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涌
十二背后旅游風景區(qū)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境內,由雙河洞、清溪峽、大地縫三個旅游板塊組成。關于“十二背后”之得名,有十二條岔道、十二口深潭、十二道河灣、十二丘梯田等說,莫衷一是。其實以啥冠名并不重要,“十二”是中國人喜歡的吉利數(shù)字。二字組合,還能形成“王”字,仿佛在告訴我們,這里的山水、叢林、溶洞都是風景中的王者。
冬天的十二背后,陽光依舊纏綿暖人,我們選擇徒步穿過雙河洞的地下河谷。我篤定地認為,真正的旅游要通過真實的行走才能抵達內心,如酈道元,如徐霞客。順著一條小河步行一公里后,來到一個山洞前。洞口的巖壁重重疊疊,石縫中生長著一些蕨類和苔蘚,綠得讓人忘記已是冬天。葉面上綴有水珠,在暖陽的映照下晶亮可人,讓人想起徐霞客“芃芃植物,茂盛有光”的句子。
進洞不遠,陽光就被丟在了洞外。我們循著流水的聲音,朝著神奇的地下密室走去。洞里的地下河谷,是水流用了幾億年時光沖刷而成,如一條寬大的素色地毯,順著流水的走向鋪陳開去。朦朧的燈光把河谷照得隱隱約約,恍若一條時光隧道,延伸到神秘莫測的地下世界。河谷兩側,多彩的紋路深嵌在巖石中,如掛在美女臂上的飛天長練。那條形的黑色短紋,酷似美人雙眸上的兩道柳葉眉,長睫含情,明目漾波。走了好一陣,前面突地出現(xiàn)一壁低垂的巨石,我們頻頻低頭“致禮”后,彎腰通過。剛穿過小洞,大自然馬上回報了我們的虔誠,一個寬敞的大廳赫然映入眼簾。這是巖石崩塌后形成的天然大廳,在燈光中更顯宏闊壯觀,大家頓時“嘖嘖”驚嘆不已。抬頭仰望,大廳之上有無數(shù)晶體熠熠閃爍,如點點繁星、燦燦銀河。順著導游的電筒光望去,一口巨大的“天鍋”倒扣在大廳上面,邊上還有一個紅色心形的“小天鍋”。導游“天鍋是經水流長期溶蝕作用形成”的科學解釋,一點沒有影響我對億萬年前那場石頭與流水深情對話的遐想。
走過大廳,迎接我們的是一條逼仄的小路,長長的、濕濕的,在燈光中泛著粼粼亮光,如鋪了一層晶瑩的薄霜。我們都不忍踩上去,生怕踩痛了每一塊從洪荒走來的石頭。水從腳下淌過,潺潺復涓涓。那透徹誘人的藍色,分明是一塊塊流動的翡翠。俯身去摸摸,一股寶石特有的沁沁涼意,瞬間讓我淪陷在一片藍光之中。在地下河的牽引下,我們來到洞口,眼前兀然出現(xiàn)絢麗天光——但這里并不是出口,而是溶洞的一段塌陷后形成的天坑。站在坑底,仰望上方狹長的天空,像地圖,像圖騰,大家紛紛感嘆天地之玄妙、力量之無窮。環(huán)看四周斷崖,茂密的草木早已遮去山體的巖石,只見滿眼蔥蘢。前面的斷崖處,一懸飛瀑垂直墜落,如一匹巨大的白絹懸掛在天地間。天坑一側的石壁上,棧道盤旋而上。人從上面怯怯通過,腳下是蔥綠如染的草木。一步一驚間,一滴順壁而下的水珠落在我的臉上。我很珍惜這次遇見,任水滴在臉頰慢慢洇開。
離開天坑,我們進入一個干燥的石膏洞,亦稱旱洞。旱洞距谷底河流約300米,巖壁上明顯的斷痕告訴我們,在億萬年前的一次地殼運動中,此洞脫離水源后,變成了旱洞。沒有了水,氧化后的碳酸鈣無法滲出巖層,導致洞中成群的鐘乳石停止了發(fā)育。它們冷峭挺拔,大者如奇巧的亭臺,小者如玲瓏的擺件。行至旱洞后半段,巨大的“地下梯田”出現(xiàn)在眼前,一丘疊著一丘,一塊接著一塊,蔚為壯觀。地質學上稱其為鈣化池,里面蓄滿了水。這是旱洞中唯一有水的地方,水源于何處?積于何時?為何彌久不涸?在奇妙無窮的大自然面前,我們未知的太多。詩人梅爾曾留詩洞中:“我不能告訴你所有的秘密,因為我的秘密還在生長?!彼尖饬季茫X得這足以回答一切疑惑。
當看見一束斜斜的亮光時便是洞口了。剛出洞口,大塊大塊的陽光熱情迎來,石壁上、山路邊的竹子、芭蕉、苣苔、爪蕨也爭著出現(xiàn),使我們這次徒步之旅頓時充滿了儀式感。不遠處山坡上開得正歡的野山菊,霜紅的烏桕樹,火紅的火棘,讓儀式感更加隆重起來?;厥淄?,出口處的瀑布沒有選擇垂落,而是順著有斜度的崖面湍流而下,收散自如的流水恰若鏤空的白色褶皺裙,讓人輕易窺見白裙后面的綠色打底。流瀑落到一個凹型石臺上后,匯成一匹白練,轉身躍入深潭,濺起串串玉片般的水花,又流向溶洞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