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劉莉,任杰
周口市中心醫(yī)院婦產(chǎn)科,河南 周口 466000
慢性盆腔炎(CPID)是女性盆腔腹膜、周圍結(jié)締組織及生殖器官急性炎性病變后未有效根治致病情遷延不愈而引發(fā)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臨床以下腹及腰骶疼痛、白帶異常、月經(jīng)不調(diào)、低熱等為主要表現(xiàn),嚴重則導(dǎo)致異位妊娠或不孕,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西醫(yī)治療CPID 以抗感染為主,其中替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為常用藥物,能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但因本病遷延不愈,病情易反復(fù)發(fā)作,單純使用西藥療效不佳。中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生與氣血瘀滯、血行不暢有關(guān),以氣滯血瘀為主要證型。桂枝茯苓膠囊具有活血化瘀、消癥的功效[2]。本研究觀察桂枝茯苓膠囊輔助西藥治療CPID 的療效,并分析該療法對盆腔血流動力學、炎癥反應(yīng)的改善效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符合《婦產(chǎn)科學》[3]中CPID 的診斷標準。有盆腔炎性疾病史,且病情呈反復(fù)發(fā)作;臨床以下腹墜脹疼痛、月經(jīng)異常、白帶異常、低熱、精神不振及疲乏感等為主要表現(xiàn);臨床體征表現(xiàn)為附件區(qū)片狀增厚或條索狀增粗或有包塊,附件組織粘連。
1.2 辨證標準符合《中醫(yī)婦科學》[4]中少腹痛氣滯血瘀證的辨證標準。主癥:下腹刺痛或脹痛,腰骶酸痛、經(jīng)行腰腹痛加重。次癥:帶下量多,色黃或白、情志抑郁、乳房脹痛、經(jīng)色暗紅。舌脈象:舌質(zhì)暗紅,有瘀點;脈弦澀。
1.3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及辨證標準;年齡20~50 歲;病程>3 個月;患者知曉本研究并自愿配合臨床觀察。
1.4 排除標準盆腔炎急性發(fā)作;有其他婦科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有凝血功能障礙或其他臟器功能不全;未嚴格遵醫(yī)囑用藥或中途退出研究。
1.5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6 月—2022 年6 月周口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90 例CPID 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及對照組各45 例。研究組年齡23~50 歲,平均(34.18±10.36)歲;病程6 個月~5 年,平均(2.96±0.78)年;未婚未育10 例,已婚未育16 例,已婚已育19 例。對照組年齡20~49 歲,平均(33.76±9.52)歲;病程8 個月~6 年,平均(3.12±0.80)年;未婚未育8 例,已婚未育15 例,已婚已育22 例。2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周口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2.1 對照組口服替硝唑片(山東齊都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547,規(guī)格:0.5 g×16 片/盒),初次劑量為每天2 g,后續(xù)為每天1 g,頓服??诜}酸左氧氟沙星膠囊(安徽萬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206,規(guī)格:0.1 g×12 粒),每次0.2 g,每天2 次。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口服桂枝茯苓膠囊(江蘇康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005,規(guī)格:0.31 g×100 粒)治療,每次3 粒,每天3 次。
2 組均連續(xù)治療21 d 后評估療效。用藥期間,叮囑患者每天做好外陰清潔工作,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作息規(guī)律。
3.1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治療21 d 后評估2 組治療效果。②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5]進行2 組中醫(yī)證候評分。將主癥(下腹刺痛或脹痛、腰骶酸痛)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2、4、6 分,次癥(帶下異常、乳房脹痛、情志抑郁、經(jīng)色暗紅)按無、輕、中、重分別計0、1、2、3 分,分值越高則癥狀越嚴重。③盆腔血流動力學指標。治療前后采用西門子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監(jiān)測2 組盆腔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阻力指數(shù)(RI)、搏動指數(shù)(PI)、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最大血流速度(Vmax)。④炎癥指標。治療前后取2 組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半徑9 cm,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后放置-80 ℃冰箱待測。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檢測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采用羅氏MODULAR E170 化學發(fā)光法(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檢則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采用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四川省邁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試劑盒)測定血清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水平。
