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 船
良辰吉日,村人都來了,還有親戚們。一群人先是圍在院子或者屋里吃飯。飯一半是面片子,加肉,再加菜。不過,菜要少,肉要多。菜多,鄉(xiāng)親們會說主人家小氣,舍不得給肉吃。這是南太行人的一個傳統(tǒng),人人以為肉是最好的,再就是雞蛋。在他們看來,世上最好吃的,不是海參鮑魚,也不是滿漢全席,而是面和肉。誰家過紅白事兒,要是全給幫忙的、送閨女、接媳婦的人吃菜,肯定會遭到全村人一致唾罵,而且還會成為笑話,流傳一輩子。
閨女出嫁這一天,來得最早的,肯定是直系血親,再就是姐姐姐夫。其中的姐夫,要是還有小姨子,那他和小姨子的男人(漢兒們)就是條船了?!皸l船”的意思等同挑擔(dān)。吾鄉(xiāng)有人把“條船”寫成條川,我覺得不對。應(yīng)當(dāng)是“條船”,意思就是一條船上的人。這兩個或幾個男的,娶的媳婦是一對父母生的同胞姐妹,一旦成婚之后,那么,無論兩個還是多少個,雖然不是同胞兄弟,但因為人家姐妹和丈人丈母娘的關(guān)系,大家互不相識,也就成了一條船上的人了。
在南太行鄉(xiāng)村,多少年來,還真沒有同胞兄弟娶同胞姐妹的事兒。這雖然可以,但人們都覺得不好,至于怎么不好,誰也說不清。
小姨子出嫁,姐姐和姐夫該給多少“陪送”(等同于嫁妝),也必須得給,而且不能小氣,但要看自己家境。20世紀(jì)90年代中期以前,有錢的姐姐姐夫贈送彩電洗衣機之類,再后來是摩托車,現(xiàn)在基本都是現(xiàn)金了,幾千到上萬不等。
娶媳婦嫁閨女的,一般要在中午十二點之前完成,即新媳婦要從娘家走到婆家去。這一天,除了爹娘不能去送之外,親戚和一個家族的,不論老幼大小,都要去送,有的一家人去,七八個甚至十來個,也算是浩浩蕩蕩。再加上姑姑姑父、舅舅妗子、小姨姨父、叔叔嬸子、大伯大娘等等,人數(shù)大致在一百,甚至二三百以上。
姐夫和姐姐必須去。到了男方家,姐姐和姐夫還得被當(dāng)上賓招待,新娶了某人小姨子的人,還得專門給姐夫、姐姐敬酒。因為,從此往后,兩個男人,無論天南地北,貧窮富貴,就都成了親戚了,且是很近的親戚,有事互相幫助,孝敬丈人丈母娘時候,還得商量著來,尤其是兩位老人生病或者臨終、送葬的時候,幾個“條船”也必須表現(xiàn)孝心,以錢物給予支持和幫助。
以這種方式聯(lián)結(jié)的關(guān)系,好壞完全看具體情況。主要是同胞姐妹在起作用。倘若“條船”之間意氣相投,說得來,雙方互有利益往來,那么,這種關(guān)系就牢固一些。反之,則顯得松散。這些年來,親姐妹和“條船”之間鬧矛盾,至死不相往來的,也不鮮見。
仄? 獠
盛夏傍晚,夜幕奔襲,楊大嘴正甩著大步子從小路上往家走。這時候,天剛擦黑,炎熱還在山川河流之間繚繞。對面也走來一個人,看模樣,肯定是一個男的。楊大嘴想也沒想,這路上遇到一個人,哪怕迎面走來一群人,都很正常。路就是人走的,他走可以,你走也可以,誰走都行??伤麤]想到的是,那人與他錯肩的時候,忽然揮拳,打在他腦袋上。楊大嘴只覺得腦袋轟的一聲,好像炸彈爆炸。
等他醒過來,一細看,原來是周二棍的兒子周建強。他忽然明白,今兒上午,在后山把周二棍給臭罵了一頓,要不是有人攔著,怎么著也得讓周二棍嘗嘗他鐵拳的厲害。事情的起因很簡單,兩家的板栗樹在一起,樹枝和樹枝長著長著,就勾搭在了一起。打板栗時候,楊大嘴懷疑周二棍偷摘了他的板栗,周二棍說沒有。楊大嘴不信,周二棍辯解。兩人這么一番言語來往,越說越著急,臉紅脖子粗。楊大嘴仗著自己年輕力壯,一個猛子躥過去,就要對周二棍動手。楊大嘴的老婆是一個老實人,也覺得即使摘幾顆板栗又咋樣?幾塊錢的事兒,何必這么鬧。上前一把拉住了楊大嘴。楊大嘴這才沒得逞。
這樣的情境,對周二棍來說,肯定是一個恥辱?;氐郊遥ⅠR拿出手機,給在縣城郊區(qū)打工的兒子說了這事。兒子立刻火冒三丈,罵說,媽的,啥東西,竟然打俺爹!周建強立馬搭了一個車回來了,正要去找楊大嘴算賬,結(jié)果在路上遇到了,這小子二話沒說,上去就給了楊大嘴幾大拳。待到楊大嘴反應(yīng)過來,周建強早就遠去了。楊大嘴只能摸著自己生疼的腦袋,自認倒霉。
村人聽說這件事之后,便說,那小子“仄獠”嗯!“仄獠”就是性格莽撞、做事不計后果,心狠手辣的意思,多數(shù)用來評價某人的心狠毒,兼對某人的秉性和人品作評價、定性。
二茬子
馮建平終于要結(jié)婚了。村人說,不管二茬子還是幾茬子,有個娘兒們總比沒有強!意思是,這馮建平娶了一個二婚媳婦,總比他一個人過日子強。這“二茬子”的意思就是二婚婦女,“幾茬子”就是嫁過了好幾個男人的娘兒們。在南太行鄉(xiāng)村,人都喜歡和看重原配夫妻,也都認為夫妻兩個白頭到老,是最好的婚姻。
這種認識,估計全中國都是,全人類也都這么想的??墒牵松蝗缫馐司牛橐龅暮脡?,長久與短暫,都是極難說清楚的事情。結(jié)婚之初,都想著與子偕老,鍋碗瓢盆地過一輩子,生同床,死同穴,可這樣的夫妻越來越少。尤其是2000年以后,南太行鄉(xiāng)村的離婚率增多,這是一個社會趨勢,也是當(dāng)代人思想嬗變的必然結(jié)果。
相比其他人的婚姻,馮建平是無奈的,他娶“二茬子”媳婦也是無奈的。馮建平人好,也能干,可就是家境不好,爹娘死得早,以前跟著哥嫂過日子,后來不方便,就獨立過。
這樣的生活,肯定很糟糕,這么一耽誤,就是小四十歲的人了。高不成低不就,婚姻就那么空著。恰巧,鄰村一個名叫岳翠蓮的娘兒們,漢兒們在鐵礦下出事故死了,她才三十歲多一點,肯定不可能守寡。經(jīng)人撮合,就嫁給了馮建平。盡管是“二茬子”,可馮建平還是歡天喜地。畢竟,家里有一個娘兒們,這就像個家了。
就此,也有人在背后說三道四,盡是一些不好聽的。但對于他馮建平來說,能找到岳翠蓮這樣的娘兒們做老婆,也算是他沒白來世上一趟,而更重要的是,這岳翠蓮還可以生孩子。生了孩子,他馮建平也就算是有自己的后代了。再說,對于岳翠蓮,他馮建平也很熟悉,這個娘兒們,是一個過日子的好手。
人生至此,夫復(fù)何求?
