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娜, 孫耀霞, 郭夢珠
(漯河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漯河市中心醫(yī)院腎內(nèi)科, 河南 漯河 462300)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各種腎臟疾病發(fā)展的晚期階段,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首選治療方案。 然而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 長期透析治療可致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紊亂, 誘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 腎性貧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 血液透析治療可引起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大量丟失, 且合成、 分泌減少, 紅細胞壽命明顯縮短, 進而導致腎性貧血的發(fā)生。 目前, 補充外源性紅細胞生成素為治療腎性貧血的常用方式, 取得較好的效果, 然而部分患者單純外源性補充促紅細胞生成素效果不理想, 可能與患者長期透析治療期間鐵元素缺乏相關(guān)[2]。 補充促紅細胞生成素后, 體內(nèi)紅細胞生成速度加快, 且機體對鐵的需求增加, 因此補充鐵劑可提升治療效果。 多糖鐵復合物是治療腎性貧血的常用口服鐵制劑,關(guān)于其與重組人促紅素在腎性貧血中的應用報道減少。 基于此, 本研究探討多糖鐵復合物膠囊聯(lián)合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治療腎性貧血的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腎性貧血患者。 納入標準: ①CKD 分期3 ~4 期, 合并中重度貧血; ②入組前1 個月未接受輸血、 透析或手術(shù)治療。排除標準: ①近2 周內(nèi)接受鐵制劑或EPO 治療; ②合并急慢性感染、 血液系統(tǒng)疾??; ③患有影響鐵代謝的疾病; ④既往接受腎移植; ⑤嚴重肝功能障礙; ⑥過敏體質(zhì)。 按照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 例。 觀察組年齡30 ~82 (54.31 ± 9.86)歲; 男29 例, 女21 例; BMI (21.86 ± 2.83) kg/m2; 嚴重程度: 中度23 例, 重度27 例; 食物鐵攝入量 (33.52 ± 3.80)mg/d。 對照組年齡28 ~82 (55.16 ± 9.51) 歲; 男32 例, 女18 例; BMI (21.35 ± 2.73) kg/m2; 嚴重程度: 中度25 例, 重度25 例; 食物鐵攝入量 (32.38 ± 3.94) mg/d。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重組人促紅素注射液治療, 皮下注射,初始劑量為每周100 ~150 IU/kg, 分2 ~3 次, 患者Hb≥100 g/L, Hct≥30%, 逐漸減量至可維持Hb、 Hct 正常, 并服用葉酸及維生素B1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口服多糖鐵復合物膠囊, 150 mg/d。 兩組均治療12 周。
1.3 觀察指標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如下: 顯效: 癥狀完全緩解,Hct 升高10% ~29%或恢復正常, Hb 升高30 ~99 g/L; 有效:癥狀減輕, Hct 升高5% ~9%, Hb 升高15 ~29 g/L; 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 /總例數(shù)× 100%。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Hb)、 白蛋白 (Alb)、 轉(zhuǎn)鐵蛋白 (SF)、 血細胞比容 (Hct) 水平。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血壓升高、 肝腎功能異常、 胃腸功能減弱、 發(fā)熱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8.0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4.00%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n (%)]
2.2 血清指標水平治療后, 觀察組的Hb、 Hct、 Alb、 SF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 ± s)
表2 兩組的血清指標水平比較 ( ± s)
時間組別 n Hb (g/L)Hct (%) Alb (g/L) SF (mg/L)治療前 觀察組 50 66.81±5.34 20.67±2.11 34.12±4.32 117.68±21.64對照組 50 66.34±3.29 21.16±2.34 33.61±4.52 118.76±24.68 t 0.529 P 0.5941.0990.5770.232 0.2740.5650.817治療后 觀察組 50 101.34±15.23 32.64±6.05 40.12±4.37 205.46±50.31對照組 50 89.67±15.03 26.34±5.12 36.24±3.67 138.97±30.21 t 3.8565.6214.8088.012 P 0.0000.0000.0000.000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觀察組血壓升高、 肝腎功能異常、 胃腸功能減弱、 發(fā)熱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P <0.05)。見表3。
血液透析作為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方式, 是通過物理吸附、 過濾等方式將體內(nèi)代謝產(chǎn)生的有害物質(zhì)、 毒素等排出體外, 維持機體內(nèi)環(huán)境平衡。 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期間患者易發(fā)生腎性貧血, 主要由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引起[3]。促紅細胞生成素是一種糖蛋白激素, 主要由腎臟及肝臟合成釋放, 可促進紅細胞合成, 提高體內(nèi)Hb 水平[4]。 長期透析治療可加速體內(nèi)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流失, 紅細胞生成減少, 加重貧血癥狀。 補充外源性重組人促紅素為臨床治療腎性貧血的有效手段, 多數(shù)患者接受治療后貧血癥狀可得到改善, 治療效果較好。 研究[5]表明, 在臨床治療過程中, 部分患者接受重組人促紅素治療后, Hb 及Hct 仍無法恢復正常。 調(diào)查[6]顯示, 約10%的貧血患者對重組人促紅素呈低反應性, 因此單純用重組人促紅素治療的效果較差, 其原因主要為患者體內(nèi)鐵元素隨透析治療流失增加, 加上患者營養(yǎng)不良、 胃腸功能低下及肝臟鐵滯留等造成鐵攝入不足及吸收降低引起。 鐵元素為Hb 合成的重要元素, 其濃度下降可致Hb 合成減少, 同時在重組人促紅素治療時, 由于體內(nèi)大量紅細胞生成, 對鐵元素的需求量明顯增加, 故治療期間補充鐵制劑可提高治療效果。 多糖鐵復合物是一種富含鐵元素的低分子量藥物, 為補充鐵元素制劑, 可改善機體造血功能, 提高Hb 含量[7]。 多糖鐵復合物進入體內(nèi)吸收率較高, 生物利用度高, 口服多糖鐵復合物可補充患者每天鐵元素的流失量。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且Hb、 Hct、 Alb、 SF 水平高于對照組, 提示多糖鐵復合物聯(lián)合重組人促紅素治療腎性貧血的效果較好, 可改善患者的貧血狀態(tài), 增加鐵元素儲備, 提高機體造血活躍程度。 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提示多糖鐵復合物聯(lián)合重組人促紅素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多糖鐵復合物聯(lián)合重組人促紅素治療腎性貧血的效果較好, 可改善患者臨床指標水平, 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