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家休謨12歲時,就被家里送到愛丁堡大學就讀。他學生時期就善于思考問題,所以往往顯出一副發(fā)呆的樣子,乃至讓人誤以為他不認真學習。
休謨對大學教授都沒有好感,他曾告訴朋友說:“你根本不能從教授身上學到任何東西,那些東西在書里都有了?!?/p>
從小我的腦袋瓜里就裝了無數(shù)個《圣經(jīng)》故事,那是在教堂“道理班”上學到的。20世紀60年代《漫畫大王》《模范少年》等漫畫周刊,都是我課余的最佳讀物,《諸葛四郎》《大戰(zhàn)魔鬼黨》及《小俠龍卷風》等漫畫,更是啟蒙我畫畫的樣書,連學校課本的空白處,都留有我涂鴉的印記。
此外,《農(nóng)友》《拾穗》《皇冠》《創(chuàng)作》《小說創(chuàng)作》《小說偵探》《今日世界》《新生兒童》等雜志和《三劍客》《鐵面人》《基督山恩仇記》《大衛(wèi)·科波菲爾》《魯濱遜漂流記》《孤星淚》《湯姆·索亞歷險記》等世界名著都是我的好朋友。
雖然我在學校只上到初中二年級,但我看過3萬本書。在飛機上、躺在床上、等車時,我看書完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如果落難于荒島,并只能擁有一物,我最希望帶在身邊的是紀伯倫的散文詩集《沙與沫》或是《先知》。
人必須終身學習、終身閱讀。書隨時隨處都能讀,不一定要在學校課堂里。
讀書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例如5007個字的《道德經(jīng)》,只要花二十幾元和一個小時,便能獲得老子花一輩子體會出來的智慧。莊子耗盡一生寫了8萬多字,我們只需要一本書就可以閱讀他的一生。還有什么買賣比閱讀更值得投資?
沃倫·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資大師,也是享譽天下的“股神”,他對資本市場擁有天才般的洞察力。每年5月的巴菲特股東大會更成為從業(yè)人士的朝圣目的地,而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更是被拍賣到330萬美元的高價。分析巴菲特的投資秘訣和杰出的才華,不少人稱他是“天才”,是“神人”。然而,曾經(jīng)有人問巴菲特是如何工作的,巴菲特卻這樣概括他的日常:“我的工作是閱讀。”
愛迪生說過:“讀書對于智慧,就像體操對于身體一樣?!?p>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吃過很多食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起來吃過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jīng)長成你我的骨頭和肉。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nèi)匀皇菨撛诘?。在氣質(zhì)里、在談吐上,在無涯的胸襟里,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面對書籍進行深思的激動人心的歡樂,那就很難設(shè)想會有完滿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lián)一位令人仰慕的學者。他既有深厚的學術(shù)素養(yǎng),又有豐富的教育實踐,尤其推崇讀書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他曾提出,為什么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tài)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
真正的閱讀能夠啟迪學生的智慧、凈化心靈,激起他們對世界和對自己的深思,迫使他們認識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來。沒有這樣的閱讀,一個人就會受到精神空虛的威脅,無論什么都不能取代書籍的作用。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yīng)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有調(diào)查稱,人們讀書和知識獲取的水準與工資收入是成正比的。我想一個人只有讀書讀得足夠多了,才會更有創(chuàng)意,才會更有自信,才會更有底氣,才能獲取更多的物質(zhì)回報。
但是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書讀得多了,你在情感方面會是一個充沛的、獲益很多的人,你的依靠會更充實,更重要的是在讀書中會尋找到我們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有調(diào)查資料顯示,10~19歲之間的青少年讀的書最多,可是那些書有相當大的比例不是他們愛讀的,而是和當下的考試等有關(guān)系的書。因為讀功利的書,而沒有養(yǎng)成終身讀書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fā)現(xiàn)自己,或檢查自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這樣說過。讀書,讀的是自己,是在其中不斷驗證心智模式,刷新對世界的認識。那些篩選出的精華,有的經(jīng)得起一輩子。
愛你的孩子,就請讓他先愛上閱讀。
在我的家中,墻面上有很大一部分用完的筆記本和檔案夾。我讀書很快,且瘋狂記筆記,我書柜中有1600本筆記夾,內(nèi)容從微積分、物理、佛學到古文訓詁,包括每天的工作時數(shù),都記在一本本厚實的筆記檔案里,記錄著我這一生豐富的閱歷??磿?,應(yīng)該要像建構(gòu)房子般,讓每本書的知識,一點點構(gòu)筑成鋼梁、墻壁,并逐步建造成一座完整的房舍。
無論看什么書,都要讓自己的底層功夫更扎實,增長智慧。很多人讀書,只能叫掃描文字,把書背進大腦,再通過嘴巴講出來,卻完全沒有理解書中的智慧。
讀書要進行主題性閱讀,先設(shè)定一個主題,然后去閱讀。當我選定了主題,就會閱讀相關(guān)書籍、深入研究,再轉(zhuǎn)化成圖畫與文字為心得,無形中更加深了對這門學識的印象。
閱讀的過程,要形成自己的結(jié)構(gòu)體系。看書學習并從中找出規(guī)律。當我想畫第一本漫畫佛經(jīng)時,是在閱讀了50多本經(jīng)書,并前往寺院、道場與法師們談?wù)摱U理后才匯整出一本《禪說》。
你如果找到了規(guī)律,可以使銀行的鈔票變成自己的戶頭,使一本書暢銷100萬本,使橋牌冠軍的獎杯拿到自己手上……
看書,可以從書中學會自己需要的技能,然后行動,把自己培養(yǎng)成專家,你就可以比別人厲害100倍。
(源自“蔡志忠”)
責編:潘茜