埲或蹦
吳老強站在自家的山坡上方,探著他那顆獨有的烏龜腦袋,右手在虛空中,來回指點比畫,煞有介事,好像太監(jiān)在數(shù)宮女人數(shù),嘴里念念有詞。他在數(shù)自家這片荒坡上一共栽種了多少蹦板栗樹?!氨摹钡囊馑季褪且活w或者一棵的意思。多年來,我也這么說,但確實不知道到底是哪個蹦(埲),如果是蹦跳的“蹦”,我就很吃驚。因為,這個字太詩意,太富有動感了。我從不相信我們南太行鄉(xiāng)村人的心靈里,怎么還會如此詩情畫意?
這里面的原因,一是上百年來,這里讀書人很少,更沒有什么文化人。二是這里的人除了遵循“學(xué)而優(yōu)則仕”的古訓(xùn),對文人和詩文,乃至琴棋書畫,都是沒興趣的。覺得那個不能當(dāng)飯吃。如果是“埲”,這個字和“埲塕”組合起來,即塵土飛揚的意思。我肯定選擇前一個,即蹦跳的“蹦”。
疙? 瘩
母親和小姨,一個和面,一個調(diào)餡子。我回來了,她們要包一頓疙瘩,給我吃。這里的疙瘩,正確發(fā)音是gede,而不是geda。其實就是餃子。南太行鄉(xiāng)村有個習(xí)慣,貴客來家里了,要包疙瘩招待。孩子們出門遠行,也要包疙瘩,算是送行;從外地回來,更要包疙瘩吃。當(dāng)?shù)厝苏f,出門餃子回家面,也不知道其中的真正用意。疙瘩(餃子)算是南太行鄉(xiāng)村最珍貴的食物,也是最麻煩的。北方農(nóng)村人,一般都不會在吃的上面搞花樣,變著法子吃什么東西。最實際和快捷的,還是疙瘩。過年也是以吃疙瘩為主。
當(dāng)然,手上起個包,也叫疙瘩;樹根,也叫疙瘩。心里有不滿意的人事,難受,有結(jié)解不開的,也叫疙瘩。但作為食物的疙瘩的餡兒,有白菜豬肉、羊肉蘿卜、韭菜雞蛋、香椿雞蛋等等,當(dāng)然,也有各種野菜做的餡兒。完全看當(dāng)季都有哪些蔬菜。反正,包餃子用的話,啥菜都適合。
20世紀(jì)90年代末期,南太行鄉(xiāng)村,家家戶戶都用秋天曬干的蘿卜絲,泡軟、洗凈之后,再加上羊肉、豬肉(南方及東北、北京有用蝦仁、驢肉、馬肉的,還有蔬菜的三鮮餃子),或者雞蛋等做成餃子餡兒?,F(xiàn)在幾乎沒人這么吃了,都換成了較為新鮮的蔬菜和肉、雞蛋搭配。
也有人家炒菜,喝酒,吃別的東西,如湯圓之類的。但人們都覺得,還是疙瘩好。我幼年時候,大年初一,人人都端著一碗餃子,先去給自己的親爹親娘磕頭拜年,端著疙瘩請他們嘗嘗味道,再去其他族人家?,F(xiàn)在,人們自覺地把這一道程序省略了,去磕頭拜年的時候,人人空著手,到長輩家里,磕個頭,拜個年,起身走了。除了春節(jié),其他時候,鄉(xiāng)人們很少包疙瘩吃,最多搟面條、蒸饅頭、烙餅,或者,燜大米,炒菜吃。只有在陽歷年(元旦)、除夕、正月十五這些節(jié)日時候,才會正兒八經(jīng)地包一頓疙瘩吃。
老鱉(老別)
張二其生了一個兒子,算命的說,這孩子身旺喜財星,認個干爹好。張二其的爹娘也深信四柱八字之說,便聽從了算命的話。一家人盤算來去,覺得周建生比較合適。在南太行鄉(xiāng)村人群中,無論做什么事情,其實都分遠近親疏的。這是一個熟人社會,相互之間或多或少有著各種親戚甚至血緣關(guān)系。只不過,有些血緣關(guān)系因為時間久遠,已經(jīng)很淡漠了。
張二其及其家人選擇周建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兩家家境差不多,你也不富我也不窮,你不窮我也不富。這樣的親家,是可以的,不會有人以為他們在攀高枝。再說,要是周建生家富得流油,鼻孔朝天,他們家再怎么著,也是白搭,說不定還受侮辱。二是周建生和張二其兩人的年歲也相當(dāng),兩家挨得不遠也不近。不會導(dǎo)致遠香近臭。村里邊有很多人,相互之間認了干親之后,因為這樣那樣的事兒,好了一陣子,就鬧成了大仇家。
思想好了,張二其家就托了一個人,去給周建生表達這個意思。這是一個禮節(jié),也是一個規(guī)矩。更重要的是,所托的這個人,不僅要和張二其家關(guān)系好,也要和周建生家有些交情。其實,這里面就是涉及一個面子問題。
周建生答應(yīng)了,兩家皆歡喜。隨后,選了個良辰吉日,兩家見面。作為干爹,周建生要給孩子一些禮物,或者現(xiàn)金。張二其這邊,也得相應(yīng)地給人家的兒子禮物和現(xiàn)金。這兩家孩子成了干兄弟,親戚關(guān)系就建立起來了。在稱謂上,周建生的兒子要喊張二其叫老鱉(也可能 “老別”這兩個字比較合適),叫張二其的老婆勞傢(意為干娘)。同樣,張二其的孩子也得叫周建生老鱉,叫周建生的娘兒們也是叫勞傢?!皠趥怼边@個詞很難解釋,完全是當(dāng)?shù)氐囊环N方言,拼音也很難,其中的“傢”念作“ja”。
