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十八歲,卻已是有了一年教齡的中學體育老師了。因為從小就崇拜軍人,特別是身著披肩、斜戴軍帽的水兵,盡管已連續(xù)兩年參軍未成(一次是在學,一次是年齡不夠),可我還是第三次報了名。中國有句俗話:“事不過三?!蔽蚁?,這一次定能如愿。
20世紀70年代的最后一個冬天,對我們戴家莊戴氏來說,是非常值得慶幸的季節(jié)。盡管天氣冷得叫人發(fā)抖,可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大人小孩兒還是排成長長的隊伍送了我一程又一程,我的那幫銅管樂隊的隊友們,愣是鼓紅了腮幫吹了一曲又一曲。我很是自豪與驕傲,因為我是銅管樂隊,也是戴家莊歷史上的第一個兵,而且還是神氣的海軍。
從此,八閩大地上少了個整天在操場上吹哨子的體育老師,多了個最可愛的人;少了個靠吹號混日子的隊員,多了個飯前、會后揮動雙手指揮唱歌的新兵。就在我當兵的第二天,稅務局的招工通知送到了我家。假如我繼續(xù)留校任教,假如我到稅務局工作,那么,此生的不幸,就是無法體會到當兵的樂趣。
火車整整跑了一天一夜,汽車又把我們這幫不知天高地厚的新兵們帶到了某訓練基地。剛跳下汽車,新兵景初嘀咕:“這是山溝吧?怎么見不到大海?”一位比我們大不了多少的戰(zhàn)士(過后才知道是我們的班長),沖著這位新兵說:“你們離見大海的日子還遠著呢!”我不解,但不敢問。
臨離開家時,父母千叮嚀萬囑咐:“到了部隊要老實、聽話、肯干,部隊是緊張有余、活潑不足的地方,但可以磨煉人的意志?!?/p>
真正過上了軍營生活,才發(fā)覺部隊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緊張。記得有次部隊放電影,老兵單位爭先恐后地唱了歌,過后不約而同地向新兵連“開火”:“新兵連,來一個!”那訓練有素的拉歌聲,起落有秩的鼓掌聲,逼得新兵連“走投無路”。指導員走到我身邊,悄悄說:“小戴,指揮唱首歌?!薄拔倚袉??”望著指導員充滿信任的目光,我鼓足了勇氣,站到隊伍面前,脫口而出:“新兵連的戰(zhàn)友們,我們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卻不料起調聲未落,整個操場哄堂大笑,原來,我因緊張把“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起調直接唱成“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了?!爸貋?,小戴?!敝笇T站到了我的身邊并鼓勵我。于是,剛來一星期的新兵們在我的指揮下,硬是把歌唱得震天響,引得掌聲四起,整個操場充滿了熱烈的氣氛。
剛當新兵的那陣子,最羨慕的就是班長那疊得像刀切似的被子,斜看、正看都有棱有角,且被面雪白,不像我們的被面黃黃的。這是班長們最值得自豪的,幾乎每個班長都這么說過:“疊被子是練出來的,而被子是洗白的。待被子洗白時,你就是一名老兵了。”于是,星期天一到,新兵們紛紛拿出平時舍不得吃的好東西“孝敬”班長,纏著班長傳授疊被子的技巧;個別新兵抱著并不臟的被單到河里洗啊,漂啊,好像被單洗白了就可以當老兵似的,結果,當被單曬干時,犯傻了—不會縫被子,只好請班長幫忙,弄得班長哭笑不得:“唉,你們這些新兵!”
