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提起「洪門」或者「青幫」,大陸很多讀者立刻想起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灘的代表人物杜月笙以及他與蔣介石的關係?!负殚T」和「青幫」雖然1949年後在大陸逐漸走入了歷史,但是,作爲一個社會組織,「洪門」和「青幫」都沒有從臺灣和海外的社會上消失,而且在臺灣社會組織龐大、人數衆(zhòng)多。
洪門對「中華民國」的建立是功不可沒的。可惜的是,這些勇士大多目不識丁,只有勇武,放在文明社會的政府機構裏,又怎可以重用呢?他們識打天下卻不懂治天下,所以國民政府成立後對洪門並未能重用。但是,洪門又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是軍中的士兵,大多數有洪門或清幫的背景。
國民黨因爲生死存亡而利用洪門
1949年國民黨政權遷臺後,首度重視洪門組織為1956年11月1至3日舉行的「中國洪門海外昆仲懇親大會」。這一次大會的發(fā)起人為粵籍國民黨元老馬超俊、關頌學和章勳義。
洪門當時的宣言如下:
「我洪門秉承前明先賢先烈民族革命遺規(guī),亙三百年來,一直抱持『排除外患、復興國族、志篤忠義、行尚任俠』是宗旨,以百折不撓是精神,集無數可歌可泣之事蹟,寫成絢爛光華是史實;更充分表現其用行舍藏,不計功利之本色。
近溯五十年間,自國父孫先生領導革命、推翻滿清、締造民國!洎夫討袁護法,鞏固邦基,選今紹蔣公繼承遺業(yè),北定中原,以迄八年抗戰(zhàn),驅逐倭寇。凡此諸役,我洪門兄弟無不效命爭先,赴難恐後,劍及履及,隨同奮鬥!毀家紓難者,實繁有徒,以身殉國者,前仆後繼,此皆烈蹟昭然,斑斑可考者也??谷談倮犨€,河山既復,海宇澄清,國家躋四強之列,吾民有來蘇之慶。方期埋頭建設,求三民主義之完成,協(xié)和萬邦,全世界大同之實現,前此旅菲洪門領袖李峻峰大哥,數度率領觀光致敬團日國,鑒於反攻在即,我洪門亟應加強聯繫,呼籲同胞,協(xié)助政府,完成復國建國是大業(yè)。
爰屢倡議在自由中國復興基地,舉行中國洪門海外昆仲懇親大會,現已籌及經費,期此盛會,早觀厥成,及本年春季愚弟勳義訪問東南亞各地僑胞時,所在是洪門昆仲,莫不深具同感,旋經獲得當局贊許,表示歡迎。乃由愚弟第積極推動。」
現在看來,這個「宣言」雖然充滿濃濃的「政治」味道,但是,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洪門也是分爲兩大派別,一部分爲了表達「忠貞」而選擇國民黨「選邊站」。另一部分則選擇了「新中國」。
為凸顯國民黨政權對洪門的重視,本次大會由時任「副總統(tǒng)」的陳誠、「行政院前院長」俞鴻鈞訓詞,閉幕則由「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張勵生致詞,足見國民黨當時已正面對待洪門兄弟。正因爲如此,洪門各山頭得在臺灣得以重見天日,正式公開在民間活動。而軍系的洪門「五聖山」表現的更為活躍。
五聖山的由來
中國洪門「五聖山」,是1932年3月21日在上海成立的愛國社團,「五聖山」是洪門主要山頭之一?!肝迓}」的取名:一是為了紀念洪門「五祖」(殷盛洪、傅青主、黃梨洲、顧炎武、王船山),二是尊崇儒家「五倫八德」,二是「五人結義」,山分五堂——向松坡以總山主兼「智松堂」堂主、朱卓文為「仁文堂」堂主、梅光培為「義衡堂」堂主、明德為「禮堂」堂主、張子廉為「信廉堂」堂主。
「五聖山」成立後,遍地開花迅速擴展全臺各地.開山山主向松坡將軍,輩分勝過老蔣,曾是孫中山先生身邊的愛將。
向松坡為「同盟會」會員,是孫中山直接領導的「革命黨人」,在辛亥武昌首義中擔任先鋒的開國元勳。向松被於民國建立後,初任武漢綏靖司令.並經孫中山敘任為陸軍中將,先後參與護法、討袁、北伐等重大戰(zhàn)役,直至中華民國政府奠都南京,功成身退回歸社會。
