素材呢?我認為需要三個步驟:化情緒為文字,激發(fā)創(chuàng)作本能;文學無界,樹立寫作自信;不經(jīng)意間雕琢,處處可練筆。
一、化情緒為文字,激發(fā)創(chuàng)作本能
關于文學起源的討論里,有一種說法叫“心靈表現(xiàn)說”。說的是,文學是人類心靈、思想、情感的表現(xiàn)。創(chuàng)作一篇文章,會在里面摻雜自己的思想感情,再傳達給讀者,與讀者達到共情。從這個思路看,創(chuàng)作欲望是每個人的本能。
一個再不擅長寫作的學生,也都有情緒上的喜怒哀樂。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后,有的學生情緒容易沖動,情緒激烈的情況偶有發(fā)生,這恰恰是寫作欲望迸發(fā)的極好契機。
詩人博爾赫斯無法脫離情緒去寫作,他反對文學是文字游戲這種說法,他說自己所寫的故事都和自己的經(jīng)歷息息相關,都源于他內(nèi)心的熱情。
引導學生把情緒用文字形式抒發(fā)出來,很容易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沖動。中秋節(jié),有個學生在筆記本上隨手寫了一首無題詩:
墮云霧中路下燈,
精疲力盡欲失魂。
自作多情鳳求凰,
終日破鏡盼重圓。
伯牙鼓琴無覓處,
痛飲杯酒又一壺。
圓月重掛照孤心,
天上宮闕滿人間。
這首寫在作業(yè)記錄本上的詩不合格律,遣詞也略顯俗套,詩中的“鳳求凰”“破鏡重圓”等字眼讓身為語文老師的我敏感起來。于是我同這位學生進行了溝通。
他是個坦率的小伙子,直接傾吐了他最近情竇初開,對班上一位女同學產(chǎn)生了好感,因為人生第一次體會小鹿亂撞,不知所措,心有所感,寫下了這首詩。我覺得這是個極好的創(chuàng)作契機,對他懂得運用“伯牙鼓琴”“天上宮闕”等典故給予了肯定,鼓勵他把這種特別情愫中的酸甜苦辣都寫成詩,以此抒發(fā)情感,疏解情緒。
此后他每天都會在作業(yè)記錄本上寫一首小詩,看到寫得妙的詞句我會加以表揚,不合適的詩歌意象也會幫他調(diào)整。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題從個人情感逐漸轉(zhuǎn)向更廣闊的方向。他說,寫了這么多天,心情舒暢了許多,不再糾結于情感問題了。后來凡是有所思考,他都習慣寫詩歌或文章來表達。
很多作家都有飽滿的情緒,郁達夫就是典型。他把自己孤身留學的寂寞、躁動,借由小說《沉淪》釋放出來?!冻翜S》自傳性質(zhì)很濃,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郁達夫本人基本吻合,他們都漂泊在日本,強烈地愛國,忍受身為弱國子民的痛苦,胸懷理想又處處碰壁,年輕躁動的情欲無處寄托。
郁達夫洶涌的情緒使得小說大膽率真,抒情性強。他的真情實感引起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共鳴,引發(fā)了“郁達夫熱”。這也是寫作以情緒為導向的益處,內(nèi)容真誠,容易引發(fā)讀者共情。
有了創(chuàng)作沖動之后,就需要把引起情緒的事件敘述清楚,敘事的雛形就有了。
二、文學無界,樹立寫作自信
金代詩學理論家王若虛在《文辯》中寫過這樣一段問答:
或問:“文章有體乎?”曰:“無?!庇謫枺骸盁o體乎?”曰:“有?!薄叭粍t果何如?”曰:“定體則無,大體須有。”
對于“定體”,我的理解是絕對固定的形式,“大體”則是大致的范圍框架。
有些文學作品存在文體界限比較模糊的情況。魯迅曾評價蕭紅的作品有一種越軌的品質(zhì),小說和散文的界限比較模糊,是一種隨性創(chuàng)作。對于剛剛踏上創(chuàng)作之路的青少年,在“大體”不錯的情況下,不妨準許他們更多地進行無“定體”創(chuàng)作。
現(xiàn)在的中學生都是“00后”,浸淫于網(wǎng)絡時代,不少人熱衷閱讀網(wǎng)絡文學,很多學生不同程度地吸收了網(wǎng)絡詞匯,在寫作中運用。傳統(tǒng)的學生作文對網(wǎng)絡語言的運用通常不太能接受,但如果平時練筆都要求語言絕對規(guī)范,可能會打擊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使得他們對文學產(chǎn)生保守、陳舊的印象,將寫作這件事束之高閣。
