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現(xiàn)
快生活中,如何尋找久違的“松弛感”?
◎鄺西曦
談到生活方式,近期的一個熱詞是“松弛感”。在文化地圖上尋覓其蹤影,“松弛感”早已有之。它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遠地自偏”,也是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詩意棲居。當田園牧歌的山水草木成為精神桃源,當哲人筆下的“自然系生活”成為詩與遠方,“松弛感”在快速發(fā)展的當代社會,是對“從前慢”的復古懷舊,也是快節(jié)奏、高效率中的“變奏變頻”,正如有人所說,這是“在奔跑中調(diào)整呼吸”。
有人認為,“松弛感”需要金錢和物質(zhì)的支撐,離普通人似乎有些遙遠。其實,“松弛感”可以是融進點滴生活的習慣:清晨早起十分鐘,便少了些上班趕路的氣喘吁吁;凡事打好提前量,便多了些處理問題的從容不迫;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陪你立黃昏,感受一餐一飯的好、一花一葉的美,都能解碼尋常日子里的“松弛感”。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睆囊欢ㄒ饬x上說,“松弛感”是一種淡定處世的哲學。人生路上并非處處坦途,面對無常與挑戰(zhàn),“松弛感”不是隨波逐流、碌碌無為的借口,也不是佛系隨緣、游戲人生的托詞,“優(yōu)雅的咸魚”逃避不了現(xiàn)實的焦慮,心態(tài)上的松弛不代表行動上的松懈,適時充電不妨礙前行的進度,以奮斗者的姿態(tài)兢兢業(yè)業(yè)、久久為功,這樣的青春才能舒展坦蕩、回味悠長。
往深里講,“松弛感”不僅是“面子”的表現(xiàn),更依賴于“里子”的積淀,它代表著一種淡泊明志的胸懷。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有所取舍方能心智篤定、輕松自在。在順境時處優(yōu)不養(yǎng)尊,在逆境時身窮不志短,以淡泊之心面對成敗進退,進而涵養(yǎng)靜氣、彰顯大氣、孕育朝氣。正如中國畫,自古便講究留白的藝術(shù),有所渲染,有所省略,恰到好處,才可達到濃淡相宜、深淺相間、相得益彰的境界。
當下,“松弛感”引發(fā)了網(wǎng)上關于“松”與“緊”的討論。其實,“松”與“緊”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選項,而應該是一種辯證的關系。正如音樂,有輕柔的慢板,也有緊湊的快板,疏密之間、濃淡之間,才能成就多彩的樂章。中國古語也有言: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偶有放松,也未嘗不是一種“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松”與“緊”切換中,命運給每個人安排了各自的時區(qū)。需知,人生并非一場與他人的短跑比賽,而是一場與自己的馬拉松跑。不要慌,不要急,漫漫征程比拼耐力,把握節(jié)奏,堅持到底,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這正是:
一張一弛,快意人生。
(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11月9日,有刪節(jié))
◆提煉
在說理時進行合理演繹,就是用已知的事實論據(jù)來證明論點。運用演繹推理,是由一般原理出發(fā),推導出關于個別情況的結(jié)論,其前提和結(jié)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必須的。演繹推理的典型表現(xiàn)形式就是三段論。三段論,顧名思義,就是以兩個命題為前提,推出一個新命題的推理形式。一般來說,范圍最大的被稱為“大前提”,范圍次之的被稱為“小前提”,最后的結(jié)果被稱為結(jié)論。也就是說,在明確論點的前提下,我們只需要寫出大前提與小前提即可。這就要求我們在寫作之前一定要明確結(jié)論,即論點是什么。在具體寫作中,我們往往無須寫出小前提,只需要找到大前提。原因很簡單,大前提一般來源于日常積累的名言警句、科學公理、客觀現(xiàn)象等,屬于公理,即人們公認的不證自明的一般道理。小前提則是用來連接大前提與結(jié)論的,只要寫出大前提,小前提就能直接寫出來。如這篇文章中運用的大前提都是事實論據(jù)以及名言警句,用大家都承認的真理來證明具體事物的真實性是極具說服力的。在使用事實論據(jù)以及引用名言警句進行論證時,作者將所引用的事實和結(jié)論構(gòu)成了緊密的聯(lián)系,而且引文結(jié)束后沒有立刻下結(jié)論,而是作出了一些解釋,將大前提和小前提都進行了闡述。
