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榮
家,永遠是心之所歸的地方。近日,一則“偷偷回家時家人的反應(yīng)”的視頻讓人笑中帶淚。有合不攏嘴的喜悅,有飛奔而來的擁抱,有牽腸掛肚的思念。一句“回家過年”,寄托了太多情感,承載了多少意義。
無論是在外求學(xué)的學(xué)子還是在外務(wù)工的游子,為了幾天假期的短暫團聚,帶著一年的辛勞和收獲,奔波在前往親情方向的路上。機場、車站,大包、小卷,父思兒、母盼子、婦望郎,年味在人們對過年的忙碌和期盼中不斷地發(fā)酵,猶如陳年老酒,散發(fā)著讓人心醉的醇香。
年味是什么?有人說年味是那份濃濃的思念,是那份魂牽夢縈的鄉(xiāng)愁,是親情醞釀的美酒,是闔家團圓的天倫之樂;有人說年味是兒時漸行漸遠的記憶,是院子里一缸點著紅點兒的饅頭,是母親連夜縫制的新衣,是逛廟會賞花燈看高蹺。親情是年味的核心,有了血濃于水的親情,年味便凝聚了人們對生活、對生命的所有美好祝愿,成為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對未來的憧憬。
然而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們盼望家人團圓、來年好運的心情沒變,可記憶中的“年味”卻越來越淡。比如,手機的普及,讓人們一邊盯著屏幕樂此不疲,一邊卻感慨心與心的距離更遠了;比如,水漲船高的“紅包”、攀比盛行之下的豪華宴,都讓春節(jié)的祝福之情越來越少,過節(jié)變“過劫”的無奈越來越多;比如,看電影、逛商場、搓麻將、玩游戲、唱KTV,以及天南海北的旅游,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生活把全家團聚、呼喚親情的年味吞噬。
最濃年味是親情。歲月更替,時代變遷,新春的年味難免有所改變,但親情永遠是過年真正的主角??v然生活在變,環(huán)境在變,觀念思維也在變,但節(jié)日的儀式感沒有變,縈繞在心中的真情沒有變,流淌在血脈里的親情沒有變。除夕燈下,一家老小其樂融融,扯不開割不斷的濃濃親情,就是最濃的年味。
過年就是回家團聚,就是簇擁在父母身邊的嘮嗑,就是孫子踮起腳尖給祖母的一個吻,就是全家人圍坐在一塊兒吃的年夜飯,就是一家人一邊看春晚一邊吐槽點贊的歡樂,就是與鄰里朋友的熱情寒暄彼此問候……親情陪伴無時不在延續(xù)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春寒料峭中那縷最溫暖的陽光,是魂牽夢繞的思緒、刻骨銘心的印記,也是心靈的撫慰、精神的回歸。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春節(jié)讓一年的思念沉淀,讓最樸素的親情回歸,讓人們更深刻地體味幸福,珍惜幸福。因為親情,我們要回家過年;因為過年,我們的親情得以濃郁綿延。親情多濃,年味就有多濃。
最濃年味是親情,且行且珍惜。
(編輯 盧天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