有個女生在周記里用了《我的冤種組員》這個題目,寫的是自己有個強勢霸道,但又偶爾禮貌溫和的組員,借兩個人相處的摩擦表達不滿和無奈。全文使用了很多網(wǎng)絡語言,結尾處用上了“絕不斷更”的網(wǎng)絡術語,當時一經(jīng)分享,全班轟動。這是他們所喜歡的文字,其他學生從來沒有想過這種隨性的文字也可以寫到周記里,也開始摩拳擦掌。
我對于她文章當中一些粗俗的網(wǎng)絡用語進行了修改,并肯定了她結合生活實際去寫作的做法。其他同學隨之受到啟發(fā),平時擠不出半頁紙的同學,為了自己喜愛的釣魚寫了滿滿七八頁;熱衷歷史的同學開啟了趣談歷史故事的每周更新……從此,學生的周記不再是擠牙膏式的硬湊,字數(shù)達到往常三五倍的情況常常發(fā)生,用他們的話來說:“寫得停不下來?!?/p>
作家沈從文小時候癡迷看木偶戲,村里來了木偶戲班子,演出沈從文最喜歡的孫悟空過火焰山,他因為看戲逃了學。第二天,老師嚴肅地批評他,要求他把看戲的事情寫一篇作文。沈從文就把看戲的事情繪聲繪色地寫出來,讓人感覺到身臨其境。老師看他寫得很用心,一番勉勵,激發(fā)了沈從文的創(chuàng)作興趣。寫自己感興趣的事,就會讓學生沉浸其中,不自覺地洋洋灑灑地寫出來了。
“文學無界”最大的好處是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把寫作當作一種見聞感受的記錄。朱光潛先生認為,寫作本身是一種創(chuàng)造,而“人生最大的快慰是創(chuàng)造”,一件難做的事,或者一種悶在心里的情感與思想表現(xiàn)出來了,那就是快樂,也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在這種創(chuàng)造中能感受到自我力量的表現(xiàn)。
隨著情緒信馬由韁地寫作,起初在質(zhì)量上不會太高,但能首先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創(chuàng)造出作品的快樂,獲得寫作的自信,這點對于漫長的寫作之路至關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在選材和文字的遣詞造句上,可以用寬容的態(tài)度看待,但不出文學的“大體”方面,還是需要把握三個原則。
1.審美趣味很重要,低俗文字需指正。作家麥家提到小說創(chuàng)作中,區(qū)分通俗與低俗的問題時說過,作家對庸俗的趣味、赤裸的欲望,對人類內(nèi)心黑暗的經(jīng)驗以及那種令人下墜的力量,應保持足夠的警惕。
好的作家,永遠不可能放棄他的批判性,他的作為人的良知,作為作家的尊嚴和責任。有個學生下課后喜歡去廁所嬉鬧,同學便用戲謔的語氣寫了一篇作文,歌頌他“對廁所的愛”。我向這位同學指出了這篇作文選材立意存在的問題和調(diào)整的方向。撒開來寫,也不是說百無禁忌。
2.寫作的真誠永遠不能丟失。趙麗宏老師說:“文章要寫得感人,如果說有什么秘訣的話,我認為只有一個:真誠。做一個真誠的人,用真誠的態(tài)度作文,在文章中發(fā)表真誠的看法,抒發(fā)真誠的感情。真誠,是作文的靈魂?!?/p>
當寫作文成為一件痛快的事,就要避免一味的情緒發(fā)泄,和網(wǎng)絡詞語炫技式的堆疊使用。
3.從普通素材背后挖掘出深刻立意。對學生放開素材的約束,他們有時候也容易“亂花漸欲迷人眼”。有個學生反映,她總是不能篩選出最佳素材。我讓她做一個長期積累的練習,每天用一句話記錄一件當天發(fā)生的事。一周下來,從這幾件事中挑選出最佳題材。一個月結束,挑選出這一個月當中最值得記敘的事,然后深度思考,為什么選了這件事。
有一次,她選擇了這樣一件事作為寫作素材。暴雨天,她和媽媽一起使用打車軟件出行,司機中途接了另一位客人,接上這位客人之后,司機誠惶誠恐,害怕她和媽媽給自己打差評。下車之前,媽媽結賬時說了一句:“放心吧,我會給你五星好評的。”司機長舒一口氣,說:“如果可以給乘客打分的話,我也會給你們打五分?!彼伎歼x材原因的時候,她試圖發(fā)掘這件事背后的深意,最后將立意定在了:期盼國民素質(zhì)在未來全面提高,人與人之間寬容相待。這樣立刻使得這篇作文以小見大,格局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始有意識地觀察生活,選擇寫作素材時,不會嫌棄瑣碎的日常生活,去虛構過于戲劇化的經(jīng)歷。實際上,很多巨作的素材,靈感都是來源于普通的人生經(jīng)歷。作家馬爾克斯被問到《百年孤獨》是不是為了表達對人類歷史的隱喻,他非??隙ǖ卣f:“我要為我童年時代所經(jīng)受的全部體驗,尋找一個完美無缺的文學歸宿?!彼拇_有一個吃泥巴的妹妹,有個酷愛算命的外祖母,還有許多名字完全相同的奇奇怪怪的親戚。這些都是他看見的,經(jīng)歷過的,也都成為了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