在進行演繹的時候,考生要善于把握演繹推理的方法。(1)肯定前件,即如果A,那么B。A。因此B。(2)否定后件,即如果A,那么B。非B。因此B。(3)假言三段論,即如果A,那么B。如果B,那么C。因此如果A,那么C。這三種推理是比較常用的演繹推理法。如這篇文章就運用了否定后件法,如果“松弛感”需要金錢和物質(zhì)的支撐,那么會離普通人遙遠。但是“松弛感”可以是融進點滴生活的習慣,因此我們都能解碼尋常日子里的“松弛感”。
當然,在說理時,演繹論證雖然常常以三段論形式出現(xiàn),但實際上進行演繹論證時不一定都是經(jīng)典的三段論??忌诰唧w寫作時,要靈活變通。
佳作展示
此心坦然,松緊自洽
◎蔡 琪
當下,不少人過著“倍速模式”的生活:追劇要快——開倍速追?。宦糜我臁胤N兵式旅游;讀書也要快——碎片化快閱讀……某種程度上,緊湊的生活節(jié)奏,讓很多人喪失了“慢慢來”的能力。生活在當下,如何處理好“松”和“緊”的關系,已成為人生中一個重要課題。
依我看,秉持緊中有松、松中有緊的態(tài)度,坦然應對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是大智慧者應當具備的處世之道。要知道,一個人的人生只有“緊”沒有“松”是無法持久的,會像一根時刻緊繃的彈簧一樣徹底斷裂;而只有“松”沒有“緊”,以不成熟乃至消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反而容易陷入低效,進而導致焦慮。可以說,有張有弛才是人生正道。
“緊”是生活的主體,這無可非議。以“緊”為特征的“奮斗”精神,理所應當是人生的主旋律。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文化基因,人類不斷攀登高峰的不二法門,都源于人們心中的奮斗精神。奮斗的目標未必是物質(zhì)回報,平凡的生活一樣需要奮斗的狀態(tài),需要一種“緊”的節(jié)奏?!皧^斗”二字,本就是伴隨我們一生的功課。
如果說“緊”是臺機器,那么“松”就是使機器順暢運行的潤滑油。“緊”不代表放棄所有的閑適生活和娛樂,更不代表盲目地給自己增加心理壓力。生活中,適度的“松”必不可少,我們不能被“緊”捆綁。正如開頭所言,當今社會,繁重的生活、內(nèi)卷的壓力使人喘不過氣來,那么,我們?yōu)楹尾弧巴R煌!蹦??洛克曾說:“凡是打算充分利用一生中任何一部分時間的人,必須讓其中一部分用于游戲娛樂。”事實上,正因為有了在瓦爾登湖畔漫步悠閑的時光,梭羅才悟出了人生哲理;正因為有了蘋果樹下的怡然自得,牛頓才能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慢下來、松下來,才可以充盈生命。
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晝伏夜出、夜以繼日,全都必有歇時。一味勇猛精進、策馬揚鞭,自然會造成人困馬乏。長此以往,勢必有百害而無一利。
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松’的好處如此之多,那么一直‘松’著不是挺好的嗎?”并非如此。現(xiàn)代生活不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一味地“松”就會退化成“躺平”,會對生活妥協(xié),最終一事無成,也必將懊悔終生。
風乎舞雩,吟賞煙霞,安享浮生清歡?!八伞迸c“緊”的選擇或許會因時而變、因勢而異,但我們對生活的熱望將定格光陰和苦樂。我們只有以“緊”為主旋律,方不致虛度青春年華;以“松”為和聲,方可在滾滾紅塵中不忘初心、不棄坦然,才不至于迷失前行的方向。
【江蘇常熟市倫華高級中學】
◆點評
這篇文質(zhì)兼美的議論文思路清晰,井然有序。從開篇明確亮出中心論點,到從“為什么”的角度揭示“有張有弛才是人生正道”;從瞄準“松與緊”的具體關系,充分論述“‘緊’是生活的主體”而“適度的‘松’必不可少”,到合理設置并駁倒“假想敵”,再到篇末處強化核心觀點,持論辯證、客觀,演繹說理,層層拓展。無論梭羅漫步瓦爾登湖“才悟出了人生哲理”等實例的運用,還是洛克名言的援引,都言簡意賅又不乏感染力。語言表達優(yōu)美,且不少文句富于詩情與意蘊。
【唐惠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