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也就是我的家鄉(xiāng),自古便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無一不彰顯著這座城市的雅致與風骨。金陵琴派,作為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古琴藝術(shù)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獨特的演奏風格、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shù)愛好者沉醉其中。
有一次,在清涼山的一次文化活動中,我有幸親眼見證了一位琴師的表演。琴師是一位很年輕的大哥哥,身著明代士人墨綠色的便服,旋轉(zhuǎn)的紋路整齊排列、錯落有致。他纖細的手指從袖口伸出來,高挑的身材配上專為古裝而留的秀發(fā),還有白雪般的肌膚與一雙秀美的眼睛,他渾身上下盡顯古意。
他緩緩地向觀眾講述古琴的源頭與發(fā)展:“古琴無品,要靠彈奏者掌控音高,古琴的面板上共有十三個白點,居中者最大?!彼呎f邊用手指比劃著,在談到古琴文化時,如數(shù)家珍,身上仿佛發(fā)著光。
他為我們彈奏了《酒狂》,那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阮籍的作品。他先是調(diào)音,手指在琴上輕撫,如泉水般的聲音緩緩地流瀉出來。
入曲,他先是撫琴,將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成拳狀,又將左手擺成蘭花指,最后將兩手放在琴弦上緩緩彈起。他的手指在琴弦間跳躍,如飛鳥展翅,如蘭花掛在枝頭,又如浪濤緩緩向前推移,漣漪向四周飄蕩,也似泡桐的古香令人神往。
最終,他一滑,一撥,一提,一落,一拉,一和,雙手瞬間回歸琴面,裊裊的余音繚繞在他平放的手邊,那情景猶如一幅詩畫,讓人久久難以忘懷。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古人超脫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懷,也深深感受到了金陵古琴藝術(shù)的魅力所在。
歲月流轉(zhuǎn),金陵古琴藝術(shù)依然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綻放出新的光彩。每當我漫步在南京的街頭巷尾,總能不經(jīng)意間聽到熟悉的琴聲。
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金陵古琴藝術(shù)將會繼續(xù)傳承下去,永遠成為我們家鄉(xiāng)的一張文化名片。
(指導教師:周興青)
琴歌酒賦
金陵古琴是江蘇省南京市傳統(tǒng)音樂,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金陵古琴是中國古琴流派之一,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藝術(shù)活動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南京地區(qū)。金陵古琴指法靈活細膩,演奏風格飄逸灑脫、跌宕起伏,尤善以“頓挫”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