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海
(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技術中心,山東 濟南 271104)
65Mn 鋼常用于制作各種切割鋸條類工具、測力彈簧等各規(guī)格彈簧件以及汽車差速器等汽配件,因其碳、錳含量高,具有淬透性強、脫碳傾向小、經濟性好等優(yōu)點,在工業(yè)生產和現代生活中發(fā)揮著重用作用。65Mn 鋼是GB/T 711—2017《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熱軋鋼板和鋼帶》標準中的典型牌號,因其服務行業(yè)繁雜,服役環(huán)境各異,零部件對母材性能、組織要求側重不同,對應的技術要求也相對復雜[1-2]。例如制造汽車摩擦片等汽配件,因斷后伸長率要求較高,一般要求65Mn鋼為退火態(tài)交貨[3];制造高硬度鋸片基體的65Mn 鋼帶,要求其較高硬度及耐磨性,常為冷硬態(tài)交貨[4];制造傳送帶的65Mn,對其表面尺寸精度要求極高,并要求具備高強度、高硬度、高壽命,常為冷硬態(tài)與回火態(tài)交貨[5-6]。
針對某鋸片加工企業(yè)以65Mn熱軋鋼帶為基料冷軋制造高硬度鋸片過程中,鋼帶分剪、重卷時發(fā)生的突發(fā)脆斷現象,采用力學性能檢驗、化學成分分析、金相組織及掃描電鏡微觀觀察等檢驗方法,結合企業(yè)裝備水平與生產實際,對鋼帶脆斷原因進行研究分析,同時介紹了預防鋼帶脆斷的改善措施。
失效鋼帶規(guī)格為5.0 mm×1 035 mm 的65Mn 熱軋鋼帶,經廠家采購,用作鋸片生產用冷軋基料,其入庫下料工藝為:原料開卷→縱切分卷(寬帶方向均分3段)→重卷→酸洗→冷軋→退火。原料鋼帶經分剪后在重卷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斷裂,如圖1所示。鋼帶沿著卷曲方向存在輕微內弧,整體平整,無明顯拉矯或磕碰等應力外傷,但表面存在明顯油污、氧化鐵皮,潔凈度較差;斷口呈脆性斷裂特征,心部存在分層裂紋,沿斷面寬帶方向通體觀察,未發(fā)現劃傷、凹坑、碰撞、腐蝕等易引起應力集中的宏觀缺陷。
圖1 失效鋼帶形貌
根據GB/T 711—2017 標準要求,采用ARL iSpark 光譜儀對失效65Mn 鋼帶不同位置(原始軋制邊部、中間部位、縱剪邊一側、斷裂處)分別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其化學成分符合標準內控范圍要求。參照GB/T 228—2010《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為減小隨機性誤差,在失效原始鋼帶取拉伸樣3 塊,采用WAW-600D 拉伸試驗機進行拉伸性能檢驗,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其拉伸性能符合GB/T 711—2017標準要求,未發(fā)現明顯異常。
表1 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表2 拉伸性能
為判斷鋼帶不同部位組織性能及均勻性,在其軋制邊、縱剪邊、寬度方向中間位置各取45 mm×55 mm 試樣,對表面修磨除銹拋光,參照GB/T 231[2].1—2009《金屬材料布氏硬度試驗》標準要求,通過NEXUS 8103RSB布氏硬度計,進行布氏硬度試驗,試驗參數:施壓載荷3 000 kg,載荷時間20 s,單試樣依次測定12數據點,結果見圖2。如圖2所示,試樣硬度值均存在波動,試樣1、2取樣位置靠鋼帶寬度方向1/2、1/4位置,組織相對均勻,硬度適中;試樣3臨近鋼帶軋制邊部,冷卻速度快于1/2、1/4位置,硬度波動相對較大。3 組試樣硬度分布依次為:246~260 HBW(波動值14 HBW)、248~269 HBW(波動值21 HBW)、255~285 HBW(波動值30 HBW)。
圖2 布氏硬度值分布
采用DK77快走絲線切割將失效鋼帶分段切割,沿鋼帶脆斷邊裂寬度方向,從軋制邊部、寬度中間、縱剪邊部分別取金相樣(記為:金相樣1#、金相樣2#、金相樣3#),磨樣拋光后采用4%硝酸酒精溶液對其腐蝕,通過YJ-1000金相顯微鏡進行組織觀察,參照GB/T 13298—2015《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GB/T 6394—2016.5《金屬平均晶粒度測定方法》,對金相組織分析,并進行晶粒度評定,結果見表3。