至于這兩個字是“老鱉”,還是“老別”,似乎沒有定論。但各有道理。就此,我問過家鄉(xiāng)的幾位老年人,“老別”和“勞傢”是啥意思,他們也說不清楚。這說明,這個稱謂,從很早的時候就有了,沿用至今。很多東西熟視無睹,可細究起來,人們卻都很恍然。關(guān)于“老鱉”和“勞傢”這個稱謂也是如此。
結(jié)? 記
這個詞很溫暖,通常情況下,只在血親之間發(fā)生。周二強的兒子去當(dāng)兵了,他七十歲的奶奶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翻來覆去念叨自己的孫子。周二強得知后,就給兒子打電話說,你奶奶結(jié)記你結(jié)記得睡不著覺。你看啥時候能探家了,回來看看你奶奶。這里的“結(jié)記”,意思就是惦記和擔(dān)心、想念、在乎等意思。表達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在意、想念、擔(dān)憂和祈愿。
再比如,親戚之間的相互結(jié)記,兄弟姐妹之間情誼深厚的,也如此這般。“結(jié)記”一詞在南太行鄉(xiāng)村,是最真誠的,其中包含了親人之間的那種割舍不斷的情誼。結(jié)記里面不包含功利主義,即便有,也是建立在親情之上的。如周二強去當(dāng)兵的兒子,他奶奶結(jié)記他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自己孫子的珍視和疼愛之情。
豁? 撇
途徑我們村的202省道,山高路陡,彎道極多。冬日,遠處近處一覽無余。忽然聽到摩托聲響,剛聽到轟的一聲,又嗖的一聲不見了。有人看到了,就會說,看那個豁撇吔!“豁撇”的意思是做事過頭、太招搖、張揚、過分裝洋氣狀等。當(dāng)然了,要是“豁撇”的人真的有“豁撇”的本事,如他自己有錢,或者家里有錢,再或人家的爹是官員、富豪,鄉(xiāng)人們便自覺地不再用“豁撇”這個詞來評價其人。反而是那些自家家境一般,又特別愛出風(fēng)頭的人,常常被人指責(zé)為“豁撇”。
先前騎著摩托車,在彎道多且陡峭,還很急的省道上一閃而過的小伙子,名字叫朱建政。十七八歲。上學(xué)不行,到外地打工也不行。但特別喜歡騎著摩托車亂跑。騎摩托倒沒啥,關(guān)鍵是他騎摩托太快,拐彎時候,摩托車傾斜得幾乎貼到地面,要是有點沙子或者小石塊,那么一滑,這小子肯定遭殃。
人們痛恨自己沒有多少“豁撇”的資本而又“豁撇”的人。男女都算。比如,某個閨女去城里上學(xué)(或考上大學(xué),嫁給家境好的人家,當(dāng)教師、公務(wù)員之類的)還沒幾天,就打扮得花枝招展,走起路來,故意扭屁股,穿著看起來光鮮的衣服,在村里四處亂竄,大聲嘰喳呼叫的,也會被人稱之為“豁撇”。一般情況下,閨女一旦出現(xiàn)這個情況,爹娘就會出面管教,但不會呵斥,只是坐下來,面對面地說,閨女,咱實在點,村里的人啥秉性脾氣你也知道,咱好咱悶著好,張揚出去也不好,你說是吧?閨女們一聽,就知道啥意思了,然后會收斂。與閨女們相反,小伙子也時常被管教,可多半不聽父母的。自己愛怎么就怎么。
和“豁撇”意思相近,甚至可以共用的,還有一個詞叫“蟄煞”。此外,還可以說“炸毛”?!罢痹谖覀兡咸朽l(xiāng)村里,不是突然生氣和被激怒的意思,而是喜歡出風(fēng)頭自以為是的意思。同時,也與“豁撇”“蟄煞”意思相近。
抽? 抽
家里點滿了蠟燭,炕邊、桌子上、灶臺上、里屋的甕邊、院子外的天帝窯兒等等,蠟燭的光亮在整個屋內(nèi)外搖曳。斯時,天寒地凍,朔風(fēng)迫人,唯有燈光溫暖。母親包了一天的疙瘩,又燉好了肉。晚上七八點鐘,因為次日要早起,早點睡覺最好。
我把心愛的花炮等等放在桌子上,之所以這樣做,是父母親早就說過,大年初一,太陽沒出來之前,不能開抽抽,開了,就預(yù)示著新的一年掙不到錢,也存不住錢。所謂的“抽抽”,就是抽屜。早些年間,南太行鄉(xiāng)村人家所用的家具比較簡單,一家一戶家里就一張很結(jié)實的桌子,放在屋子正中,上面再放個大的鏡子,就是最標(biāo)準(zhǔn)的擺設(shè)了。這個桌子做工勝過現(xiàn)在的任何家具,一般有三個抽抽,每個抽抽下面,還有一層,可以放一些隱秘的東西。
