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偉, 白冬梅
(駐馬店市中醫(yī)院兒科一病區(qū),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喘息性肺炎 (AP) 是以咳嗽、 喘息和發(fā)憋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特殊類型肺炎, 是嬰幼兒時期較常見的下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之一, 具有易反復發(fā)作、 遷延難愈的特點[1]。 目前臨床針對小兒AP 主要采用藥物治療, 其中β2受體高度選擇性激動劑沙丁胺醇、 吸入型糖皮質(zhì)激素布地奈德屬于臨床常用藥物[2]。 相關研究[3]表明, Th1、 Th2 細胞失衡在支氣管肺炎、 哮喘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其中Th1 細胞主要合成并分泌γ 干擾素 (INF-γ)等細胞因子, Th2 細胞主要合成并分泌白細胞介素4 (IL-4)、白細胞介素10 (IL-10) 等細胞因子。 鑒于此, 本研究旨在探討沙丁胺醇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AP 的臨床效果及對患兒血清Th1/Th2 相關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8 月至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AP患兒116 例, 隨機分為兩組各58 例。 納入標準: 均有咳嗽、氣喘、 肺部濕啰音和哮鳴音癥狀, 影像學檢查確診; 臨床資料完整; 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存在先天性心臟病、 嬰幼兒哮喘及先天性肺發(fā)育不全等基礎疾?。?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 聯(lián)合組男30 例, 女28 例; 年齡1 ~12 (6.56± 1.35) 歲; 病程1 ~7 (4.45 ± 1.12) d。 對照組男29 例, 女29 例; 年齡1 ~12 (6.24 ± 1.62) 歲; 病程1 ~7 (4.28 ±1.34) d。 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 >0.05)。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兒均接受吸氧、 抗菌、 抗病毒以及止咳、化痰、 退熱等一般臨床對癥治療。 同時對照組采用沙丁胺醇(深圳大佛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0348, 規(guī)格20 mL ∶0.1 g) 霧化吸入治療, 將藥品用生理鹽水稀釋至50 ~100 μg/mL, 保持霧化吸入2 mg/次, 持續(xù)20 min, 2 次/d, 氧流量保持4 L/min。 聯(lián)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布地奈德氣霧劑(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987, 規(guī)格20 mg ∶200 撳) 治療, 保持霧化吸入0.5 mg/次, 持續(xù)15 min, 2 次/d, 氧流量保持4 L/min。 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 療效評估參考以下標準: 顯效:治療7 d 后患兒咳嗽、 喘息等癥狀消失, 血常規(guī)及影像學檢查均恢復正常; 有效: 治療7 d 后患兒咳嗽、 喘息臨床癥狀、 血常規(guī)及影像學檢查均有所改善; 無效: 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病情加重。 總有效率 =(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100%。 ②血清學指標。 于治療前及治療7 d 后采集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4 mL, -70 ℃保存, 采用ELISA 法檢測血清INF-γ、IL-4、 IL-10 水平。 ③不良反應。 記錄兩組患兒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包括惡心、 嘔吐、 腹瀉等。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聯(lián)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1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31% (P <0.05)。 見表1。2.2 血清學指標 治療7 d 后, 聯(lián)合組血清INF-γ 水平高于對照組, IL-10、 IL-4 水平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1 兩組的臨床療效比較 [n (%)]
表2 兩組的血清INF-γ、 IL-10、 IL-4 水平比較 ( ± s, ng/L)
表2 兩組的血清INF-γ、 IL-10、 IL-4 水平比較 ( ± s, ng/L)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P <0.05。
組別 nINF-γIL-10IL-4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前 治療后聯(lián)合組 58 77.21±6.45 116.32±8.45* 23.42±3.29 38.62±5.95* 143.21±22.53 78.42±10.64*對照組 58 75.62±7.23 94.63±7.51* 23.87±2.86 42.35±6.36* 145.34±21.46 98.71±12.86*t1.25014.6120.7863.2620.5219.258 P0.2140.0000.4330.0020.6030.000
2.3 不良反應聯(lián)合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62%,與對照組的3.4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n (%)]
小兒AP 是一種好發(fā)于嬰幼兒人群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 若治療不及時, 隨著病情進展可導致患兒呼吸衰竭, 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 目前, 臨床常采用藥物手段治療AP 患兒。 沙丁胺醇是一種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 作為廣譜治療哮喘性疾病的藥物, 該藥物通過對小支氣管道上分布的β2腎上腺素受體起作用, 促進毛細血管纖毛運動,調(diào)控Th1/Th2 輔助細胞因子炎性介質(zhì)釋放, 降低血管通透性,從而有效避免患兒支氣管平滑肌痙攣, 確保呼吸道暢通[4]; 布地奈德是一種高效局部抗炎的糖皮質(zhì)激素, 屬于抗膽堿類藥物, 該藥物通過調(diào)控Th1/Th2 輔助細胞因子炎性介質(zhì)的分泌及活性來阻斷節(jié)后迷走神經(jīng)通路, 降低神經(jīng)興奮性, 從而發(fā)揮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 控制喘息癥狀[5]。 沙丁胺醇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 提升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聯(lián)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1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31% (P <0.05), 表明沙丁胺醇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AP 效果更佳。
INF-γ、 IL-10、 IL-4 為機體重要的免疫炎性因子, 均參與哮喘和支氣管氣道炎性反應[6]。 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 治療7 d后, 聯(lián)合組血清INF-γ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而IL-10、 IL-4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沙丁胺醇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可更顯著改善AP 患兒血清INF-γ、 IL-4、 IL-10 水平。 本研究結(jié)果亦顯示, 聯(lián)合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62%, 與對照組的3.4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提示沙丁胺醇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治療未顯著增加AP 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
綜上所述, 沙丁胺醇聯(lián)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AP 患兒,可明顯提升臨床療效, 改善血清INF-γ、 IL-4、 IL-10 水平,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