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亞丁
北京鐵城建設監(jiān)理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 100855
低預應力樹脂中空錨桿適合于各類復雜地質環(huán)境的隧道支護工程,能夠起到理想的支護強度,同時兼具注漿及排氣功能,適合各類巖層隧道的臨時支護或永久支護工程[1]。但在應用之前,需要進行相關試驗確定錨桿參數(shù)。一般來說,錨桿試驗主要是針對錨固段長度、藥卷長度及注漿等參數(shù)的確定。但若是地質非常復雜的地段,應在常規(guī)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試驗范圍,為更多錨桿施工細節(jié)做出指導。
以某高原鐵路某隧道為例,全隧為雙洞單線隧道,左右線線間距為30~40m,左線隧道進口里程DK659+700,出口里程DK675+225;右線隧道進口里程DYK659+705,出口里程DYK675+315.445,左線隧道全長15525m,右線隧道全長15610.445m,隧道設計錨桿主要為低預應力樹脂中空注漿錨桿、藥卷錨桿、低預應力漲殼式錨桿等,其中在低預應力樹脂中空錨桿施工前,選擇某隧道1號斜井X1DK0+660.0~X1DK0+640.0段,開展工藝試驗,該實驗段的長度為1.2m,共設置15個錨桿。在該實驗中,其錨桿長度為3m,襯墊板規(guī)格為15×150×6mm。
(1)根據(jù)工藝性試驗,確定該廠家生產的錨桿在現(xiàn)場施工時預應力達到60KN時螺母的扭矩控制值。
(2)確定施工參數(shù),主要確定錨桿實心段長度、樹脂藥卷裝填量、樹脂錨固劑的靜置時間、注漿漿液配比等參數(shù);
(3)根據(jù)試驗結果編制作業(yè)指導書,用以指導后續(xù)低預應力樹脂錨桿施工。
根據(jù)標段情況,在樹脂錨桿大規(guī)模施工前,選取一段做工藝性試驗,本次樹脂 錨桿工藝試驗段選在高原鐵路某隧道1號斜井X1DK0+660.0~X1DK0+640.0區(qū)間縱向長度1.2m,按照環(huán)縱向間距1.2*1.2m 布設,共計錨桿15根,確定施工參數(shù);按照環(huán)縱向間距1.2*1.2m,在 試驗段上臺階開挖初噴后(前置法)及鋼架架設復噴完成后(后置法)各打設5環(huán),共計75根,對比分析兩種施工方法的優(yōu)劣,確定合理的施工方法。錨桿參數(shù):本次試驗采用長3m低預應力樹脂中空注漿錨桿,錨桿長3m。墊板為15×150×6mm。
此次試驗的內容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一是根據(jù)本標段中錨桿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扭力-扭矩的測試,可以用來指導后續(xù)的測試和現(xiàn)場施工[2]。二是針對錨固段長度、藥卷長度及注漿等參數(shù)進行試驗;三是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比較先置法還是后置法兩種試驗技術的支護效果,最終確定最佳錨桿支護方案。
低預應力樹脂中空注漿錨桿試驗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低預應力樹脂中空注漿錨桿試驗流程圖
1)制作穿心型套管,長度為50cm,直徑108mm鋼管,兩端通過d為16 mm的鋼板進行滿焊,并在鋼板的中央開一個28 mm的圓形孔洞。
2)從入場的Φ25中空錨桿中,任意選擇3個,從3個中空錨桿段處每一個都隨機地截取1m長的空心錨桿。
3)準備數(shù)顯穿心型壓力環(huán)和數(shù)顯扭矩扳手。
1)在自行制作的工作臺上緊固穿心型套管。
2)取錨桿一端用螺絲帽將其與套管一端焊在一起,另一端依次穿過套管、壓力傳感器和墊板,并用螺絲帽進行預緊。
3)用數(shù)字顯示扭矩扳手擰緊螺帽,分別按設計值350 N*m、400 N*m、450 N*m、500 N*m、550 N*m,600 N*m、650 N*m、700 N*m、750 N*m,800 N*m進行扭動,并觀察各扭力的壓力傳感器顯示的數(shù)據(jù),并進行記錄。