3.2 統(tǒng)計學方法以SPSS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2 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dǎo)原則(試行)》[5]擬定。痊愈:下腹及腰骶疼痛等癥狀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95%,B 超檢查顯示盆腔無包塊、積液,子宮附件正常;顯效:下腹及腰骶疼痛等癥狀明顯改善,70%≤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95%,B 超檢查顯示盆腔積液消失或量少,盆腔包塊縮?。?/3,子宮附件區(qū)無壓痛,略增厚;有效:下腹及腰骶疼痛等癥狀有所緩解,30%≤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70%,B 超檢查顯示盆腔積液減少,子宮附件區(qū)有輕微壓痛,略增厚;無效:下腹及腰骶疼痛等癥狀無改善或加重,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30%,盆腔積液、包塊及子宮附件區(qū)無明顯改善。
4.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75.56%(P<0.05)。
表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4.3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治療前,2 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各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2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 別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45 45下腹刺痛或脹痛治療前4.76±1.05 4.45±1.28 1.256 0.108治療后1.29±0.35①2.32±0.48①11.631<0.001腰骶酸痛治療前3.92±0.87 3.88±0.79 0.228 0.874治療后0.86±0.25①1.54±0.34①10.809<0.001帶下異常治療前2.15±0.62 2.21±0.68 0.437 0.656治療后0.78±0.21①1.27±0.30①8.976<0.001乳房脹痛治療前2.30±0.58 2.25±0.52 0.431 0.680治療后0.89±0.20①1.34±0.34①7.653<0.001情志抑郁治療前1.98±0.40 1.92±0.45 0.669 0.443治療后0.90±0.27①1.45±0.32①8.123<0.001經(jīng)色暗紅治療前2.35±0.48 2.40±0.42 0.526 0.592治療后0.86±0.31①1.29±0.36①6.072<0.001
4.4 2 組治療前后盆腔PI、RI、PSV、Vmax 水平比較見表3。治療前,2 組盆腔PI、RI、PSV、Vmax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盆腔PI、RI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2 組PSV、Vmax 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
表3 2 組治療前后盆腔PI、RI、PSV、Vmax 水平比較(±s)
表3 2 組治療前后盆腔PI、RI、PSV、Vmax 水平比較(±s)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 別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45 45 PI治療前3.21±0.54 3.15±0.50 0.547 0.572治療后2.09±0.32①2.64±0.45①6.682<0.001 RI治療前0.95±0.18 0.97±0.16 0.557 0.568治療后0.42±0.11①0.66±0.14①9.042<0.001 PSV(cm/s)治療前0.42±0.05 0.44±0.07 1.560 0.091治療后0.56±0.08①0.50±0.06①4.025<0.001 Vmax(cm/s)治療前31.26±1.12 30.98±1.23 1.129 0.216治療后38.40±2.34①35.11±2.08①7.049<0.001
4.5 2 組治療前后血清IL-10、PCT、hs-CRP 水平比較見表4。治療前,2 組血清IL-10、PCT、hs-CR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血清IL-10 水平升高(P<0.05),2 組血清PCT、hs-CRP 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組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PCT、hs-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2 組治療前后血清IL-10、PCT、hs-CRP 水平比較(±s)
表4 2 組治療前后血清IL-10、PCT、hs-CRP 水平比較(±s)