表3 金相組織晶粒度評定結果
由表3 可知,失效鋼帶3 組金相試樣的晶粒度均滿足GB/T 711—2017 標準要求(晶粒度≥6 級)。其中1#試樣、2#試樣組織類似,為珠光體+少量鐵素體,1#試樣組織如圖3所示;3#試樣取自鋼帶軋制邊部,組織為珠光體+少量網狀鐵素體,如圖4所示。
圖3 金相樣1#金相組織
圖4 金相樣3#金相組織
由圖3 可知,金相樣1#組織為P+F(P 為深化疊片狀,約占83%,F 為亮色條帶狀,約占17%),晶粒度約6.0級,符合標準要求;由圖4可知,金相樣3#組織為P+F(P 與金相樣1#類似,為深化疊片狀,約占78%,F為呈網狀或半網狀亮色條狀,約占17%),晶粒度約6.5 級,網狀的F 帶包裹了部分P,導致晶界能降低。結合布氏硬度檢驗,存在網狀包裹的P組織其韌塑性差,網狀F 分布不均勻,引起局部組織硬度波動,在對分剪后鋼帶重卷以及下道次工序(酸洗拉矯)時,大載荷拉矯作用力下,極易誘發(fā)應力脆斷,是導致該類失效的重要原因。
非金屬夾雜物的存在對鋼基體連續(xù)性極為不利,割裂組織,其數量、種類、尺寸是誘發(fā)性能不合、脆性斷帶的常見因素。因此,需要采用德國蔡司Sigma 500 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對金相樣3#斷口形貌進行觀察,同時對基體及可疑物質進行EDS能譜定性分析,檢驗是否存在脆性夾雜物或可能引起應力集中的大尺寸析出物分布,結果見圖5、圖6。
圖5 斷裂處掃描電鏡觀察
圖6 斷裂處成分元素能譜
由圖5 可見,掃描電鏡下在50 μm 視場對斷口試樣進行從左至右通體掃描,斷口整體呈脆性解理形貌,韌窩較小且分布不均勻。對其空洞夾雜及鋼基體進行EDS 能譜檢驗,譜圖1 主要為Fe、C、Mn、Si、Ca、Mg、S等元素,成分與精煉爐耐火材料類似;譜圖2 所示為基體組織,主要為Fe、C、Mn 等元素,成分無異常。通體掃描觀察后,未發(fā)現其他大尺寸夾雜物,認為鋼基體純凈度較高,存在的夾雜物在標準規(guī)定范圍以內,對誘發(fā)鋼帶脆斷影響不大。
綜上所述,失效鋼帶的成分、晶粒度、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硬度及拉伸性能滿足GB/T 711—2017標準要求,組織以P為主,某些P片層被亮條狀的網形F包裹,導致晶界能降低,并引起局部硬度波動,在分剪重卷或酸洗拉矯過程中,誘發(fā)了鋼帶脆斷,是造成該類失效的根本原因。
65Mn等高碳錳鋼硬度、強度較高,在對其軋制過程中,采用適當降低終軋溫度,同時提高卷取溫度,下線鋼帶應及時堆垛緩冷促進正常組織生成與均勻化;現場條件允許時可配備緩冷坑,在緩冷坑內鋼帶散熱較慢,避風集中,有利于鋼帶自回火,促進碳化物均勻析出及組織均勻化;現場儲運區(qū)域不具備緩冷坑,可采用下線鋼帶集中緩冷,65Mn等高碳鋼帶下線入庫,盡可能放置于成品庫中間區(qū)域,附近用其他品種熱卷環(huán)繞包裹(厚規(guī)格效果更佳)。強化車間場地現場管理,做好秋冬低溫季節(jié)的現場避風工作,面對雨季及雨雪極端天氣,應暫緩出庫,延長熱卷鋼帶有效緩冷。溫降緩慢,應力逐步釋放,綜合現場管理與各環(huán)節(jié)配合,可明顯改善該類脆斷問題發(fā)生頻次[7-9]。如果客戶已從鋼企提走未完全緩冷的鋼帶產品,又或者鋼帶在發(fā)送、儲運過程中遇到陰雨天氣,造成可能誘發(fā)性能異常的問題,可采用鋼帶回爐退火,達到組織優(yōu)化,性能改善的效果,但會增加熱處理工序,實際成本將提高。
針對某鋸片加工企業(yè)以65Mn熱軋鋼帶為基料冷軋制造高硬度鋸片過程中,鋼帶分剪、重卷時發(fā)生的突發(fā)脆斷現象,通過光譜成分、金相組織、硬度檢測等科學分析,認為組織異常,存在網狀或半網狀的鐵素體對珠光體包裹,導致局部硬度波動,晶界能降低,在受到重卷拉力時二次硬化,導致了鋼帶脆斷。鋼廠實際生產中,適當降低終軋溫度,提高卷取溫度,并做好鋼帶緩冷,強化現場管理,促進組織均勻化,可明顯改善脆斷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