4)對其余兩套螺栓,按以上方法進行測試,并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
利用扭力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對錨桿的扭矩作出分析,根據(jù)各扭力以及對應的壓力繪制扭力-壓力的曲線,結果看到當錨桿的扭力從350N*m到800N*m的時候,壓力傳感的數(shù)值呈現(xiàn)出了一個遞增的趨勢,由此可以將扭力與壓力傳感的數(shù)值聯(lián)系起來,即壓力=扭力* K,帶入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得到的K值為0.094,按照設計的要求,錨桿的預應力為60 KN,根據(jù)計算式:壓力=扭力* K,得出扭力為635 N*M。
在本次試驗中,使用的樹脂錨固劑是一種超快速樹脂錨固劑,其型號為 CKa型。在對該樹脂錨固劑的有關標準進行查找,了解到這種錨固劑的凝膠時間為8~25s,在5 min齡期的錨固力不少于匹配錨桿屈服力值的1.2倍(157.2 KN),也就是在攪拌停止后等到5 min樹脂膠漿與固化劑的反應就基本停止,并能夠達到設計要求。
試驗二主要是針對錨固段長度、藥卷長度和灌漿參數(shù)作為試驗對象,共分成7個小組:
第一套錨本體節(jié)段長24cm,裝藥筒長30cm,試驗用2支錨,兩支錨的灌漿配比為0.35:1及0.45:1;
第二套錨本體節(jié)段長32cm,裝藥卷段長40cm,試驗用2支錨,兩支錨的灌漿配比為0.35:1及0.4:1;
第三套錨本體節(jié)段長40cm,裝藥筒長50cm,試驗用2支錨,兩支錨的灌漿配比為0.4:1,另一支錨為0.45:1;
第四套錨桿體節(jié)段長48cm,藥卷長60(30+30)cm,一共試驗了3個錨桿,其中三個錨的灌漿配比為0.35:1、0.4:1及0.45:1;
第五套錨本體節(jié)段長56cm,藥卷長70(30+40)cm,試驗用兩支錨,兩支錨的灌漿率為0.35:1和0.4:1;
第六套錨本體節(jié)段長64cm,藥筒長80(40+40)cm,試驗用兩支錨,一支錨的灌漿配比為0.4:1,另一支錨的灌漿配比為0.45:1;
第七套錨本體節(jié)段長72cm,藥盤90(40+50)cm,試驗用兩支錨,兩支錨的灌漿配比一支為0.35:1,另一支錨為0.45:1。
在X1DK0+666.6~X1DK0+665.0處,共打15根錨桿,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7根,第二部分8根,以下為各錨桿的編號:
表1 試驗錨桿編號及相關參數(shù)
①根據(jù)試驗尺寸進行錨桿制作。
②根據(jù)試驗計劃的規(guī)定,對初始澆筑的混凝土進行放樣,并根據(jù)要求標號。
③編號1-1,1-7的實體段為24cm,放置一根30cm長的炸藥卷,之后用三臂鑿巖臺車迅速打入桿體,充分攪拌后等待5min靜置,期間嚴禁接觸樁身。待安裝完畢后,馬上安裝墊片和螺母,開始張拉,待張拉至60 KN時,并作好記錄。應用0.35:1水泥漿對1-1號錨進行灌漿,應用0.45:1水泥漿對1-7號錨進行灌漿,并對其灌漿充盈情況進行測試。
④1-2,1-6兩孔實體段為32cm,放置一根40cm長的藥卷,用三臂鑿巖臺車迅速打入樁身,攪拌均勻,放置5min,放置過程中嚴禁接觸樁身。待安裝完畢后,馬上安裝墊片和螺母,開始張拉,待張拉至60 KN時,并作好記錄[3]。應用0.35:1水泥漿對1-2號錨進行灌漿,應用0.35:1水泥漿對1-6號錨分別進行灌漿,并測試灌漿充盈程度。
⑤1-3,1-5兩孔實體段為40cm,放置一根50cm長的炸藥,用三臂鑿巖臺車迅速轉動,推動錨桿進入鉆孔,攪拌均勻,放置5min,放置過程中不得接觸到炸藥。待安裝完畢后,馬上安裝墊片和螺母,開始張拉,待張拉至60 KN時,并作好記錄。在完成了預應力的施加之后,對1-3的錨桿,使用0.4:1的水泥注漿,對1-5的錨桿使用0.45:1的水泥注漿,并測試灌漿充盈程度。
⑥在1-4、2-4、2-5三個孔洞實體段都是48cm,放置兩根60cm長的炸藥卷,用三臂鑿巖臺車迅速打入樁身,攪拌均勻,放置5min,放置過程中不得接觸樁身。待安裝完畢后,馬上安裝墊片和螺母,并開始張拉,待張拉至60 KN時,并作好記錄。在預應力施加完畢后,對1-4號錨桿進行0.35:1的水泥灌漿,對2-4號錨桿進行0.40:1的水泥灌漿,對2-5號錨桿進行0.45:1的水泥灌漿,并測試灌漿充盈程度。