注:①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 別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例數(shù)45 45 IL-10(ng/L)治療前26.28±5.25 27.05±5.57 0.675 0.315治療后37.46±6.32①31.68±5.16①4.752<0.001 PCT(ng/mL)治療前0.25±0.07 0.27±0.08 1.262 0.208治療后0.06±0.02①0.12±0.03①11.163<0.001 hs-CRP(mg/L)治療前12.46±2.25 13.05±3.76 0.903 0.254治療后3.78±1.10①6.34±1.38①9.731<0.001
CPID 在婦科疾病中屬常見病、多發(fā)病,因其長期反復(fù)發(fā)作,盆腔內(nèi)組織和器官在炎癥刺激下可導(dǎo)致黏膜充血水腫、輸卵管或卵巢粘連包塊、盆腔積液等并發(fā)癥,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痛苦[6]。目前,抗感染是西醫(yī)治療本病的主要手段。替硝唑為硝基咪唑類抗厭氧菌藥,主要用于厭氧菌感染,對梭狀芽胞桿菌屬、革蘭陽性厭氧菌等均具有較好的抗菌活性,適用于治療各種厭氧菌感染如盆腔感染、腹腔感染、支氣管炎等[7]。左氧氟沙星為一種氧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可對DNA 解旋酶的活性產(chǎn)生抑制作用,并使病原菌DNA 的復(fù)制與合成受到抑制,而達到抗菌效果,適用于革蘭氏陰性菌、葡萄球菌屬及腸球菌等引起的感染[8]。經(jīng)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替硝唑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兩種藥物均屬于抗生素,長期應(yīng)用抗生素易產(chǎn)生耐藥性,而導(dǎo)致抗感染效果逐漸下降,加之患者在勞累過度或機體免疫力降低時可導(dǎo)致病情復(fù)發(fā)。
CPID 可歸屬于中醫(yī)學少腹痛、帶下等范疇。中醫(yī)認為,本病病位為胞宮沖任,與肝臟密切相關(guān),以氣機不暢、血行不通相互作用為主要病機。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加之女子經(jīng)、胎、生產(chǎn)過程中,風、寒、濕、熱等毒邪易入侵胞宮、胞絡(luò),氣血受擾,氣的升降出入受影響,而導(dǎo)致氣滯;氣血不暢,瘀血阻滯胞絡(luò),難以濡養(yǎng)胞宮、胞脈,不榮則痛,如此反復(fù)發(fā)作,致病情遷延難愈。故治療應(yīng)遵循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原則。本研究所用桂枝茯苓膠囊,有行氣活血化瘀、消功效。方中桂枝溫通血脈、疏利肝氣,為方中君藥;茯苓利水滲濕,為方中臣藥,與君藥配伍有行氣化水作用;桃仁活血行瘀,赤芍散瘀止痛、清熱涼血,牡丹皮活血祛瘀、清熱涼血,桃仁、牡丹皮、赤芍配伍為方中佐藥,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諸藥共奏活血化瘀、清熱涼血、行氣止痛之功,適用于治療婦人因氣血瘀阻后所致小腹脹痛、惡露不下。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中醫(y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提示桂枝茯苓膠囊聯(lián)合替硝唑治療CPID 患者較單純使用替硝唑臨床效果更好,更能緩解臨床癥狀。
CPID 患者盆腔器官血液黏滯性增高,處于凝、滯、黏的病理狀態(tài),慢性炎癥浸潤及滲出可導(dǎo)致盆腔血流減慢和組織粘連,并對藥物的吸收產(chǎn)生一定影響。PI、RI 可反映血管彈性及血管遠端阻力,對炎性充血性改變具有重要的評估價值,在盆腔發(fā)生炎癥后,盆腔阻力增加,阻力對血流速度影響較大,PSV、Vmax 均降低,盆腔炎癥得到改善后,盆腔阻力消失,可減小RI 及阻力對血管搏動的影響,血管彈性恢復(fù),PSV、Vmax 上升[9]。血清炎癥指標IL-10 為Th2 細胞分泌的一種抗炎因子,對促炎癥細胞因子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炎癥細胞活性降低,在炎癥負反饋反應(yīng)中具有重要作用[10]。血清CRP 為一種急性時相反應(yīng)蛋白,可反映機體炎癥情況,正常情況下CRP 體內(nèi)含量較低,當機體發(fā)生炎癥反應(yīng)時CRP 水平急劇升高[11]。血清PCT 為一種炎癥反應(yīng)標志物,當機體發(fā)生感染后該指標水平上升,其對細菌感染的特異性較高,可有效反映機體炎癥程度[12]?,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牡丹皮中含活性成分丹皮酚,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yīng)及抑制桿菌、球菌作用[13]。赤芍含活性成分芍藥苷、赤芍總苷等,有抗病原微生物、鎮(zhèn)痛及消腫作用,且能通過抑制二磷酸腺苷的釋放來阻斷血小板的聚集,使血液黏稠度降低,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14]。桃仁中水提取物對局部腫脹有緩解效果,還可抑制機體炎癥細胞增生[15]。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PI、RI、PCT、hs-CRP 水平低于對照組,PSV、Vmax、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桂枝茯苓膠囊輔助西藥治療CPID 患者有利于減輕患者炎癥反應(yīng),改善盆腔血流動力學。
綜上所述,桂枝茯苓膠囊輔助西藥治療CPID 患者臨床療效佳,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yīng),改善盆腔血流動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