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
記得我高中畢業(yè)那年,老家水井灣的柿子樹紅了,它與往年不一樣,紅得像火一樣燦爛,給我驚奇,像晚霞一樣多情,迎我回歸。而讓我一生受用的,則是父親說的一句與柿樹有關的話,它叫“柿樹的總結”。
老家的這棵柿樹水桶粗細,樹高約二十來米,在它主干兩米左右的地方發(fā)了次干,約碗口大小,形成了下部融為一體,上部一高一矮的樹冠。老家人有的稱它為母子樹,有的稱它為夫妻樹。父親教我稱的是母子樹,它們近看是一棵樹,遠看卻像一對母子緊緊依偎在一起。
在記憶深處這棵樹每年都結果子,它初夏開花,然后便將青澀的果子兒掛滿枝頭,到了10月中下旬果實便告成熟。但我從未見它紅熟過,只在青黃相間時便有人去采摘了。那時,附近的三四家人都瞄著這柿樹,早早便有人沖著大一點的青疙瘩去鉤拉或是拿竹竿去捅。父親成分不好,總叮囑我們等別人先采了再去。好在那會兒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柿子并不好吃,澀嘴得要命,大家也都不貪心,弄了些便走了。
待別人都端盆、提籃回家,父親才讓我們出門,像撿拾稻田收割后的稻穗一樣,我總能從那些枝縫間采到一些殘剩的果子。難得摘到一個大的我拿來就往嘴里送,結果舌頭似被那半口果肉給粘扯住一樣動彈不得,趕緊將那膠一般的東西吐出來。母親才說:“傻呀!這要泡了才能吃?!北銓塍磷幽萌ヅ葸M了瓦缸子,于是我和弟妹們都天天盼,巴不得十天早點過去,嘗到那夢中的香甜。
而這一年,柿子格外鮮紅,樹葉已經(jīng)脫光,紅彤彤的柿子若一個個小燈籠掛在枝頭,通透明亮,又似一張張紅色的笑臉敷雪凌霜,朱顏粉面。
奇了,柿子怎么紅得這么好,我問父親,父親說:“這才是柿子,這才是它淡定從容的紅,安靜坦然的紅,是它收官的總結?!边@怎么講,我進一步望向深沉的父親,還用說嗎?你以為人才有總結,樹就沒有嗎?好好思考一下,小學畢業(yè)你總結過,數(shù)學低分是粗心了,初中畢業(yè)你總結過,英語靠“抓鬮”,現(xiàn)在高中畢業(yè),你可不可以跟柿子一樣成熟,讓我也分享一下果實?
聽了父親的話,我的臉也像一枚紅柿子,但心里明白了,柿子經(jīng)歷了春的花骨孕育,夏的花開爛漫,秋的果實充盈,冬的霜雪歷練,每一個步驟都是一個小結后的沖刺,直到最后才高掛冬紅,滿意而笑。
出了社會,我經(jīng)歷了求職的悲傷、搭上了銀行末班車的喜悅,我在失敗中總結,成功后總結,體悟到人生的旅程就是一次次不斷總結的鏈接??鬃釉唬骸皽毓识?,可以為師矣。”無疑就是時??偨Y回顧和反思過去而取得新的進步。
之后,我愛上了文學寫作,從小報豆腐干及小刊詩歌、散文,到見文大刊物、大網(wǎng)絡,再到出版詩集、散文集、小說,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次痛苦與歡樂的總結。
回望那棵柿樹,它每年都如父親說的一樣在總結它的四季作為,仿佛也在總結我家鄉(xiāng)的過往,那黃皮寡瘦的歲月它是多想每年都掛滿紅紅的甜柿??!
木堰溝很少得外人知,她如養(yǎng)在大婁山褶皺里的深閨,含幽不露。我揭開她的面紗,是一次偶然的踏青。
有人說,自石橋湖龍洞橋行石板路可以通幽世外,便攜夫人好奇一試。沿一條年代甚久的農(nóng)堰渠道進溝,即見溪流兩岸草木葳蕤,林暗幽深。再轉過幾道彎拐便豁然開闊,里面的溝谷延展顯出村落容貌,可謂一步一景別有天地。
今兒,踏入幽徑。夫人越走越覺得景致鮮美,說這般溝谷村落似曾在夢里遇過。尤其是沿路所行的人工堰渠很有意思,源源不斷的活水,像在告訴:它是山里人的豐收源泉,它澆灌出了一代代人的希望。
是的,這條渠道堪稱奇跡。為上世紀60年代所建,那時的生產(chǎn)力十分落后,要在山巖上刻鑿一條水渠極其艱難。該渠鑿壁架橋,穿山越嶺,修建痕跡異常不易。聯(lián)想到電視里播放的紅旗渠,猜測為同一時期的產(chǎn)物。那時搞水利工程建設條件極差,全靠人們頑強的意志去攻堅克難。仍能想象當年腳挖手摳、戰(zhàn)天斗地的情形,我不禁暗暗嘆服溝里人為了追求生活進步所表現(xiàn)出的頑強與韌性。
借堰渠行路,我和夫人平添了幾分人定勝天的腳勁,一路探幽,只有渠水相伴,倒也顯得幾分安靜。突然,咯嘰、咯嘰,傳來幾聲鳥叫,尚未回過神,兩個斑鳩撲哧一下從頭上的林子飛出,打了我一個寒顫,隨即幾顆水珠掉落脖子,一股涼颼颼的刺激速透全身,夫人走在后面笑我干擾了斑鳩的領地。
走完堰渠,穿巖阡,再過小橋,地形開始開朗,視距可以放遠。里邊三個村民小組,百來戶人家的村落便撲入眼簾,我一邊走一邊問夫人有何感受,欣賞著那由近及遠的一幅幅水墨丹青,夫人不斷的感嘆:“好看!好看!”
