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半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拱墅區(qū)東北部半山街道境內(nèi),自西向東北綿亙十余公里。半山,本名皋亭山,因南宋時在半山腰建有半山娘娘廟和流傳的“半山娘娘”民間故事而出名,故俗稱半山,直到1949 年以后被正式定名為半山。
半山文以景生、景以文傳, 自古以來便受到皇親貴胄、文人雅士的青睞,秦始皇、錢镠、宋高宗、康熙、乾隆等帝王曾到訪這里留下足跡,民族英雄文天祥在這里發(fā)表“皋亭抗論”反抗元軍,白居易、蘇東坡、郁達(dá)夫等歷代文人雅士于此題詠賦文,以半山為背景的神話傳說有近200 篇流傳于世,還有半山觀桃、蠶花廟會、半山泥貓等八大民俗文化源遠(yuǎn)流長,為杭州諸山歷史文化之最深厚。
半山國家森林公園由半山、龍山、虎山三大公園連通組成,是杭州首個雙“國字號”森林公園。我曾與畫家朋友兩次徒步登上山頂,以觀其貌。一次是炎炎夏日,我們從半山娘娘廟出發(fā),沿石階拾級而上,行人無幾,有“空山不見人”之感,九曲回旋,方至山頂。當(dāng)時,望宸閣還未建好,建筑通體被腳手架和保護(hù)網(wǎng)包裹,未能窺其貌。
2017 年望宸閣建成開放后,為創(chuàng)作“拱墅新八景”畫作我又特意再去。那是雪后的一天上午,我來到曾經(jīng)響徹杭城的杭鋼邊上,曾經(jīng)的熱鬧、繁忙景象已不復(fù)存在,轟鳴的機(jī)器聲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凋零蕭瑟的斷壁殘垣。那曾經(jīng)高聳的煙囪和銹跡斑斑的熔爐、鍋爐孤獨地立于半山腳下,白雪覆蓋,猶感蒼涼。雪后的山路滑且漫長,花了好長時間,我終于到達(dá)山頂,見到了望宸閣的真容。
這是一座通體高42 米的南宋式樣仿古樓閣,整體風(fēng)格含蓄深沉、端莊大方,既有雷峰塔的敦厚典雅之美,又有保俶塔的纖細(xì)俊俏。它是杭州城北的新地標(biāo),與城南吳山的城隍閣一南一北,遙相呼應(yīng)。望宸閣,有“望城”之意,置身閣最高處,往南由近及遠(yuǎn)能看到幾乎整個杭州城,往東可以看到臨平和錢塘江,往北看則是杭鋼和崇賢新城,壯麗美景映入眼簾,令人心曠神怡、思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