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1
病史:男,17 歲。反復抽搐發(fā)作6 年。6 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突發(fā)抽搐發(fā)作,表現(xiàn)為意識喪失,雙眼瞼上翻,牙關緊閉,四肢強直,抽搐持續(xù)約1 min 左右停止,意識亦恢復,感頭暈不適,休息后緩解。無舌咬傷,無呼吸停止,無二便失禁,無頭痛、嘔吐,無偏癱、失語等癥狀。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MRI 提示右額葉軟化灶,考慮癲癇,予藥物治療(具體藥物及劑量不詳),后抽搐未再發(fā)作;3年前再次發(fā)作一次,性質(zhì)同前,就診于外院,建議停用藥物觀察;約1 個月前患者抽搐再次發(fā)作,發(fā)作以晚間為主,抽搐發(fā)作前無前兆,共發(fā)作3 次,性質(zhì)同前。
既往12 年前患者有頭部外傷史。
??企w檢: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評分:正常睜眼,回答正確,遵命動作,總分15 分。
實驗室檢查:無異常。
掃碼可查看完整圖像,請根據(jù)全部平掃和增強圖像進行答題。
病例2
病史:男,62 歲。右上腹不適4 年,全身皮疹伴瘙癢3 年?;颊咴诋?shù)蒯t(yī)院體檢ALT 87.3 U/L,AST 75.7 U/L,GGT 1079.5 U/L,總膽紅素28.52 μmol/L,當時無自覺癥狀,未就診。9 個月后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右上腹不適,無明顯尿黃、身目黃染。一年后在當?shù)蒯t(yī)院住院,肝酶大致正常,膽紅素稍高,診斷肝硬化、高血壓病等。其后查抗核抗體為陽性(1:100),抗線粒體抗體2 型抗體IgG 陽性,抗線粒體抗體陽性,抗肝腎微粒體抗體-1 型抗體陽性,抗平滑肌抗體陰性。總膽紅素25.98 μmol/L,AST 及ALT 大致正常,診斷為混合型肝硬化、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予護肝、利膽、抗肝纖維化等治療。此后患者每3~6 個月在當?shù)蒯t(yī)院復查,長期口服熊去氧膽酸、鱉甲煎丸、雙環(huán)醇等護肝利膽治療,偶有右上腹隱痛不適,無惡心、納差、嘔吐,無腹脹、下肢浮腫,無嘔血、黑便,無尿黃、身目黃染等。全身皮疹伴瘙癢3 年,全身皮膚散在紅色斑疹、斑塊、伴鱗屑,在當?shù)蒯t(yī)院診斷銀屑病,予外用藥物治療,癥狀反復。皮膚科就診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軟膏、外涂,窄譜中波紫外線光照治療,癥狀目前好轉(zhuǎn)。目前偶爾涂外用藥,有面部、頸部皮膚發(fā)紅、全身皮膚散在紅色斑疹、斑塊,輕微碰撞易出現(xiàn)皮下瘀斑。
平素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在當?shù)蒯t(yī)院住院時診斷“高血壓病”,具體數(shù)值不詳,未服用降壓藥物,自述血壓基本正常。起病2 年時外院胸部CT 示右下肺腫物(胸膜下3.2 cm×2.7 cm 團塊狀軟組織影),行穿刺活檢。病理報告提示壞死,炎癥細胞浸潤及類上皮細胞,傾向肉芽腫性炎。印片見少量退變略異形細胞,并見組織細胞,淋巴細胞,似上皮細胞及多形壞死,印片內(nèi)細胞形態(tài)診斷惡性依據(jù)不足。未行抗結(jié)核治療。其后復查胸部CT 平掃示右肺感染性病變,考慮繼發(fā)性肺結(jié)核可能。
吸煙30 年,每日40 支,已戒煙10 年。飲酒30 年,每周1~5 次,每次250 g 白酒。2018 年發(fā)現(xiàn)肝病后戒酒。
??企w檢:腹部平坦,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未見腹部靜脈曲張,腹部柔軟,無壓痛及反跳痛,未觸及腹部腫塊。
我院實驗室檢查:GGT(62U/L)升高;HBcAb(1.58 S/CO)升高;抗結(jié)核抗體陰性;結(jié)核分枝桿菌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陽性;腫瘤指標無異常。
掃碼可查看完整圖像,請根據(jù)全部平掃和增強圖像進行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