在新兵連,最害怕的就是緊急集合,在全黑的情況下,穿衣、戴帽、打背包,常常相互穿錯了衣服、戴錯了帽子。有一次緊急集合時,我因慌了神兒把褲子前后穿反了。隊伍集合后,連長打著手電筒檢查時,發(fā)現(xiàn)了我的異樣。新兵們笑得彎下了腰。連長笑過后對隊伍喊道:“嚴肅些!”我當時真恨不得地上有條縫,好讓自己鉆進去,狼狽極了!別看緊急集合容易讓人出洋相,又攪人好夢,但我慢慢喜歡上了這種訓練方式。那種在黑暗中慌亂又興奮的心情,只有當過兵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最難忘的是當兵后的第一次站崗。這是我對神圣軍人的初步印象,也是后來我在漫長的軍旅生涯中珍藏的一段記憶,那么深刻,那么難忘。那次我站最后一班崗,也就是凌晨四點至六點。我獨自一人,手上僅有一把“槍”—一根一米多長的木棍。說實話,我并不害怕,而且我深諳“兵不厭詐”的兵法。我藏在黑乎乎的墻角,借著微弱的夜光觀察著周圍的一切……突然,遠處傳來輕微的腳步聲,我情不自禁地握緊了手中“槍”,屏住呼吸……眼看“目標”越來越近,我終于沉不住氣,顫抖地喝道:“口令?”沒有回答!“目標”繼續(xù)向我逼近。我一慌,向前追上幾步,憑著在家當民兵時學的“招數(shù)”,持“槍”向前刺去……“好利索!是誰?”是連長!我聽出來了,頓時出了一身冷汗,結結巴巴地回答:“一班副班長,戴方毅?!边B長在我肩上輕輕拍了一下,說:“警惕性蠻高的,差點兒捅了我?!蔽艺胝f“對不起”之類的話,連長已經吹著口哨走了……
訓練很快結束了,這也意味著我們將告別新兵連,走向大海,走向各自的崗位。分別的時候,不知誰輕輕地唱起《等到明年這一天》,盡管我們明年此時難以相逢,但我們的心情何嘗不是歌中所唱的那樣呢?共同的信念把素不相識的我們從祖國的天南地北召喚在一起,可如今這一別,或許今生將不再相見!淚如雨,情似海,珍藏心里的是一份最為誠摯的祝?!獞c功會上再相逢!
二十載風雨春秋,新兵連的生活,究竟是怎樣一種力量,讓我長久憶念,風霜雨雪也不能磨滅;究竟是怎樣一種昭示,讓我戎馬海疆,哪怕慷慨赴死。如今,每回與新兵擦肩而過,我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當新兵的日子。
留一份沉默給自己
躑躅于人生之旅,經歷生活之潮的繽紛,以及俗世風塵的喧囂。固守自己,站在歲月的城堡,撫摸歲月的心臟,感受歲月脈絡的跳動,讓一股沉默清泉從心澗滲出心房,涌入心河,漫過溝溝壑壑,遍及神州大地。
沉默是一首曲子,悠揚地和著人生的旋律,把胸中升騰的火焰,化作一串串清晰的腳印,剔去一切無奈和惆悵。古人說“沉默是金”,我覺得很有哲理,在對待誤解時,保持沉默,這對事情本身沒有什么壞處。我們立身處世,只要沒有理虧的地方,沒有對不起良心的事情,就不要在意人們的議論。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志士不是在沉默中磨礪出成就的:屈原在流放的痛苦沉默中賦出了千古絕唱《離騷》,仲尼在失意的痛苦沉默中著出了《春秋》,曹雪芹在家破的痛苦沉默中寫出了《紅樓夢》,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的痛苦沉默中書就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沉默是一面鏡子。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說《繩子》中,有個名叫奧士高納的農民,因隨手在地上拾了根繩子,而被誤會拾了別人的錢包,從此,他的生活陷入了不停的辯解和別人的不信任之中。無獨有偶,某年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的小品《張三其人》中的張三,便有著奧士高納的影子,只是社會和時代不同罷了。現(xiàn)實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被別人誤解和議論的事情,誰都可以委屈地講一大串。