我之所以把花炮等都放在桌子上,正是因為這個禁忌或者說法。再者,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要起早。我們那里,好像沒有“守夜”“守歲”這一說。而且,起得越早越好,誰第一個出門放鞭炮,就預(yù)示著誰家下一年的日子過得好,有好的運氣和收入。可是,多數(shù)人家是不怎么起早的,尤其是上了五十歲的人,好像不信這個說法,一般都比好事的孩子起得晚一點。這一個早上,似乎還有很多講究,如太陽不出來,不可潑水,甚至夜尿也不能像往常一樣倒掉。還不能拿針,不能對任何一個家人說“咋還不起呢”之類的不吉利的話。
半夜起來,大致是三點多,我開門放炮,外面的冷咬人骨頭,出去一下,手就凍得像是冰碴子一樣了,但回來暖暖,就拿了少得可憐的鞭炮,再去燃放。如此一陣子,就放完了。太陽還沒出來,還不能開抽抽,心里就有點沮喪。好在,這時候,母親已經(jīng)煮好了疙瘩(餃子),一家人吃了,父親帶著我和弟弟,端著一碗的疙瘩,先去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然后再去給村里其他長輩拜年。
圪? 嶗
爺爺和幾個同齡人坐在一起,那地方,是全村里太陽最集中的地方,一到冬天,幾個上了年紀(jì)的人就會坐在那里曬太陽。那時候,爺爺年歲不大,但由于眼睛早盲,也便加入了他們的隊伍。他們抽煙、說話,說的都是外村的人和事兒,還都是蹊蹺的,甚至是詭異的那些。他們一般不說本村的人和事,都一個家族的,沒啥好說的,更重要的是,說了誰的閑話,好的人家高興,不好的,會找上門來罵架。
他們聚集的地方,是一戶人家的房子的后墻,旁邊就是路。我每次放學(xué)回去到爺奶家,爺爺不在家,就去那兒找他。那個地方,南太行人稱之為“太陽圪嶗”,就是一個村子太陽光最強最集中的地方,用于冬天曬太陽取暖。無獨有偶,在我們南太行,還真有一個村子,名字就叫太陽圪嶗。
“圪嶗”是指背風(fēng)的、有遮有擋、有靠的(也比較隱蔽、不易被人發(fā)覺)自然形成的物體或者人在搞房子、修田時候無意中造成了那些地方。如果是太陽圪嶗,那一定是人們喜歡聚集之處。
在南太行鄉(xiāng)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幾處“太陽圪嶗”。這些地方,背風(fēng),太陽光集中而又“聚焦”,好像是專門為老人們而存在的,便于這些腿腳不方便的人,以閑得沒事干、不能干了的名義,聚在一起,說東道西,撫今追昔,便于舒展心情,增強交流。由此我想,人在大地上,總是會找到樂趣的,也都是需要互助的。
蓋? 體
小姨家的閨女,也就是趙見光的表妹,馬上要出嫁了,作為大姨(即母親的姐姐),當(dāng)然要陪送點東西。這里所謂的“陪送”,就是親戚的閨女出嫁,或者兒子結(jié)婚,作為最主要的親戚,是要有所表示的。大姨或者小姨(母親的妹妹)一般選擇贈送蓋體?!吧w體”其實就是被子,當(dāng)然只能是新的,沒人用過的。要是誰送的是人用過的,主人家開始可能不知道,啥時候拿出來用的話,就會知道,因為,人都是有體味的。
送的“蓋體”好壞優(yōu)劣,要看關(guān)系遠近。一般來說,直系親屬送的,都要六斤或者八斤棉花以上的,被子面一般是大紅色的,棉布或者緞子。被子面上,繡著鴛鴦戲水、花開富貴、花好月圓、鸞鳳和鳴之類的吉祥圖案。用意不言自明。親戚比較多的人家,“蓋體”一般用不完,幾十年放著,要是來了貴客,就拿出來用。
則饑荒
新媳婦趙開華噘著嘴,邁著大步子,進了娘家門,趴在炕上就哭。娘一看,就知道自己的閨女又和她的漢兒們(也即女婿)“則饑荒”了?!皠t饑荒”的意思,就是相互之間鬧別扭,多指兩口子之間。也適用于鄰里、妯娌、兄弟、朋友、親戚之間?!皠t饑荒”這個詞兒細究起來,還是挺有些講究的。則(或者責(zé)備的責(zé)),意思是“違背了既定的規(guī)矩或者原則”,因此導(dǎo)致了“饑荒”的產(chǎn)生,這里的“饑荒”是因為違背了規(guī)則(當(dāng)然是各自為是的某些原則和規(guī)矩),導(dǎo)致雙方誤會和仇怨的不和解甚至加深、持續(xù)等。
趙開華之所以回娘家,也是想借機收拾一下自己的漢兒們。老婆不回家,三天兩天還可以,要是七八天不回家,一般的漢兒們就慌了,就得去叫,實際上是請。女方見男人認錯態(tài)度端正,一般借坡下驢,跟著回家。要是兩口子之間的矛盾比較深又很尖銳,抱著離婚的態(tài)度,那么,“則饑荒”就成了雙方離婚的借口和由頭。
鄰里間的“則饑荒”,也都是因為利益的沖突,親戚、兄弟、妯娌之間“則饑荒”的原因亦然?!皠t饑荒”的另一個意思,是用來形容人和人之間不和睦,經(jīng)?;ハ酄幊成踔两Y(jié)仇等情況的專用詞。比如,趙泗水家和趙武家居住在一起,經(jīng)年因為房基地的事兒而吵鬧不休,別人說起來,就講那兩家人一直“則饑荒”,沒完沒了,連他們的孩子也都“則饑荒”“則”不了(即繼續(xù)鬧矛盾的意思)。
