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水又被稱為“天落水”,唐人稱其為“天泉”,對雪水倍加珍視,認為它來自天上,晶瑩潔白,是最優(yōu)良的煮茶用水。從醫(yī)學科學的角度看,雪水可以入藥,具有一定的醫(yī)療作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臘雪甘冷無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時氣瘟疫,小兒熱痛狂啼,大人丹毒不發(fā),酒后暴熱。黃疸乃小溫服之。藏器洗目退赤,煎茶煮粥,解熱止渴?!?/p>
《本草求真》還記載了一個醫(yī)案:有一年盛夏,宋徽宗趙佶由于貪圖一時之涼快,口里含冰過多而得病。醫(yī)生楊介在認真分析了病因之后,用自己珍藏的臘雪之水煎藥,讓宋徽宗服下。結(jié)果藥到病除,很快就痊愈了。
雪水的制作并不復雜。在臘月雪天,將一口大缸洗凈,收集地上潔凈的積雪裝滿缸內(nèi),壓實,用數(shù)層干凈的布把缸口封好,上加蓋子,放在陰涼地方或地窖內(nèi),待其自然融化成水以備用。家人遇火燒傷或熱水燙傷,立即將創(chuàng)面浸泡于雪水之中,不能浸泡的部位可用干凈毛巾浸雪水后敷于創(chuàng)面,很快就能止痛。不起水泡,不感染,數(shù)日后皮膚平復如初。
三伏盛夏,天氣悶熱,容易生痱子。此時用雪水涂搽,一日數(shù)次,痱子即消。夏天還經(jīng)常流行紅眼病,心火上攻,眼紅目赤,分泌物增多。此時用雪水洗眼,一日數(shù)次,亦能清熱解毒,祛火明目。
以上說的雪是潔凈而無污染的雪。假如雪受到大氣污染或地面污染,則另當別論。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工礦區(qū),測定雪中含有眾多污染物,如汞、砷、氟、釩、硫等,有時還含有細菌,這樣的雪自然不能做藥用。
(摘自《長壽養(yǎng)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