現(xiàn)實生活中,被別人誤解的事情太多,大多屬于不了解事情全貌而產生的誤會,相信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但如果像奧士高納和張三那樣,恐怕是越解釋越糟糕,因此,要學會不去解釋,讓沉默的鏡子還原真相,畢竟,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沉默是一把梳子,可以梳理掉歲月堆積的,剪不斷理還亂的三千煩惱絲;沉默是一習清風,可以吹落旅途布滿的塵埃,拂去心靈深處的片片霧靄;沉默是一泉碧波,可以洗滌靈魂之境,滋養(yǎng)一個真善美的“桃花源”。那么,我們該如何面對誤解呢?我想應該向曾經的中國女排運動員郎平學習。有一次,教練袁偉民因一件事讓郎平受了委屈,郎平不是去找袁教練說道理論,而是默不作聲地讓事情過去。后來,袁教練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當面表揚了郎平這種甘受委屈、顧全大局的精神。此例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該澄清的事情,要解釋清楚,如涉及工作上和原則性的問題,絕不能保持沉默;但有些芝麻小事或無妨大礙的問題,就不要過多地糾纏不清、揪著不放。
沉默是一劑良藥,有“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之妙,及時醫(yī)治了跋涉旅途中,因風吹、雨打、日曬所留下的斑斑駁駁的傷痕。心情歸于平靜,腦海復以靜寂,擁有一顆健康的心,一顆平常的心,獨守一方亮麗的天空。在別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時,默默地坐下來讀一本心愛的書,讓那如蘭的一縷縷清香,彌漫在苦短的人生中;在別人迷戀燈紅酒綠、狂歌勁舞時,關起門來聽一首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沉醉在《愛的協(xié)奏曲》中;在別人談論飛利浦、金利來時,固守著自己內心的世界與朋友交流,用自己的真誠,撫慰一顆孤寂的心。保持沉默,并不是無能和軟弱的表現(xiàn),而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個人的情操和度量,是一種內在素質的外在體現(xiàn)。
多數(shù)人有了委屈,總希望找人傾訴,就像一座冰封已久、雪積經年的雪山,長久壓在心底冰冷而沉重,唯有冰消雪化才能減輕幾分沉郁。于是,我經常做一個沉默的聽眾,讓斗室盛滿故事。為什么喜歡到我的斗室來—機關太莊嚴,商店太嘈雜,唯獨我這偏安一隅的蝸居,最適合他們傾倒胸中的苦水愁湯,仿佛我這斗室的深潭里,蘊了千萬噸純正的荔枝蜜,任黃連羹、苦膽汁都能化為一泓濃稠糖漿。
于是,我傾聽了夫妻為第三者介入的感情糾葛產生的矛盾,初上情場者的羞怯與幻想,裂變婚姻中難以脫身的軟磨硬纏,努力工作中受到無良領導盤剝壓榨的滿腔怒火……前來傾訴苦惱的他們,有的只是傾吐,有的則是解脫。而我,只需遞上一杯熱茶,默默地當一名近距離的聽眾。在她怒從膽邊生、淚向情天灑的沖動間,緩緩送去幾許寬慰,陪上一把同情;在他熱火心頭燒、氣盛目眥裂的當口兒,澆一掬清水,吹一縷涼風,讓他的傾訴河流歸海,泄入滔滔無限,一頃平波。
每一個來到世間的人,都是宇宙過客,所以,不必在意生命的得失,不必糾結生活的煩惱。人要心靜,言多必失,喋喋不休不如觀心自省,埋怨他人不如立聽即忘。
清者自清,無須爭辯;人品端正,無須多言。
說了是一種表達,不說是一種表態(tài),真正的智者從來不會咄咄逼人,而是習慣了沉默。
在大事面前,淡定從容;在瑣事面前,置之一笑。
總有一天,你會懂得,說了未必有用,不說反而清靜。
留一份沉默給自己。
洞察自己,傾聽自己,洗滌自己,充實自己,年年歲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