襟? 長
某年春天,大姨家的二表哥忽然上吊死了,侄女才三歲。二表嫂改嫁,侄女,即我二表哥的女兒,由我大姨媽負責(zé)撫養(yǎng)?,F(xiàn)在,侄女長大了,也成家了,每次說起來,她自己也會說,俺是俺奶奶襟長大的。俺不能忘了俺奶奶的恩。“襟長”這個詞,任何父母,包括撫養(yǎng)過其他人孩子的人,都可以說。例如,某某某,就是俺給“襟長”大的。再如,俺把你們兄弟幾個“襟長”大,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天下父母心,話雖這樣說,辛苦的“襟長”除了付出,同時還有希冀。誰生養(yǎng)孩子都想將來出人頭地,最好是能夠光宗耀祖,還要孝順“襟長”他們長大的爹娘和近親。但世間的事兒,往往會事與愿違。再者說,父母養(yǎng)育孩子,付出的當(dāng)然多,而兒女真能報答把他們“襟長”大的人的孝心和實際行動,往往不過十分之三。
眼? 的
“哎呀,這一回,人家把咱當(dāng)‘眼的了!” 朱建云坐在炕頭上,一臉沮喪、不安與氣憤。事情起因很簡單,他們家要買一只小豬來養(yǎng),恰好鄰村的劉建祥開著三輪車在賣豬崽子。朱建云心里想,去遠地方買,還得花路費,再說,豬崽子也不好帶回來,就近買了算了。
付了錢,把豬崽子抱回家之后,她男人楊建平回來說,哎呀,這豬崽子,在鎮(zhèn)上才賣280塊,還長得挺大,你咋掏了三百五十塊買?朱建云一聽,覺得價格差得大了一點,就生氣,覺得劉建祥故意捉弄了她。因此,“眼的”這個詞就是被捉弄、上當(dāng),事后自己又知道了,或者事先設(shè)套,故意捉弄人,把人當(dāng)“傻子”來“操擺”(帶有惡意的欺騙和捉弄)的意思。
待? 見
我能挑動水、掄得起?頭的時候,奶奶才“待見”我?!按姟钡囊馑季褪窍矚g、略微有些偏愛的意思。有幾次,我不僅給爺爺奶奶挑水,也給旁邊的幾個孤寡老人挑水。他們都說“待見”我。我也很受用。至今想來,覺得做這個事兒,也是很好的。說明我很小就有尊敬和幫助老人的行動。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什么“尊老愛幼”的意識,這種行為,完全是自覺的,也可以說是偶爾為之,忽然想到,并沒有什么意義。我奶奶就時常對我說,平子,俺最“待見”你了,等俺啥時候不行了(將死的時候),你一定要在俺身邊。當(dāng)時,我答應(yīng)得非常干脆,事實上,奶奶真的病入膏肓,一直到死,都是我父親一個人日夜守護,給她端屎端尿,也給她梳頭、擦身子。為人兒女反哺的情義,在父親身上得到了很好體現(xiàn)。而我對于自己的父親,卻是愧疚的。自我長大,到他去世,他的恩情,我沒有報之于萬一。真是慚愧。
小? 蟲
那辦法是老師教給我們的。用一個黃荊條編織的筐子,用一根木棍支起一端,木棍上拴上一根長繩子,筐子下面撒些小米。小蟲是最喜歡吃小米的。金黃色的小米,是南太行鄉(xiāng)村人最愛,幾乎每家每戶,從老人到小孩,早上起來,喝的粥是小米熬的,有些人晚飯也是,小米粥里還可以放些瓜菜、紅薯、土豆、菜葉子之類的,還有板栗、花生、玉米糝子等等。坐月子的媳婦兒,一般里面放紅豆、花生,說是最補身子。小孩沒奶吃了,也可以用小米粥代替。
這一辦法,主要用來引誘“小蟲”。所謂“小蟲”就是麻雀。麻雀在北方是最常見的鳥兒了,因為體型小,羽毛不發(fā)達,它們只能超低空飛行。印象中,這麻雀像老鼠一樣多,房檐上、山坡的草叢里、路邊的荊棘、莊稼地邊的石堰窟窿里、牛羊圈內(nèi)外的墻壁和橫梁上,都是它們的窩兒。
小蟲成群結(jié)隊飛,由于這一習(xí)性,也極好捕捉。尤其是下雪天,小蟲們找不到吃的東西了,只要看到有人撒的小米,就不管不顧。但它們也始終保持戒心。由此看,這個世界上任何生命的生存都是艱難的、危險的。小蟲們看到小米,先是一個飛來,站在筐子外圍啾啾叫,又引來一大幫。它們可能也覺得人多力量多,不害怕,一個進入,另一個蹦跳著跟上。等小蟲們進去得差不多了,藏匿在一邊的人猛拉繩子,筐子瞬間傾倒,雖不能全部擒獲,但每次至少有兩只落網(wǎng)。
據(jù)說,吃麻雀很補腎,是男人的最愛。印象中,我一次都沒有捕過麻雀,倒是有一次掏了一個鳥窩,還把小鳥拿出來,放在火里烤。這種罪過,至今令我覺得心里難過。當(dāng)兵在西北的那些年,附近的村子里也有人捕捉麻雀,油炸了吃,食者覺得像雞肉、鴿子肉那樣,吃得津津有味。我一口都沒吃。我覺得額外的捕食是不道的,也是不潔的。五谷雜糧再加蔬菜,其實味道也很好,何必要吃其他動物肉呢?