⑦2-1,2-8兩孔的實體段為56cm,放置2個70cm長的炸藥卷,用三臂鑿巖臺車迅速轉動,推動錨桿進入鉆孔,攪拌均勻,放置5min,放置過程中嚴禁接觸樁身。待固定完畢后,馬上安裝墊片和螺母,開始張拉,待張拉至60 KN時,并作好記錄。在完成了預應力施加之后,對2-1錨桿使用0.35:1水泥注漿,對2-8錨桿使用0.40:1水泥注漿,并測試灌漿充盈程度。
⑧2-2,2-7兩孔的實體段為64cm,放置2根80cm長的炸藥卷,用用三臂鑿巖臺車迅速轉動,推動錨桿進入鉆孔,攪勻后放置5min,放置過程中嚴禁接觸樁身。待固定完畢后,馬上安裝墊片和螺母,開始張拉,待張拉至60 KN時,并作好記錄。應用0.4:1水泥漿對2-2號錨進行灌漿,用0.45:1水泥漿對2-7號錨進行了灌漿,并測試灌漿充盈程度。
通過7個系列的測試,分別對錨桿的錨固長度、藥卷長度及灌漿率進行了測試,得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結論:
第一套錨在灌漿完畢后放置5 min,然后使用錨桿拉伸器對其進行拉伸測試,在1-1號錨上加了380N*M的扭力后,錨桿被拉出,在1-7號錨上加了395N*M的扭矩后,錨被拉出;
第二套錨在灌漿完畢后放置5 min,然后使用錨桿拉伸器對其進行拉伸測試,在1-2個錨上加了420N*M的扭力后,錨被拉出,在1-6個錨上加了435N*M的扭矩后,錨被拉出;
第三套錨在進行灌漿時,放置5 min,然后使用錨桿拉伸儀器進行拉伸測試,在1至3號的錨上,在460N*M的扭力作用下,1-5號錨被拉出,在475N*M的扭矩作用下,錨被拉出;
第七套錨固結束后,放置5 min,用拉伸器進行拉伸實驗,分別對2-3號和2-6號分別加了635牛的扭力,但都沒有將錨桿拉出來。
錨桿施作方法有先置法和后置法兩種,試驗三即選取最優(yōu)錨桿施作方法。
(1)根據(jù)試驗一、試驗二得到的錨桿施工參數(shù),在后續(xù)要開挖的12 m范圍里(10環(huán))進行試驗三。
(2)在0~6m的范圍里(前5環(huán))用后置法,在6~12m的范圍里(后5環(huán))處采用前置法。
(3)后置法要在在初始澆筑之前,于需要初支的地方設置一個方形平臺,其頂部30×30cm,底部33×33cm,高10cm,尺寸為1.2×1.2m。
(4)在錨固結束后,對已預留的洞口重新噴射。
(5)在6~12m的區(qū)域開挖并完成初次噴射后,進行打錨。
(6)對比兩種施作方式的施工效果。
結果顯示,先置錨桿施工一個周期所需要的時間是9.3h,后置法施工錨桿一個周期所需要的時間是8.6h,后置法施工的時間可以節(jié)省42min。但是,與后置法施工相比,先置法施工在控制軟巖變形方面更占優(yōu)勢。此外,后置法施工需要預先預埋溝槽,還要對錨頭進行處理,其操作過程會比較繁雜、較耗時,故此采用前置法更為理想。
(1)設立專門的質量管理人員,健全質量保障制度,將試驗質量層層把關。
(2)試驗相關人員需要開展崗前培訓,每個試驗相關人員都要經過崗位培訓及相關考核。
(3)強化試驗作業(yè)的全程質量監(jiān)管,嚴格控制施工作業(yè)的品質。
(4)嚴格執(zhí)行質檢體系,對出現(xiàn)的質檢問題,要明確責任,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從試驗一結果來看,60KN的低預應力樹脂中空錨桿施加的最大扭力為635 N* M;從試驗二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錨桿靜置5min可以達到抗拔力的需求,注漿配合比應選擇0.35:1~0.4:1;從試驗三結果來看,采用先置法施工對于掌子面的施工安全、初期支護的平整度較好,因此錨桿宜采用先置法進行施工。總之,工程通過以上試驗并加強質量控制,得出最佳錨桿參數(shù)及最佳支護方法,為低預應力樹脂中空錨桿在復雜地質下鐵路隧道施工中發(fā)揮最佳作用,并為后續(xù)正常施工提供可靠的施工指導,可為同類工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