入谷后,我們即被如玉帶飛練般跳躍穿梭的溪水及岸周豐茂的植被所征服。山的幽靜,水的靈動,不斷撩撥著我和夫人驚奇的心扉。仰頭是廣袤綿延的燕子巖,環(huán)視是苗家人起伏掩映的村落地??芍^處處桃紅柳綠,碧水云天。全長約三十里的幽深溝谷,由西向東連接煙水石橋湖。隨機擇一清幽林蔭或歡浪水域,便是歇腳,垂釣,野炊的理想之地,盡可讓人洗心滌濾,流連忘返。
的確,溪溝兩岸林木密布,藤蔓叢生,溪流淙淙,竹柳繁盛,全是原生態(tài)的植被。吊腳樓式的農(nóng)舍依稀點綴于林縫間,層狀的喀斯特巖體如萬卷詩書疊砌于兩岸,幾個村民小組分兩岸擇地而居,活脫脫的一個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使人油然而生:“深山峽谷之中,藏村落二處;清水奇石之外,有天書萬卷”之情。平時不善詩文的夫人卻莞爾一笑道“把村落二處,改為‘尋幽二人’,天書萬卷改為‘浪漫一天吧’”想想平時都忙碌于生計,未能好好陪過夫人休閑,便道:“改的好,這才是幽境中的詩情畫意?!?/p>
此時,我想到了五柳先生,他夢想求得的地方會在這兒?開初是覺得地形地貌神似,與木堰溝熟悉后,才覺得一切都那么貼近,全如《桃花源記》的那番描述。感慨之余,倍覺如此理想的世外之地,就呈現(xiàn)在此時的現(xiàn)實中了。
木堰溝植被原始,是鳥類、魚類、蜜蜂及其它野生動物的樂園。當?shù)氐娜撕苡协h(huán)保意識,與野生動物關系處得十分親密,常見人靠近長頸鶴、竹雞,但各行其是,互不打擾。溝河里面的魚兒,村人從不用電、用藥去捕殺它們。若遇節(jié)期也只用錘子去敲擊石穴,捉些“黃辣丁”招待親友。平時卻是讓它自由自在地生長。每年春秋養(yǎng)蜂農(nóng)要割蜂蜜,每次蜜蜂爬滿了蜂農(nóng)的全身,但并不蜇他。割蜂蜜時如遇客人,蜂農(nóng)極為熱情,會讓客人盡情品嘗他們來自大自然的“甜蜜”。
木堰溝山石奇異,層層疊疊,如書卷堆放。溝里人說是仙人為暗示山民要讀書,學習文化,才能永久過上好日子,特發(fā)下萬冊石書疊砌于山谷兩邊。山民一方面以“書”育人,培養(yǎng)出了不少秀才和狀元,這些秀才和狀元多以企業(yè)工人,老板,鄉(xiāng)鎮(zhèn)公務員形態(tài)出現(xiàn),是他們引以為豪的驕傲。最了不起的是溝南岸陳家坪出了個縣委辦主任,被山里人視為人才的榜樣,并夸贊他家后面的“書山”有靈氣。此外,山民還將似“書”一樣的層層片石采集回家做曬壩、砌臺階、建房子,用石料代替木材做成極富特色的石木民居,冬暖夏涼,十分實用,反映出山民靠山吃山、因地制宜的勤勞與智慧。
走進瞿二哥家,我和夫人受到了熱情邀請,不光嘗到了新鮮的蜂蜜,還參觀了村上的金銀花生產(chǎn)基地,桃李果園,苗家農(nóng)家樂,看到了百姓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景象。
木堰溝民風淳樸,相處和睦,溝河兩岸雞犬相聞,互結親戚。平時彼此過溝轉“活路”,對唱山歌,男女傳情。唱山歌時,男人高喊“這山?jīng)]得啊那山平,哥去坪上啊扯葛藤……”姑娘便應“葛藤生得長又長啊,一頭連著啊妹的心……”如此以歌傳信,互表心跡。每逢“盛事”,山里人稱紅白喜事,便互相幫忙,和衷共濟。行事時往往有嗩吶、鑼鼓、逗樂子等民間樂器交響演奏,響徹山谷,是深溝里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
因為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木堰溝人非常團結,除了純樸善良,但也野蠻任性。聽溝里的劉副村長和張社長講述:大清乾隆年間,來自黔州的一股土匪,到村里搶劫,村民便將糧食、物品搬至后山一石洞儲藏,再與劫匪拼搏,進可攻退可守,周旋數(shù)月,劫匪雖多次組織進犯,均傷亡慘重,無功而返?,F(xiàn)石居猶存,仍能看見當年抵御外侵的影子。幾年前,一豬販子進村收豬,未摸到里邊的深淺,過秤時故意短斤少兩,被一婦女識破,村民們半路攔下豬販,差點掀翻豬車,經(jīng)豬販補錢并再三賠禮道歉,才得以出溝。
對于木堰溝還有許多地靈人杰的傳說,尤其是燕子巖萬千氣象,云卷云舒,自當?shù)桥R體味;更見木堰溝人純樸豪放,勤勞勇敢,自當親切相交。那兒,仿佛有生活以外的世界。
和夫人一番游來,收獲頗豐,特留此游記招引朋友。順著我介紹的路徑進溝,亂走是景。若是累了、餓了,隨便拈一處幽境露營、燒烤,或是走進農(nóng)家,都是愜意的歸宿。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