長? 蟲
碗口那么粗,全身金黃色,扁擔(dān)那么長,頭上還有兩只角,不長,很尖。楊二柱一臉驚恐,余悸未消地給眾人講。聽了的人說,可不咋地,以前就有,老輩人就說,那地方有一個長蟲,都成精了。所謂“長蟲”,就是蛇。從前的河邊,山坡上很多蛇,有人早上下地,草叢里有東西在動,細一看,哎呀娘啊,長蟲,長蟲!嚇得轉(zhuǎn)身就跑。在村人的傳統(tǒng)認知中,蛇有靈性,可以修煉成精。千百年來,別說《白蛇傳》,即便是不識字的人,也都能講出幾件驚心動魄的關(guān)于蛇精的故事。
楊二柱說的那條蛇,我也見過。十二歲那年秋天,收了秋,要翻松土地,種冬麥。奶奶讓我把眼盲但身體強壯的爺爺拉到地里幫忙。那是一個正午,我抓著爺爺溜光的拐杖,從家里,走出村子,到后溝的田里。路過水井,再走到一邊的石堰邊上,我忽然腦袋轟的一聲,失去了意識。瞬間再醒來,涎水流了滿嘴,還不斷地滴到了衣服上。
石堰下面有一座小水庫,水不多,剛淹住膝蓋的樣子。雖然已經(jīng)是秋天了,但中午的日光依舊毒烈,曬得水面發(fā)燙,石頭燒屁股。我忽然看到一個大蛇,全身金黃,真的有碗口那么粗,從一邊急速游到另一邊。我急忙說,爺,你看!爺說,讓俺看啥啊,俺啥也看不見!我才想起,爺爺根本看不見。到田里,我給奶奶說了這個情景。奶奶說,可不就是咋的,那水庫里就是有蛇精。奶奶還說,村里一個她該叫叔叔的人,那模樣長得是唇紅齒白,一表人才。方圓幾十里,找不到那樣的俊俏人物??删驮谑藲q那一年夏天,正午去水井挑水,剛回到家,對他娘說了一句,俺給蛇仙當(dāng)女婿!然后撲騰一聲倒在地上,就死了。
爺爺也說,這個是真事兒。也就是這一年之后的第三年,我們家養(yǎng)了一只母貓。一年夏天的傍晚,那貓居然叼著一條蛇回來了,喵喵叫,給母親炫耀。母親有點害怕。貓把蛇放在地上,她用鐵鍬鏟起來,把蛇埋掉了。第二天再去看,發(fā)現(xiàn)那蛇早就不知去向。母親說,蛇打不死,估計又跑了。對此,我至今深信不疑。
禿? 羯
傍晚,朱建良去趙興友家玩兒,其實是打撲克,賭注不是錢,而是香煙。他們打的是跑得快。不知不覺,已經(jīng)是凌晨了,朱建良帶的香煙都輸光了。沒了賭注,夜深了又沒地方買,牌局就散了。 出門,大明月亮,遠山近水都看得清清楚楚。正是冬天,四野全是空著枝杈的樹木,以及風(fēng)吹在干草的嗚嗚聲,有點瘆人。朱建良走出趙興友的村子,上了山上的小路,正走著,忽聽到一聲“啾兒”的叫聲,他還沒反應(yīng)過來,又傳來一聲“啾兒”的叫聲。
朱建良本來滿心的沮喪,正生氣自己為啥手氣不好。聽到這種聲音后,先是渾身打了一個冷戰(zhàn),心里想,禿羯叫,難道又要死人了!所謂“禿羯”就是貓頭鷹。在朱建良很小的時候,他爺爺就對他說,禿羯叫,一準(zhǔn)沒好事,不是死人,就是有人倒霉。因此,在朱建良心里,禿羯就是一個不祥的鳥兒。不僅是他,蓋南太行鄉(xiāng)村的人,都這么以為。
夜鱉虎
空中有一些黑影,翩翩地飛,速度很快。這種情景,通常是夏夜。人們吃了飯或者正在吃飯,抬頭一看,空中有黑影。這些黑影,往往從下向上,借著晴朗的天幕才可以看到。
“看,夜鱉虎!”看到的人都會大聲喊。所謂“夜鱉虎”就是蝙蝠。這種長相奇怪,和老鼠有著某種淵源的飛行動物,在我們南太行鄉(xiāng)村,是和“禿羯”一樣,具有不吉利的寓意的。人們普遍認為,“夜鱉虎”雖然吃蚊子,可也是能夠給人帶來不祥感覺的夜行動物。很多人見了,唯恐避之不及。
沒有人知道“夜鱉虎”住在哪里,但都認為,這種動物,是老鼠變的,而且是居住在山洞里的老鼠變成的。有些“夜鱉虎”會落在樹干和房檐上,尤其是燈光的墻上。被人看到之后,就開始驅(qū)趕。因為人們也覺得,“夜鱉虎”落在自家房子和院子里,也是一種不祥的征兆。
據(jù)說南方一些地方有人會捕獵“夜鱉虎”吃,并覺得是在攢福氣。而我們南太行鄉(xiāng)村人卻覺得,這種動物,別說吃了,看一眼都要起一身雞皮疙瘩。當(dāng)然,南太行鄉(xiāng)村里也有人不怕“夜鱉虎”的,但極少,也不會捕食。
麻? 糖
咱炸麻糖吃吧!過年前一兩天,南太行鄉(xiāng)村的多數(shù)人家都會炸些麻糖,自己吃,也給來家里拜年的親戚朋友吃。這個麻糖,形狀像是麻花,但比較松軟;也像油條,但油條大多數(shù)是單只的。麻糖是四瓣松散地擰在一起,炸出來,也是蓬松的,吃起來很有韌勁。
這麻糖似乎只有我們南太行有,即使鄰近縣城,都是油條居多,不見我們那里獨有的炸麻糖。有些年回去,母親知道我愛吃,每次都從小飯館里買一些回來。這麻糖,我感覺還是涼的好吃,剛炸出來的,有些熱,但不燙嘴,可那個味道,充滿了油脂的膩,雖然表皮有些脆,牙齒感覺很好,但舌頭會覺得略微苦澀,不怎么好吃。
也有在上面放紅糖的,即用紅糖化水之后,先把麻糖切好,下鍋炸之前,再把紅糖抹上去,炸出來的麻糖,就有了甜味。
放涼了的麻糖,吃起來,沒苦味。吃的時候,油脂雖也會溢出來,弄得手掌也油膩膩的,卻不令人覺得膩。多年前,母親不在家的時候,我就給父親炒油條。先打幾個雞蛋,炒熟,再放蒜瓣、花椒,最好是再加一些新鮮的白菜葉子,再把麻糖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在一起炒,可以適當(dāng)放點醬油,那樣吃起來是很好吃的。好像河北、北京、山西、陜西、河南一帶也這樣吃,名曰炒油條。當(dāng)時,人都以為這是最奢侈的生活了。主要是食用油用得多,麻糖是油炸的,再放油炒。這樣一來,油就成了這一道吃食的主料了。