三、不經(jīng)意間雕琢,處處可練筆
敢寫之后,會出現(xiàn)一個問題,就是不一定能寫好。心中沒有讀者,只圖自己痛快,也不能寫出好作文。接下來,謀篇布局、打磨語言就很重要。
作家莫言小時候有過類似的寫作啟蒙,學校開運動會,要求他們就此寫作文。大部分同學把每個比賽項目流水賬式地寫了一遍,而莫言因為對籃球感興趣,就把筆墨都用來寫打籃球,因為要寫夠字數(shù),所以著重寫了怎樣搶球、怎樣運球、怎樣投籃等,結果受到了老師贊揚,當作范文全班宣讀,他也第一次獲得了寫作的自信。他很自覺地在寫作中嘗試用分解動作、動作細化來進行人物描寫,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具備這種寫作的自覺。
初中通常訓練的是寫記敘文。寫人記事的作文當中,如何能把事情寫得詳略得當、張弛有度,使得人物形象立住,一直是個難點。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也經(jīng)常會進行人物描寫方法的訓練。
在和同事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都遇到一個問題:在寫作課上練得很好,但是輪到學生獨立完成作文時,依然還是老樣子。這就需要“潤物細無聲”了。
體育課前,一個男生來請假,請假條上寫著:
“因為騎車跌了一跤,請假一節(jié)體育課。”
我趕忙問他怎么跌的,傷到哪里了。
他卷起褲腿,露出兩處蹭出的滲血的傷口。陪他去醫(yī)務室消毒的過程中,他大致述說了早晨騎電瓶車上學的路上,被逆行騎車的阿姨撞到,交警叔叔教育他不能騎電瓶車的經(jīng)過。
事后,我讓他把請假條上的“跌了一跤”擴充為一個片段描寫。他寫道:
“對面一個阿姨騎過來,和我的車蹭到了,我一個沒站穩(wěn),倒在地上。左腿在地上蹭了一下,頓時有點疼。警察叔叔來了,問了情況,看我穿著校服,還是個學生,跟我說:你還沒到法定年齡,不能騎電瓶車。”
我繼續(xù)讓他把“沒站穩(wěn)”處的動作描寫進行擴充,他擴充道:
“她的車輪蹭到我的前輪,我的車立刻重心不穩(wěn),激烈地搖晃起來。我想伸腳、撐地,結果腳尖在地上一滑,整個人側倒下來,沉重的車身壓下來,我的膝蓋急速俯沖到地面,猛地蹭了一下,生疼?!?/p>
接著,我讓他把警察叔叔和他對話時的神態(tài)進行詳寫,他再填細節(jié),還加上了獨特的心理描寫,一篇繪聲繪色的記敘片段就此誕生。
寫作特別需要這種不知不覺的訓練,時間久了也就形成了肌肉記憶,知道在敘事的細節(jié)上下功夫,知道話不用說得太直白,可以用側面描寫去突顯。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有話想寫,能寫出樂趣來,是每個寫作入門者首先必須跨的門檻。也許有人會問,這樣的入門訓練,寫起來痛快,會不會應試作文依然寫不來。
實際不然,有了寫作樂趣,就會多寫,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和分析立意的能力會在練筆中逐步提高。寫作能力提高了,眼光也會老練起來,對于選材是否合適、詞語是否準確,能把握得更好。如今的考場作文,題目越來越靈活,只有真正提升寫作能力,才能應對自如。
金忠培,中學語文教師,榮獲鎮(zhèn)江市屬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多次獲得“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稱號,獲得“優(yōu)秀班主任”稱號。出版《女神從來不慌張》《陽光的你,抑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