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由于工作需要,爸爸媽媽不在我身邊已經(jīng)有一個多月了。記得爸爸媽媽臨走前曾經(jīng)對我說,他們將要去一個很遙遠的地方工作,可能一個月都不會回來一次,所以讓一個親戚來照顧我,并囑咐我要學會照顧自己。我雖然不大愿意,但還是勉強地接受了。然而,我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覺得這段時間真的很難捱(ái)。
每當放學回家,面對著四堵冰冷的墻的時候,我的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媽媽煲好了湯等我回來喝的情景。媽媽煮我喜歡的菜肴讓我吃,媽媽陪我下棋、打撲克……那時,我就像媽媽溫暖的懷里的一只幸福小鳥,無憂無慮,享受媽媽對我的愛。但回到現(xiàn)實,一陣酸楚就會涌上心頭。
因為親戚常常沒空來不了,我就得呆呆地坐在沙發(fā)上,胡亂地吃著泡面,心里有說不出的孤獨。有時我很想找人傾訴,于是打電話給爸爸媽媽,他們安慰我說過幾天就回來。有時我正在做作業(yè),遇到一道難題,想請教爸爸媽媽,霎時我又愣住了,意識到他們不在我身邊。我多么想媽媽立刻出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啊。
一天晚上,我發(fā)燒了,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吃了兩粒藥丸。我望著窗外的點點燈光,一連串的淚珠竟然不知不覺地滴下來。夜,靜靜的,我突然想:我不能再這樣下去!爸爸媽媽不在我身邊,我要學會獨立!于是,我鼓起勇氣,擦干眼淚睡覺了。第二天,我的心情豁然開朗,一放學就埋頭做作業(yè),然后自己做飯吃,決定從此以后不再吃泡面。每天換下的衣服自己洗,我不再依賴父母。雖然水很涼,但卻動搖不了我學會獨立的決心。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依然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雖然爸爸媽媽不在我身邊,但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我在這段日子里迅速長大了。
(指導教師:蔣龍友)
喝彩:有個成語叫做司空見慣,用來形容經(jīng)常見到、不足為奇的事物。有些事物看似平常,但是一旦失去才覺出可貴之處。小作者正是如此,當父母離開身邊之后,頓時發(fā)覺雙親照顧的好處了。
當父母去外地工作后,“我”從最初的極不適應、手足無措到后來的駕輕就熟、自立自強,表達了“我”對父母的想念和自己逐漸獨立自強的喜悅。文章語言樸實,感情真摯,選取事例真實,充滿真情實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不經(jīng)歷磨礪怎能成長?文章暗含的道理提升了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