1939年,國民政府方面鑑於各幫會力量自行投入抗戰(zhàn)行列,有意組織一個全國性幫會動員機構,仍然由戴笠負責,戴笠遂派楊繼容前往桂林,將向松坡接到重慶。在重慶期間,得到四川袍哥大爺、八十八軍軍長范紹增等人幫助下,向松坡及其「五聖山」迅速發(fā)展(編者按,雲貴川袍哥與兩湖地區(qū)海湖會、長江下游洪幫均屬哥老會系統(tǒng))。四川袍哥一向分為「仁、義、禮、智、信」五個字號,向松坡將「禮」字號副總社長廖開孝、「仁」字號羅國熙(軍統(tǒng))與原二十軍中將副軍長夏炯轉入「五聖山」,然後通過他們將重慶的「仁、義、禮」各堂袍哥全部轉入「五聖山」?!肝迓}山」從此一躍成為全國洪門勢力最大的山頭。除了壯大山頭,向松坡當年在重慶時也常到洪門兄弟集中的黨政機關和工廠企業(yè)訪談,鼓勵洪門兄弟們全力抗日。他還派人到湖北組織抗日游擊隊,在敵後打擊日軍。
老蔣只知道利用幫會
可是,蔣政府推動抗日時,只有利用幫會的一面,面對幫會組織大力發(fā)展武裝的情形,他又難以容忍.蔣曾下令通緝向松坡,向不得不逃往桂林,在李濟深處任高級顧問,後經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中將參議樊崧甫和吳鐵城等人疏通,蔣才取消對向的通緝(樊後來繼任「五聖山」禮德堂主)。
向松坡將軍在國民黨的黨、政軍資歷輩分極高,連蔣中正都比不上他;但也因功高震主,抗戰(zhàn)勝利後,一度避居港澳
1953年,向松坡一家遷往臺灣,復辦洪門「五聖山」,1974年向松坡去世後(向松坡之子向榕錚居於臺灣北部,為備役中將),「五聖山」交由黃埔六期的陶滌亞中將接任,陶滌亞接掌「五聖山」後,積極推展復興洪門運動。
「五聖山」第二任總山主陶滌亞中將,抗戰(zhàn)期間,即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高級將領之一。民國二年(1913),奉蔣介石委員長之命,率領視察組視察川康部隊,西至成都、康定、雅安,南至西昌、會理,及大小涼山,東至重慶、萬縣一帶. 獲得洪門「川康袍哥大爺」重慶田德勝、石孝先,成都冷開泰、富林、羊仁安,盧沽鄧秀生,雅安劉文彩等,眾多洪門兄弟協(xié)助,順利完成任務。對整合川康部隊,安定抗戰(zhàn)大後方,厥功至偉,令人敬佩!
陶將軍於1989年接掌「五聖山」後,即以繼往開來之精神,重新規(guī)劃「五聖山」「復興洪門」之工程,並親自企劃執(zhí)行方案,矢志完成向公遺願。
筆者由於在港成立「中國人(港澳)反獨護國大同盟」,多次赴臺,陶山主極為欣賞,並介紹加入「五聖山」,成為外八堂「心腹」大爺,冀在洪門昆仲間加強「反獨」的互動。
「五聖山」堂主之爭
不料,待陶滌亞山主往生之後,時任洪門「信廉」總堂主的劉會進無視「五聖山」之傳統(tǒng),未經「五倫堂議事」,便說是領了陶山主遺命,私下在高雄廣發(fā)公告公片,自立為「五聖山」山主,並私設「仁文」、「義衡」、「智松」、「禮德」四堂,並對外號稱「中國洪門五聖山」,與原先的「中華民國洪門五聖山」分廷抗禮,並不斷遭到外界質疑,稱其「禮德」總堂為山寨。劉會進也從此以「中國洪門五聖山」山主以及「中華全球洪門聯盟總會長」之名遊走世界各地。洪門恩怨唯此爲甚。
正統(tǒng)昆仲眼見許多海湖糾紛,力有未逮,但又不能忘卻傳承責任和義務,不能讓「禮德」總堂消失,幾經奔走,於2010年向臺灣有關部門申請成立「大中華洪門五聖山協(xié)會」,並在同年,由「仁文」總堂主萬少林,「義衡」總堂主王國雄,「禮德」總堂主黃皆得,「智松」總堂主李存果,「信廉」總堂主出缺,公推公舉「智松」總堂主李存果大哥為「五倫堂」堂主,也就是洪門「五聖山」新一代的山主,為維護「五聖山」之完整,2015年發(fā)「公片」(公開函),將原「信廉總堂主」劉會進逐出「五聖山」掛黑牌,並公推洪金寶為「信廉」總堂主,打響片昭告天下。
2017年5月28日下午在高雄寒軒陽明店六樓,舉辦洪門「五聖山」「信廉總堂」總堂主洪金寳接辦響片暨新貴人斬香大典。臺灣洪門各大山主及政商各界貴賓雲集,到場全程觀禮及祝賀,場面十分盛大,開堂儀式及過程隆重莊嚴,席開七十多桌。
臺灣洪門目前最大的山頭是「五聖山」,山主是李存果。提起李存果,外界都知道他是「海盜幫」的精神領袖,也是「青幫」「悟」字輩的前人,系「五聖山」第三任山主?!肝迓}山」「信廉總堂」新任總堂主洪金寶,是一位文武雙全的智慧人物,繼續(xù)傳承洪門使命,發(fā)揚「誠信廉潔、忠孝仁義」之基本精神。在他的帶領之下,將使洪門「五聖山」「信廉總堂」的影響力擴及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