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冰欣
《周處除三害》和《沙丘2》的上映,攪動一池春水,給連續(xù)數(shù)月都乏善可陳的電影市場,加了兩針也不算藥效太猛的興奮劑。
“除三害”的故事出自《晉書·周處傳》和《世說新語》,明朝人改編為《蛟虎記》傳奇,而京劇里亦仍保留《除三害》的劇目。內(nèi)容梗概大家都清楚了:蛟龍、老虎不過“虛晃一招”,老百姓心目中真正的大害恰是周公子本人,每日送“祝?!迸嗡缢涝绯?。見父老鄉(xiāng)親們?nèi)绱瞬淮娮约?,小周很受傷,最后幡然醒悟,終于變成好同學。
片子里的“周處”顯然是一個“我執(zhí)”、癡愚的底層人物,但歷史上的周處出身不俗,為吳國鄱陽太守周魴之子。作為地方上最高行政長官的繼承人,少年周處“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因過于頑劣致使“州曲患之”。
真相有看起來那么黑白分明么?
“孫權已沒,大臣未附,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p>
所謂“部曲”,即豪門大族的私人軍隊,榮辱系乎首腦之興衰。周處之所以要冒著生命危險殺虎斬蛟,現(xiàn)實的考量恐怕在于必須扭轉“州曲患之”的印象,挽回周門的信譽和尊嚴。他唯一不曾料到的是,原來“患之”尚不足以形容群眾的厭惡與恐懼,他們巴不得一個“誅之”的結果。
震驚又痛苦的周處,后來找到了陸機和陸云尋求心理輔導。陸家是東吳的名門“頂流”,陸機和陸云自然是譽滿天下。陸云語重心長地告訴周處:不要覺得年紀不小了,提高素養(yǎng)來不及了。古人早上知道自己的過失,晚上就可以改。你的前途挺好的,應該擔心的是沒有下定決心明確志向,一旦思路清爽了,何愁不能青史留名呢。
這段記載其實存在bug:周處大約出生于公元236年左右,而陸機出生于公元261年,陸云出生于262年。按照這幾位的年齡,算來算去都輪不到陸氏兄弟給周處上課。當然,我們也理解,“除三害”的重點在“說教”,在“浪子回頭”,時空上的錯位是無傷大雅的,讓后世明白大道理更要緊。
馬企周繪《周處斬蛟》。
總之,被點醒的周處,“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翻閱史書可察,度過了荒唐的少年時代,周處勵志好學,頗有文思,出仕后不斷升官,最后做到了相當于君王直屬禁衛(wèi)軍頭領的無難督。吳亡入晉,官至御史中丞。任職期間,凡所舉劾,不避寵戚,公正處置。公元296年,氐族人齊萬年起兵叛亂,周處奉命討伐,最終戰(zhàn)死沙場,謚號為孝,追贈平西將軍。
討伐叛軍時,周處已年近花甲,同為東吳降將的孫秀看清了此乃有去無回的死路,專門勸了幾句,大意是:唉,你家里還有個老母親要侍奉,試試用這個理由甩鍋、滑腳?而周處的回答透著一股無奈:忠孝難兩全,要侍奉國君,便難以照顧父母了啊。
一個背景知識補充:周處得罪過司馬懿的第八個兒子司馬肜,而征西大將軍司馬肜偏偏是此次出征部隊的boss……所以,嗯,你懂的。
再補充一個“周處be”之外的“二陸be”:303年,陸機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卻大敗于七里澗,最終遭讒遇害。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呼?”弟陸云、陸耽也隨后遇害。李白《行路難·其三》因而感慨:“陸機雄才豈自保?”
八王之亂,血雨腥風,萬劫不復。
古殿吳花草,深宮晉綺羅。并隨人事滅,東逝與滄波。西晉“game over”的悲涼,是大廈傾倒,無人幸免。
穿過千年歲月搜尋去日留痕,我們發(fā)現(xiàn),如今全國有多個與周處有關的遺址。包括南京周處讀書臺、宜興周王廟,以及陜西、山西及江蘇周處墓等。
1952年12月1日,宜興縣精一中學在掘土平整操場時,發(fā)現(xiàn)了周墓墩的墓葬。原蘇南區(qū)文物管理委員會作了初步調(diào)查,其后華東文物工作隊在接到中央文化部批準清理的指示后,于1953年3月24日至4月7日清理已發(fā)現(xiàn)的墓葬兩座(編號為墓1、2),其中有紀年的1號墓為西晉元康七年(297年)平西將軍周處墓。2號墓推測為周處子周札墓。
1976年南京博物院和宜興縣文化館在周墓墩遺址清理發(fā)掘了四座周氏家族墓(編號為墓3、4、5、6)。其中4號墓有永寧二年年號和“關內(nèi)侯”職銜名稱,推定為周處父親周魴墓。6號墓形制為六朝早期,推測墓主是周魴之父周賓。5號墓規(guī)模最大,有建興和大興、太寧年號,為周處子周玘與其子周勰、周彝合葬墓。3號墓為周處子周靖墓。
周墓墩周處墓出土的青瓷香熏,憑“萌萌噠”外觀尤其吸睛。
香熏上部是熏籠,下部是承盤。熏籠似球狀,表面鏤刻三層三角形氣孔,頂端站立著一只生動可愛的小鳥。熏籠下部有三只熊形小足支撐,和承盤連接在一起。小熊面朝外,后背略拱,似被重重熏籠搞得“壓力山大”。下部平底淺腹的承盤,也同樣用熊形支足承托。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熏籠下方橢圓形的進香口,可以讓空氣更順暢地進入爐內(nèi),使香料充分燃燒,堪稱匠心設計。當裊裊青煙飄起,那只翹首以待的小鳥腳踩“云霧”,振翅欲飛,雅趣十足。
西漢時期,東南亞及西域一帶的香料開始輸入中原地區(qū),張騫通西域后帶來諸多“時尚新品”,如著名的蘇合香——一種產(chǎn)自小亞細亞、敘利亞等地的金縷梅科植物的樹脂。魏晉以前,香料資源稀缺,除祭祀和宗教用途外,基本作為奢侈品而存在。因此,能隨意消費香熏的人家,有錢有閑,非富即貴。東晉南朝時期,上流社會盛行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生活方式,各類稀有香料、小巧玲瓏的香熏,遂愈發(fā)成為士大夫競奢斗富的工具。
青瓷香熏。
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塵世污穢濁臭,的確需要清皓芬芳之氣好好熏一熏。然凡事過猶不及,鉚足了勁追求一種精雕細琢的高傲脫俗,反而落了下乘。好比當年,風骨超拔、爽潔自然的美男子招人喜愛,“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的廢渣妖怪,可就討厭得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