現(xiàn)在吃油條的人少了,都知道油炸食品不健康,我胃不好以后,也不再吃炸麻糖。偶爾吃幾塊,也不像以前那樣多吃了。油脂多了,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當(dāng)人們身體缺油的時候,有了,使勁吃,每頓都吃,當(dāng)身體因為油脂發(fā)生問題,又開始控制吃油了。由此看,《道德經(jīng)》“極則反,盈則虧”確是不二真理。
饸 饹
幾乎家家戶戶有一種專門工具,就叫饸饹床。其形狀,猶如閘刀,只不過在上面桿子適當(dāng)部位,設(shè)置了一個實心錘子,圓形的,對應(yīng)的下面還有一個圓形凹槽。把面放在凹槽里,圓形吊錘垂直壓住,用力壓,凹槽的底部由帶有均勻圓孔的鋼片組成,面就會紛紛從圓孔中擠出來,而且源源不斷,直到一團面所剩無幾。下面有一個苤子接住,壓完之后,可以放在鍋里去煮了。但不能一起放進水里,要用細棍子擔(dān)住,放在鍋里,然后再撈出來。
如此這般,避免面條狀的饸饹粘連在一起,成了疙瘩蛋。
做饸饹的原料很簡單,由紅薯面加麥子面,或者玉米面、蕎麥面,和在一起,發(fā)黏之后,蒸熟,挖起一團,填滿饸饹床的圓孔,使勁壓,下面再放個東西接住就可以了。紅薯這東西,南太行鄉(xiāng)村人每年都有種一點,每年春天,總會有人開著三輪車之類的,每個村子地跑,還吆喝著說:賣紅薯苗兒了!賣紅薯苗了!人就把他叫住,買一些,找田地,挖坑、挑水,就著泥泥的水,把紅薯秧子埋進去,再用周邊的土圍攏好,就可以了。
要是夏天雨水過多,紅薯會不怎么好吃,不綿不甜不說,還特別地淡而無味。水少了,紅薯會旱死。水量適中,到秋天,大致在霜降前后,在地里隱秘成長的紅薯結(jié)得又大又多。全身呈鮮紅色,內(nèi)瓤潔白,用刀切開,有白色汁液滲出,黏在刀面和菜板上。
要想吃,先用清水洗干凈,再切塊,在稀飯鍋里加入,很甜和綿,也可以烤著吃。要做饸饹面和粉條的話,每年秋天,從地里刨出來,清水洗干凈,拿到磨坊里去磨碎成漿水,再用密度極小的棉布,一點一滴地淋出來,有一部分就是芡粉,有一部分就成了渣滓??梢宰龇蹢l,也可以做饸饹面。剩下的渣滓,大都用來喂豬。
饸饹出來,下鍋,再煮。但,放在篦子上清水蒸熟最好,可以保持形狀,味道也比較原始。從前年代,吃饸饹,一般把花生油燒開,加點蔥花、胡椒、食鹽,放在一邊,吃的時候澆在饸饹面上就可以了。當(dāng)然,有新鮮韭菜切碎代替蔥花更好。
有一年回家,見南太行鄉(xiāng)村的大小飯店招牌上,都寫著饸饹面這種食品作為他們店里的賣點之一。
弟弟說,這幾年,城里來的人,就喜歡吃饸饹面,咱們這邊人早就不吃了,見城里人吃,就都又開始吃了。從前,饸饹面、玉米面窩頭等被稱為粗糧,誰還吃的話,要被人笑話?,F(xiàn)在,卻又成了人人喜歡的好東西。世道的變遷與人們的口味,有些時候,確實有些近似。
筈 葎
春天,早先給予大地和人間綠色的除了柳條,還有榆樹。榆樹的葉子起初金黃,黃得像是一枚枚的銅錢。大致,榆錢的名字就是這樣得來的。母親拿了長桿子,背上我,又提了一只黃荊條編織的籃子,從家到后坡上去。看到一棵榆樹,見上面還有葉子。把我放在正在解凍的沙土地上,拿起帶鉤子的長桿,把樹枝折下來,然后提起來,用手捋掉上面的榆樹葉子,放在荊條籃子里。
回到家,把榆樹葉子洗干凈,瀝干水,再挖點玉米面,加水,用手攪拌均勻,倒在鋪著蒸籠布的篦子上。鍋里加上清水,然后點火。激烈的火焰燒著黢黑的鍋底,不一會兒,水就開了,持續(xù)十幾分鐘,最好半個小時,鍋里的東西就熟了,揭開鍋蓋,一股草香撲面而來,還夾雜著玉米面的味道。
這就是筈葎了。吃的時候,可以再調(diào)個佐料,一般情況是,少許花生油燒開,放上花椒和鹽巴,再加上韭菜或者蔥花(蔥段也可以),把筈葎盛在碗里,適量加入,攪拌一下,就可以吃了。那時候,我是不怎么愛吃筈葎的,覺得榆錢在嗓子里有一種刺毛的感覺。多次拒絕吃?,F(xiàn)在,南太行鄉(xiāng)村基本上沒人吃筈葎了,我也很少在春天剛開始的時候回家,這一道帶著貧苦年代記憶的鄉(xiāng)村吃食,已經(jīng)很多年沒吃到了。
甜咯啶的
楊百勝綽號大頭勝,他們家分的柿子樹最多。這柿子樹,南太行鄉(xiāng)村比較盛產(chǎn),而且都是虬枝亂舞,龐大的大樹,表皮皸裂,呈黑色,猶如瘡后的疔痂,一片片的,看起來不怎么舒服,但這種樹生命力極其頑強,活個幾十年不成問題。我們村里的柿子樹,大都是上幾代人留下的。
柿子樹的母體叫元棗樹,嫁接才結(jié)柿子。它也開花,在春天時候,黃色的小花朵掛滿樹枝,在錐圓形的大葉子之間,似乎是一群的小橘子,小而曼妙,又充滿了蜜香,引得蜜蜂恬不知恥地飛起落下。初夏時分,花朵脫落,先是青澀的小柿子,再慢慢長大,秋天成熟,大小如嬰兒拳頭,青皮,吃起來很澀。若是摘一些回家,放在溫水里,泡上幾天,澀味溢出,再吃,脆脆的甜。
白露左右,柿子發(fā)紅,尤其是長在樹頂上的,還有接受陽光多的一面。表皮變紅,再內(nèi)瓤。不過,人們總是在柿子沒有變紅之前,就摘了下來,用籃子裝了,挑回家,放在屋頂上晾曬。選完整的青柿子,用刀子去皮,再用秸稈或者破被子捂住,數(shù)日后,青柿子變紅,然后長“霜”(其實是糖分)。
還有一些,摘的時候壞了的,或者在樹上已經(jīng)變軟變紅了的,也會拿回家,同樣放在房頂上,引得黑老鴰、麻雀等鳥兒偷吃,還有老鼠。到了年關(guān),有的人家會把軟的紅柿子拿下來,擦干凈,或者剝皮,和玉米面和起來,然后再捏成一條一條的,放在油鍋里炸,待炸熟炸透了,又甜又香。
這叫“甜咯啶的”,是一種比較奢侈的吃食,每年春節(jié),大頭勝家都會做,因為他們家的柿子樹多,有足夠的柿子。我們家的柿子樹少,還沒到臘月,就都吃光了。另外,我母親也是一個不怎么好吃的人,即便是有柿子,她也嫌炸“甜咯啶的”太費油,一般不做。自家沒有的,看別人吃,就有些垂涎欲滴。大頭勝似乎知道我的心理,每次和他一起玩,他總是能從裝滿灰土的衣兜里,掏出幾根“甜咯啶的”,一邊走,一邊自己吃自己的。
他吃就吃吧,還把嘴片子甩得比花炮還響。每次看到他吃,我就特別羨慕。但我似乎從來不給他要著吃,更不會求他給我。每當(dāng)這時候,我就跑到五里外的大姨家去,大姨家也有“甜咯啶的”。大姨說,你隨便吃,吃多少咱家也有。不過,這東西不能多吃,吃多了心沉。那時候,我不知道啥叫“心沉”,后來才懂得,柿子這類的東西,糖分太重,吃多了會使得人腸胃不適,心臟還不好受。
但大頭勝好像沒事,他一天吃那么多,也沒有見不舒服過。后來我想,這可能和他家族遺傳有關(guān)系。他的爺爺(我也叫爺爺),一個個子不高、胡子潔白,一見到人就笑呵呵的小老頭,那時候八十多歲了,還下地干活,冬天也不閑著。中午回來,就一個人爬到房頂上,坐下來吃柿子。我不知道他爺爺啥時候去世的,好像活了九十多歲。去世之前的那個上午,還在吃柿子,中午睡覺,睡著睡著,人就沒了。
酸棗面
耷拉著腦袋,一聲一聲地叫,很痛苦,步子也慢,到院子里,撲騰就摔倒了。然后再叫,自己也起身,走到門檻邊。母親出來一看,吃驚地說,又吃了毒老鼠了!她蹲下來看了一下,然后回家,翻出一個塑料包。塑料包很臟了,外面落著一些柴灰。母親飛快打開,拿了一只碗,把塑料包打開,掰了一塊發(fā)黃,還有點發(fā)黑的東西,丟在碗里,再提起暖瓶,倒了一些開水。再拿勺子,攪動一番,走到門外,蹲在奄奄一息的貓跟前,舀里面的湯水,喂給它。
這是我家的灰貓,起初,一天能抓好幾個老鼠,先前把我們家當(dāng)成疆場和舞臺的鼠輩們,就銷聲匿跡了。這對貓兒不是好事。對手沒了,也等于斷了口糧。前幾次,它就吃了別人家用毒藥毒死的老鼠尸體,差點沒命。這一次,它還是不長記性,又吃了毒老鼠,搖搖晃晃地回家,用虛弱的叫聲,提醒母親來救它。母親如法炮制,倒了酸棗面,用開水?dāng)囬_,喂給它。
如此幾次,都是酸棗面救了它的命。母親說,酸棗面是解毒的。有的人因為噴灑農(nóng)藥引起中毒,喝酸棗面以后,癥狀有所改善。還有的人,覺得自己渾身無力,疲倦,或者失眠、多夢、脾胃不好等,也可以喝酸棗面。
南太行的酸棗多數(shù)為尖酸棗,形體小,核結(jié)實,磨成粉的原料,多是連皮帶肉帶核一起來的。酸棗在秋天大規(guī)模成熟,山上很多。一般人家,都是自己上山摘酸棗,晾干后,然后在碾子上磨成粉狀,包裹起來,備用。據(jù)說,出生于河北任丘的扁鵲,就曾用酸棗面治好過趙簡子趙鞅的“五日昏迷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中說:“(酸棗)安五臟,輕身延年?!本哂醒a肝、寧心、斂汗、生津等藥效。
洘撈兒
大致是從山西晉中一帶傳下來的。南太行鄉(xiāng)村,就包括山西左權(quán)、潞城、和順、長治等地方。山西海拔較高,產(chǎn)蕎麥,自然也有蕎麥面。這種面發(fā)黑,略粗糙。先前年代,人們不得已而吃。日子好過了,便鄙視粗糧。蕎麥面不僅可以蒸饅頭、做餅子(煎餅),還可以做洘撈兒,就是把蕎麥面加鹽加水,在面盆里和成團,再一點點地揪下來,用大拇指在案板上用力一撮,就成了扁形,一朵朵的,就叫洘撈兒。因為形似貓耳朵,有些地方也叫貓耳朵。
做洘撈兒,和做面片一樣,等足夠一鍋或者夠一家人一頓吃了,再下到開水鍋里。如果再想放點菜(夏天的西葫蘆、豆角、土豆、菌子,冬天則放北瓜、干豆角、蘿卜條、白菜等),也是可以的。菜和洘撈兒一起煮,放點鹽,再切一些韭菜、香菜丟進去,吃起來味道很好。如此好吃的食物,我只是在山西姥舅和姥姨家吃過,在河北自己家里,倒是很少能吃到蕎麥面洘撈兒。
(責(zé)任編輯:孫婷)
楊獻平 河北沙河人。曾在巴丹吉林沙漠和成都從軍。作品見于《天涯》《中國作家》《人民文學(xué)》。曾獲得首屆三毛散文獎、全軍文藝優(yōu)秀作品獎、在場主義散文獎、四川文學(xué)獎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沙漠里的細水微光》《生死故鄉(xiāng)》《作為故鄉(xiāng)的南太行》等,以及多部中短篇小說?,F(xiàn)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